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肾细胞癌组织中b-FGF的表达意义和肿瘤微血管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肾癌中表达的意义和其在肾癌微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及与肾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采用斑点杂交技术测定20例肾癌患癌组织、癌旁和正常肾组织b-FGF表达情况;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35例肾癌患者癌组织、癌旁和正常肾组织b-FGF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显示,肾癌组织中b-FGF表达明显高于癌旁和周围正常肾组织(P<0.01)。b-FGF表达升高与肿瘤分明、分级密切相关;肾细胞癌组织中MVD与b-FGF表达呈明显正相关。提示b-FGF是肾细胞癌组织中重要的血管生长因子之一,b-FGF表达和MVD与肾细胞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应用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动态监测大鼠移植肾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一氧化氮(NO)的产生及其作用. 方法雄性LEW大鼠75只,8~10周龄,体重200~230 g.30只作为供体,供肾0 ℃保存24 h.其余45只分3组,每组15只.第1组为对照组,麻醉后开腹,暴露30 min后关腹;第2组为单纯肾移植组,行同基因肾移植,移植肾再灌注同时切除双肾;第3组为肾移植加N-硝基-L-精氨酸甲脂(L-NAME)组,移植肾再灌注同时切除双肾,供体和受体术前2 h分别给予L-NAME 30 mg/kg.应用EPR动态测定移植肾恢复血流前及之后各时间点NO水平.测定恢复血流后24 h和120 h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及肾组织羰基含量. 结果单纯肾移植组再灌注后15 min NO开始显著增加并持续上升,120 min达较高水平后迅速下降,到210 min恢复再灌注前水平;肾移植加L-NAME组呈类似变化趋势,但NO水平明显低于前组.L-NAME组的24 h和120 h血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移植组(P<0.05);24 h(P<0.05)和120 h(P<0.01)肾小球滤过率均显著低于移植组.L-NAME组的24h组织羰基含量显著低于单纯移植组(P<0.05),120 h高于单纯移植组(P<0.05). 结论冷缺血移植肾再灌注过程中,NO早期增加并迅速下降,对移植肾以保护为主.应用L-NAME抑制NO后不利于移植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3.
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骨痛的处理(附八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骨痛的治疗方法。 方法 对 8例晚期前列腺癌骨痛患者分别予多种止痛剂 ( 8例 )、二膦酸盐 (博宁 ,8例次 )、89Sr( 8例次 )、外放射 ( 4例次 )等治疗。 结果  8例患者中 1例死于呼吸衰竭 ,7例疼痛缓解 3~ 5个月 ;博宁治疗者中 2例每次治疗疼痛缓解 1~ 2个月 ;外放射治疗的 2例疼痛缓解期分别为 4和 6个月 ;89Sr治疗的 2例每次治疗疼痛缓解约 1个月。 结论 骨痛是晚期前列腺癌常见的并发症 ,采取综合措施可不同程度缓解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34.
