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13篇
预防医学   288篇
药学   185篇
  1篇
中国医学   58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通过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月经不调的腧穴,归纳总结出月经不调的"同功穴"及其规律谱,为腧穴配伍及针灸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检索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月经不调的腧穴,分析月经不调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并对其进行频次、归经、所在部位、规律谱分析,并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对比并进行分析。结果统计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月经不调的"同功穴"有68个,所属经脉以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为主,穴位所在部位以胸腹部、足部为主。将出现频次在27~30次的腧穴,定为一级谱,共21个腧穴。将出现频次在5~26次的腧穴,定为二级谱,共25个腧穴。将出现频次在1~4次的腧穴,定为三级谱,共22个腧穴。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治疗月经不调的腧穴共有37个,其中37个与月经不调的"同功穴"相一致。结论根据腧穴统计分析穴位所在部位以胸腹部、足部为主。主治月经不调的规律谱分析表明月经不调的"同功穴"与国家标准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3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2913-2914
将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科就诊的104例黄褐斑伴月经不调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应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黄褐斑面积的变化及用药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观察组治疗后黄褐斑面积显著小于治疗前(P<0.01),且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黄褐斑伴月经不调疗效确切,可以有效缩小黄褐斑面积,调节月经周期、经质及经色,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33.
经行乳房胀痛为每于行经前后,或是正值经期,出现乳房胀痒疼痛,甚至不能触衣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属于西医学"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范畴。我院采用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治疗经行乳房胀痛63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选取63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年龄最大46岁,最小22岁;病程半年到3年不等;双侧发病39例,单侧发病24例;其中伴月经不调等症者有37例。  相似文献   
34.
《医学美学美容》2014,(11):64-67
中医认为“十女九寒”,“寒。是每位女性面对的一大健康困扰。其中,又以腹部受寒最为常见,所造成的症状,如月经不调、妇科炎症、脂肪堆积等,成为女性难以摆脱的健康问题。蕊莉娅针对女性腹部寒冷问题,经长期研制,推出腹活SPA青春套装,调理、修复生殖系统,促进腹部脉络畅通,提升腹温,平衡荷尔蒙,从根部逆转衰老,重拾青春。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分析妇女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就诊的月经不调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治疗,观察采用中医治疗,比较2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表现以及随访期间的生理状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5%(P ﹤0.05);在随访6个月期间可见,观察组在经前腹痛、乳房胀痛等不适症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月经周期较为规律,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治疗妇女月经不调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维持女性正常的月经周期,减轻围经期的诸多不良症状,在因服药而带来的不良反应方面也显著减小,同时还可以起到保健作用,达到全面调节妇女身心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36.
目的:对48例月经不调患者进行四物汤治疗,分析研究其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月经不调患者分成两组对比治疗,对照组24例进行西药治疗,治疗组24例进行四物汤治疗,将对照组、治疗组两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对照组患者,服药后症状缓解,月经周期1个月以上者4例;服药后症状缓解,月经周期1个月以下8例;服药后症状无明显变化者12例。治疗组患者,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正常,经期正常连续3个月以上为痊愈,20例;服药后症状缓解,月经周期在3个月以下者为好转,3例;服药后症状无明显变化者为无效,1例。结论月经不调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月经不调有着独特的优势,作为补血调经第一方的四物汤,治疗月经不调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法在治疗月经不调中的疗效作用。方法:按随机原则将90名月经不调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中医组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西医组采用口服乙烯雌酚方法治疗。结果:与西医组相比,中医组的整体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其治愈率高于西医组,治疗后典型性双相率也明显增高,且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法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红花如意丸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月经不调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口服红花如意丸,对照组口服十四味羚牛角丸,2组服药方法均为5丸/次,2次/d,服药时间均为2个月。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和87.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治疗后面部黄斑等全身症状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且2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红花如意丸具有活血化瘀、温中散寒、通经止痛、平肝利胆之功效,治疗月经不调临床疗效好。临床中应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有利于高效低毒地为患者服务,缓解由于月经不调所引起的各种全身症状。  相似文献   
39.
目的针对上环后月经不调患者,讨论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上环后月经不调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54例患者划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27例。对照组患者临床实施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实施中医+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2例,临床总有效25例,占92.6%;对照组患者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11例,临床总有效16例,占59.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上环后月经不调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很大影响,通过对患者实施中医+西医治疗,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阶段性实施调养,完成从内到外的养护,减少生理上的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复发概率较低。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将中西医结合治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0.
《现代养生》2014,(12):13-13
治更年期综合征方 处方:淮小麦50g,甘草20g,远志15g,青皮10g,大枣10枚。1日1剂。制用:常规水煎,早晚空腹温服,可将大枣分2次服下,糖尿病患者慎用,或放3枚枣,并不服其枣肉。忌油腻、白鲢鱼、怒郁。功能:疏肝醒脾,养心安神。主治更年期综合征,症见:心烦焦虑,心慌易怒,健忘失眠,烘热阵汗,月经不调或绝经较早,食欲不振,乏力神疲等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