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9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目的 介绍扩大中颅窝硬膜外手术入路。 方法 经扩大中颅窝硬膜外手术入路治疗颅底肿瘤20 例。 结果 肿瘤全切除16 例,次全切除3 例,大部切除1 例,无手术死亡。随访2 个月~2 年,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 中颅底硬膜外、海绵窦及中、后颅底哑铃型肿瘤可经扩大中颅底硬膜外入路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三叉神经痛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BTEP)波形特征,及微血管减压术(MVD)后波形变化。方法对10例三叉神经V2支疼痛病人行MVD手术,收集MVD前后BTEP电位波形,观察波形分化,记录潜伏期、波形持续时间,并观察病人术后疗效。结果 10例病人中,术前7例W2、W3波形消失,减压术后5例出现波形分化差;2例出现波形分化差,减压术后潜伏期缩短。术后10例病人疼痛症状均缓解。结论三叉神经痛病人BTEP电位异常,MVD术后BTEP电位波形改善。BTEP监测可用来指导MVD。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策略。方法 以9例实施MVD手术的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技术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脑血管病变情况;分析术中所见、手术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 术前MRI显示粗大扭曲的椎动脉(VA)偏向患侧,甚至对侧VA也移位至患侧。术中见VA直接同时压迫面神经和三叉神经3例,小脑前下动脉 (AICA)和小脑后下动脉 (PICA)上抬间接压迫面神经和三叉神经5例,PICA和小脑上动脉(SCA)分别压迫面神经和三叉神经1例。术后,8例患者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症状即刻消失,1例术后3个月症状完全消失;1例术后1周疼痛缓解。所有患者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粗大移位的VA通常是导致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直接或间接责任血管。MVD成功的关键是从后组颅神经开始解剖,逐渐将VA向下移位,而不是简单地在神经和血管间塞入垫片。  相似文献   
34.
患儿,女,4岁。6个月起经常出现左耳流脓伴发热,在当地医院拟“中耳炎”治疗。后因发作频繁且伴有头痛,行头颅MRI(图1A)检查发现:左中颅底一混杂占位信号,其最大径约为4cm。头颅CT示岩骨几乎完全被侵蚀。在外院经脱水降颅压、抗感染治疗,症状好转后于2007年8月2日转来我院,并于同年8月5日手术治疗。手术取颞下硬膜外人路。术中见肿瘤组织质中,白色油脂样,  相似文献   
35.
动眼神经功能修复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成年SD大鼠动眼神经损伤后功能修复的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4组:第一组:正常对照组(10只),动眼神经不损伤,其余35只大鼠均在海绵窦内切断右侧动眼神经主干,第二组为损伤对照组(5只)不予缝合,第三组和第四组立即用11-0无创缝线行端端对位缝合,定期观察动眼神经功能并进行神经组织学和解剖学研究。结果动眼神经包含粗细两种纤维,直径呈双峰分布。动眼神经核内运动神经元按功能不同集中分布(形成亚核)。动眼神经损伤后,核内的神经元数量减少(仅为损伤前的1/3)、亚核分布特征消失,再生轴突的数量明显增加,超过损伤前的水平,但以细纤维为主,双峰分布特征消失。瞳孔括约肌的功能恢复速度与最终的恢复水平明显优于眼外肌。结论动眼神经损伤后神经元的数量减少和非特异性增生及其再生轴突在效应器上的迷行分布影响了动眼神经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6.
横纹肌肉瘤是较常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多发生于骨骼肌,原发于颅内少见,而原发于鞍区者极其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原发鞍区横纹肌肉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7.
血清Mg^2+在急性颅脑外伤中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急性颅脑外伤(ACI)血清Mg2 浓度变化对脑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ACI时,GCS>8分与GCS≤8分两组病例血清Mg2 浓度、Ca2 浓度、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脑血氧饱和度,低镁血症患者1个月后预后评分(GOS)及外源性硫酸镁的临床疗效。结果:ACI患者血清Mg2 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降低程度与脑伤程度正相关;GCS≤8分者低镁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GOS>8分者;低镁血症患者其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对照组,GOS评分≤3分者明显多于对照组;24h内给予硫酸镁治疗能明显提高GOS评分。结论:Mg2 作为脑组织的重要能量代谢和调节因子,其浓度的降低直接参与了ACI时继发性脑损害,与伤情及预后密切相关。早期给予硫酸镁对脑组织有明确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8.
静脉阻断试验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提高静脉性血管压迫所致三叉神经痛的手术疗效和降低并发症,介绍一种处理责任静脉的方法。方法2000年8月~2007年1月间行微血管减压术(MVD)的409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责任血管为静脉或动静脉混合压迫的有118例(29%),其中58例为粗大的深部引流静脉,减压前行静脉暂时阻断试验。其中试验阴性者53例,静脉予以切断减压;5例试验阳性者中3例切断,2例分离后减压。结果53例将责任静脉直接切断的患者中,术后51例症状完全缓解,2例明显减轻,但有6例出现不同程度面部麻木。5例试验阳性者中,3例切断后都因严重的小脑肿胀再行后颅窝减压术,死亡1例,另2例行分离后减压的患者术后疼痛获得明显减轻。结论暂时阻断试验可以作为处理粗大责任静脉时的一个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损伤对SD大鼠动眼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经幕下和眶上裂切断和修复动眼神经,术后通过前庭眼反射评估眼外肌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恢复程度,经右侧上直肌注射辣根过氧化酶,逆行追踪中脑动眼神经核团内神经元分布,进行动眼神经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结果经眶上裂干预动眼神经的实验组大鼠新生神经纤维对眼外肌支配的特异性较高,其眼外肌功能恢复程度明显优于经幕下干预动眼神经的实验组大鼠。结论动眼神经损伤部位距离眼外肌越近,最终的神经功能恢复就越好,这与再生神经纤维通过损伤部位时的迷行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0.
Beagle犬动眼神经电生理数学建模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Beagle犬动眼神经——下斜肌系统电生理数学模型,并进行计算机仿真研究。方法选用10只雌性Beagle犬,以不同参数电刺激动眼神经海绵窦后段,采集下斜肌肌细胞复合动作电位(CMAPs),利用数学模型模拟动眼神经对下斜肌调控的电生理学过程。结果获得了描述下斜肌响应电信号随激励信号变化的函数关系,用Simu link建立的模拟仿真电路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结论本数学模型描述了动眼神经不同电刺激参数与下斜肌CMAPs之间的关系,为模拟生理状态下的动眼神经电生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