膀胱癌组织及血清中内皮抑素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膀胱癌患者血清内皮抑素水平和组织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4 5例膀胱癌组织及 1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内皮抑素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 5 8例膀胱癌患者术前血清内皮抑素水平 ,4 3例健康者血清作对照。 结果 浅表性膀胱癌组内皮抑素表达率 6 1.5 % ,浸润性癌组为 90 .6 % ,正常膀胱组织为 33.3%。膀胱癌患者血清内皮抑素 4 6 .3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2 9.8ng/ml(P <0 .0 1)。局部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血清内皮抑素 4 8.6ng/ml,显著高于浅表性癌组的 31.1ng/ml(P <0 .0 1) ;远处转移组血清内皮抑素 6 9.8ng/ml,显著高于局部浸润组 (P <0 .0 1) ;浅表性癌组与对照组血清内皮抑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G3级肿瘤患者血清内皮抑素水平显著高于G1和G2 级 (P <0 .0 1)。 结论 膀胱癌患者血清内皮抑素水平和组织表达显著增高 ,并与肿瘤分级、分期相关 ,检测内皮抑素表达及血清水平有助于判断膀胱癌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35.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IL-6和IL-8表达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IL 6和IL 8的变化与慢性前列腺炎类型、症状和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的相关关系。 方法 以两杯法尿液细菌培养、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和NIH CPSI评分 ,将 10 2例前列腺炎患者分型。放免分析法测定患者和 2 8例正常对照者前列腺液中IL 6和IL 8含量 ,比较结果并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90例前列腺炎患者 (Ⅱ、ⅢA、Ⅳ型 )前列腺液IL 6和IL 8水平分别为 ( 0 .5 1± 0 .5 7)ng ml和 ( 10 .75± 7.96 )ng ml,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 0 .32± 0 .5 1)ng ml和( 4.5 6± 5 .6 8)ng ml(P <0 .0 5和P <0 .0 1)。Ⅱ型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IL 6和IL 8水平与ⅢA型和Ⅳ型者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与IL 8水平呈正相关(r=0 .5 2 9,P <0 .0 1)。前列腺液IL 6和IL 8水平与NIH CPSI评分无相关性 (P >0 .0 5 )。 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IL 6和IL 8表达增高 ,并参与前列腺的炎症反应。前列腺液IL 6和IL 8水平可作为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观察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对人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 5型磷酸二酯酶 (PDE5 )的抑制作用 ,为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方法 将PDE5基因反义寡脱氧核苷酸与DOTAP转染人阴茎海绵体平滑肌原代细胞 ,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后不同时间 (1~ 4 8h)海绵体平滑肌细胞内PDE5的浓度变化 ,观察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对平滑肌细胞内PDE5的作用。 结果 转染后 1~ 6h ,反义组人阴茎海绵体平滑肌原代细胞内PDE5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 .0 0 0~ 0 .0 14 ) ;转染后 12~ 4 8h ,三组细胞内PDE5的表达比较 ,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189~0 .96 2 )。 结论 PDE5基因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对人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PDE5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7.
细菌生物膜对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细菌生物膜对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 对留置尿管不同时间的43例患者,于撤除尿管时行尿液细菌培养,并采用阿利新蓝-刚果红联合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尿管细菌生物膜形成情况,分析尿管细菌生物膜形成与尿管细菌培养及抗生素应用情况的关系。结果 留置尿管患者尿管细菌生物膜阳性率,3d组为0(0/4),1周组33.3%(4/12),2周组71.4%(10/14),4周组100.0%(13/13)。应用抗生素组60.6%(20/33),未用抗生素组70.0%(7/1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菌生物膜形成是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重要致病因素,抗生素预防治疗效果不明显。缩短尿管留置时间,采用封闭式引流等仍是尿路感染主要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8.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在人精子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证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TNF R2 )在人精子有表达 ,为TNF α对精子的直接作用提供实验证据。 方法 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TNF R2 在 15例生育者精子的表达。 结果  15例生育者的精子均有TNF R2 表达。 结论 TNF R2 在人精子有表达 ,该受体可能参与了TNF α在人精子的信号转导及对精子功能的调控  相似文献   
39.
转染E1AF对膀胱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腺病毒早期转录单位增强子结合蛋白(E1AF)对膀胱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E1AF,并以此载体转染膀胱癌细胞株BIU-87。采用Boy-den Chamber穿膜实验分别检测末转染的BIU-87细胞、转染后细胞和转染空载体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将末转染的BIU-87细胞和转染后的细胞分别接种至裸鼠进行体内实验。结果 转染后细胞侵袭能力较转染前明显增加,肿  相似文献   
40.
异时性尿路上皮移行细胞癌(附1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异时发生的尿路上皮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尿路上皮肿瘤的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68例尿路上皮肿瘤资料,其中异时性上尿路肿瘤5例(2%),间隔时间6~48个月;异时性膀胱肿瘤5例(10%),间隔时间4~24个月。结果 3例异时性上尿路肿瘤死亡,其中1例为原位癌,另2例分别为G3多发和G1单发肿瘤,余2例及5例异时性膀胱肿瘤均为无瘤存活。结果 异时性膀胱肿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上尿路肿瘤,发生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