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由全军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 ,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和福州军区总医院承办的第一届全军老年多器官疾病学术研讨会暨老年心血管病药物治疗新进展学习班于 2 0 0 2年 1 0月 2 8~ 31日在福州召开。出席本次大会的军地老年医学工作者共 1 0 0多人。大会收到论文 1 4 0余篇 ,其中 40篇在大会上发言交流。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 ,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的需求越来越大 ,对健康长寿和生活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老年医学也在加速发展 ,将由高度分工 ,向高度综合、高度边缘交叉发展。由过去的专科治疗发展到更高层次的通科整体治…  相似文献   
32.
冠心病与炎症的关系以及C反应蛋白新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冠心病 (CHD)传统致病因子的控制不能明显降低 CHD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使 CHD的感染致病学说受到重视。本文就多种与 CHD相关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以及 C反应蛋白作为判断感染与 CHD关系的敏感指标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河南新乡地区人类8-羟基鸟嘌呤糖苷酶(hOGG1)基因Ser326Cys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AMI患者(观察组)和与之年龄、性别匹配且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正常的对照组各216例,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hOGG1基因Ser326Cys单核苷酸多态性,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结果观察组TC、LDL-C和FBG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Cys/Cys基因型频率和Cys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er/Cys基因型频率和Ser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携带Ser/Ser或Ser/Cys基因型者比较,携带Cys/Cys基因型的个体患AMI的风险增加(OR=2.14,95%CI:1.64~3.77)。观察组携带Cys/Cys基因型的TC、LDL-C和FBG水平明显高于Ser/Ser+Ser/Cys基因型(P<0.05)。结论 hOGG1基因Ser326Cys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AMI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向再灌注后神经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及米帕明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MCAO)造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方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神经细胞(nNOS、iNOS)的阳性表达的细胞数目。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2h后缺血侧神经细胞nNOS、iNOS表达升高,并出现神经细胞凋亡,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神经细胞iNOS的表达明显增强,凋亡神经细胞数逐渐增多,至24h达高峰,但神经细胞nNOS的表达并未见明显增强。米帕明保护组神经细胞nNOS、iNOS的表达和凋亡神经细胞数明显低于缺血再灌组(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神经细胞nNOS的表达增强,iNOS的表达显著升高,使NO的形成增加,这可能是介导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米帕明具有下调神经细胞nNOS、iNOS的表达,减少NO的生成、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大鼠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杜新平  卢才义  张健  侯允天  王士雯 《心脏杂志》2004,16(6):542-544,549
目的 :探讨犬肺静脉 (PV)、心房电生理特性随年龄变化特点。方法 :健康杂种犬 15只按年龄分成 3个阶段组 :老、中、幼龄组 ,每组 5只。经锁骨下、股静脉穿刺和房间隔穿刺放置导管 ,采用刺激诱发心房纤颤 (AF) ,标测肺静脉PV、上腔静脉 (SVC)、左、右心房电位 ,测量各自有效不应期 (ERP)、功能不应期 (FRP) ,传导时间。结果 :3组AF诱发率分别为幼龄组 0 %、中龄组 2 0 %、老龄组 10 0 % ;起源于PV的AF占 83.3% ,其它为 16 .7% ;ERP :老龄犬PV的ERP显著短于幼龄组 ,为 132± 38msvs2 34± 5 1ms(P <0 .0 1) ,老龄组的PV的ERP显著短于心房的ERP ,为 132± 38msvs2 0 0± 34ms(P <0 .0 5 ) ;老龄犬组SVC的ERP显著短于幼龄组 (P <0 .0 5 )。老、中、幼 3组PV起搏部位发生递减性传导百分率分别为 89%、33%、31% ,传导时间延长分别为 92± 5 5ms、2 7± 31ms、2 2± 38ms,老龄组与后两者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PV电生理特点随年龄变化 ,电重构集中发生在老龄阶段 ,主要表现为不应期显著缩短和递减性传导 ,可能是PV致AF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 ( a) [L p( a) ]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心绞痛类型的关系。方法 :将 91例冠脉造影患者按狭窄程度分组 ,比较各组血清 L p( a) ,C反应蛋白及血脂指标等 ,并对其中 76例按心绞痛分 2组 ,也进行同样的比较 ,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清 L p( a)水平在冠脉明显狭窄以及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显著升高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血清 L p( a)水平也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 P<0 .0 1) ,L p( a)异常率在冠脉造影阴性与冠脉造影阳性患者中有明显差异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 L p( a)异常率所占比例较稳定型患者高 ( 77% vs5 1% ,P<0 .0 1)。结论 :L p( a)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和心绞痛类型明确相关  相似文献   
37.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70岁。间断心前区疼痛 3年 ,加重 6个月。查体示血压 180 / 110 mm Hg(10 0 mm Hg=13.3kpa) ,体表心电图广泛 T波低平 ,动态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早搏 ,超声心动图示左房扩大。血糖 9.6 mmol/ L。应用降压 ,抗凝 ,降糖等药物 ,症状无明显缓解 ,血压降至 130 / 80 m m Hg,血糖正常。入院 1周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冠状动脉整体呈僵硬状态 ,左前降支主干有一段 80 %狭窄 ,长约 2 .0 cm,左回旋支主干有一段 80 %狭窄长约 1.5 cm。右冠状动脉自第二段起始处完全闭塞 ,远端在左冠状动脉造影中显影 ,并与左冠状动脉第三…  相似文献   
38.
心外膜射频消融犬Bachmann氏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对犬Bachmann氏束(BB)的消融为介入性治疗房性心律失常实验提供新的靶点和与之相关的电生理特征。方法 对10只实验犬行心外膜BB消融并做病理检查。结果 右房部、房间隔部及左房部的BB各占BB总长33.0%,18.3%和48.7%。右侧入路心外膜水融只影响右房侧BB,而对房间隔部与左房侧BB无影响。左右心耳间传导时间延长25ms以上的BB阻断的电生理指标。结论 实验结果提示BB应细分  相似文献   
39.
从英国24家综合医疗机构随机抽取年龄为4059岁的7735例病人(均为男性),依据调查表和心电图结果分为以下7个病组:Ⅰ组:已确诊的心肌梗死病人;Ⅱ组:隐匿性心肌梗死病人;Ⅲ组:已确诊的心绞痛病人;Ⅳ组:有心绞痛症候群的病人;Ⅴ组:有可疑心肌梗死症候群的病人;Ⅵ组: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或可能心肌梗死的病人,Ⅶ组:无缺血性心脏病(IHD)证据的病人。对以上各组病人进行15年随访,将这期间调查对象发生的一系列致命及非致命的并发症分别与相应病组加以联系评估。结果:在基线水平上,25%的调查对象有IHO证据(ⅠⅥ组)。发生严重心肌缺血病症、中风、…  相似文献   
40.
心房间传导通道与房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心房独特的形态和复杂的解剖结构 ,关于心房内冲动传导模式的争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至今有些观点需要研究与验证。   1910年 L ewis等 [1 ] 确定窦房结为心脏起搏点后 ,观察到冲动在心房内传导呈“宽道传播 (broad pathways)”,而未发现心房肌间传导有“窄道 (narrow tracts)”现象 ,因此提出心房冲动传导的基本模式 :普通心房肌传导。同期 Thorel[2 ]、Wenckebach[3 ] 、Bachmann[4] 等人的研究提示在窦房结与房室结间 ,窦房结与心房间 ,右心房与左心房间存在着优势传导束。 196 3年 Jam es[5 ] 总结并发展前人的理论 ,提出心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