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0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一、生平张璐,字路玉,号石顽。明万历47年(1617)出生子江苏省吴县一个较有名望的家庭。其祖父张少峰曾在明代为官。张氏少而颖悟,博贯儒业,文思敏捷,“诗宗晚唐”,本欲攻举子业,步入仕途。然时值明季,朝纲混乱,国势倾危,张氏自叹“生遭世变,琐尾流  相似文献   
32.
作为临床课题,我首先要向各位阐明自己的临证思路。人所共知,祖国医学的鲜明特点之一是“辨证论治”,但我认为在诊疗中将“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对于若干病证的分型不宜分得过细,使读者不易掌握辨证;在治疗方面,我比较着意于“通治方”的搜求与运用。  相似文献   
33.
《实用中医心病学》和《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是 2 0 0 1年以新的编撰风貌刊行于世的中医临床医学著作。两书在阐论中医心病的学术理论与诊疗等方面 ,办求突出中医精粹内涵 ,并能将中西医学予以科学地融会、补充 ,反映了新世纪我国中医临床著作新的学术特色。主编及参编专家为中医药学的继承与发展 ,为加快我国传统医学“步出国门 ,面向世界”的步伐 ,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4.
雨水节气时,气温回升,降水开始增多。在春雨的滋润下,百草萌发,大地生机初现。早春时节,天气仍比较寒冷,昼夜温差大,再加上雨水增多,寒湿较重,体弱者应注意“春捂”保暖,防寒祛湿,以免寒湿伤身,引发疾病。此时的气候特点是寒湿并存,而寒湿最伤脾胃,宜造成腹胀、腹痛、腹泻等不适。所以,饮食应注意温暖脾胃,祛除脾湿。另外,还要注意增甘少酸,甘味最养脾胃,而酸味易收敛固涩,不利于阳气升发,故此时应多食甘味,减少酸味。  相似文献   
35.
36.
王三尊,字达士,清·海陵(今江苏泰州市)人。生卒年代欠详,其医疗活动主要在康熙年间的后半期。王氏重视攻读医经著作,注意融会诸家之长,精于临证,长于内科杂病和疫病。他治病善于通权达变,提出“既不可离乎书以治病,亦不可泥乎书以立方”。并积三十年的诊疗经验,于康熙辛丑(1721年)撰成《医权初编》,但在清代尚未刊行。1936年由裘吉生氏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使本书得以传世。这部著作记录了王氏的主要学术经验。其书定名为“医权”,乃取《孟子·粱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之意,明示业医者应权衡病证轻重以决定治法的重要性。书中治案虽只是王氏“百中之四五”,但记述了他对多种疾病的诊疗经验,并包括了一些奇危重症。书中记述详于疫病,因  相似文献   
37.
一、余奉仙先大父奉仙公(1860—1939),字涤凡,江苏阜宁人。幼年习儒,后随先曾祖赞襄公学医。资质敏慧,读书善悟,于《内经》、《难经》、仲景著作及金、元以后临床名著,悉予探究。在医学之外,尤擅书法及吟咏。弱冠悬壶乡里,长于内科杂病、伤寒、温病。中年以后,在诊治疫证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临床以精于审证、见闻阅历广、效验卓著著称子时。在江苏医家中,与兴化赵海仙、淮安张子平齐名,世称晚清“苏北三大名医”之一。二十世纪初(光绪年间)曾在南京市施诊,亦为当地  相似文献   
38.
《金匮要略》古注本选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金匮要略》是一部以论述内科杂病为主的临床专著,是祖国医学最重要的古典医籍之一。作者是东汉时期我国临床医学的奠基人张仲景,成书于约公元三世纪初。张仲景的原著名《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共十六卷。魏晋时经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本)。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根据宋仁宗时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中发现的蠹简文字重予整理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三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要略》)。全书共二十五篇,所述病症有痉湿  相似文献   
39.
赵濂,字竹泉,江苏京口(今镇江市)人。清·同治、光绪年间以医闻名于时,撰有《医门补要》、《伤科大成》(1891年)、《内外验方》和《青囊立效方》等书,其中《医门补要》是他的主要著作。他学医阶段,攻读了《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外台秘要》等古典医藉,以及金元和金元以后的临床主要流派的著作。擅长诊法,精于望诊和切脉。临床通治各科病证,其中外科曾得专科有经验医生的指导、传授,成就尤为显著。在治法方面,赵氏既熟悉古法,又能突破陈规,善于变通和创新。  相似文献   
40.
噎膈、悬饮     
<正> 噎膈(食管癌) 张某,女,67岁。1961年9月初诊。患者因饮食梗阻,难以进食,食后噎塞呕恶,两个月来不断加重,前往某职工医院就诊。除上述主症外,兼见胸闷、胸骨后隐痛,口苦、时吐痰涎,大便干结、常多日不解,肢体赢瘦,精神疲惫、抑郁。面色(白光)白无华,眼圈赂显青灰色,舌体瘦缩,舌质暗红,舌面无津,脉象细弦微涩。经该院外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