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1.
  目的   比较自制异物抓捕器与传统异物抓捕器抓取模拟人血管内异物的效果。   方法   模拟全身麻醉状态下,通过血管内导引导管将废弃导丝、废弃导管、废弃支架、废弃弹簧圈作为异物留置于模拟人血管内,做成不同异物存留于不同血管部位的异物存留模型。用自制异物抓捕器与传统异物抓捕器对模拟人血管内的异物进行抓取,记录为自制抓捕器组和传统抓捕器组。每组分别进行80次异物抓取操作,比较两组抓取异物的1次取出异物成功率,3次内取出异物成功率,取出异物总体成功率,取出每例异物平均操作时间。   结果   自制抓捕器组较传统抓捕器组有更高的一次取出异物成功率、3次内取出异物成功率和取出异物总体成功率,(96.25% VS 87.50%)(χ2 = 4.103,P = 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自制抓捕器组较传统抓捕器组有更短的平均操作时间(7.42±1.68)min VS (13.21±5.25)min,( t = 9.192,P = 0.000)。   结论   在模拟人血管内操作,自制异物抓捕器较传统异物抓捕器能更有效地抓取模拟人血管内异物,成功率更高,操作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分析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特征和形态学危险因素,以期为后交通动脉瘤的临床诊治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二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断为后交通动脉瘤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动脉瘤形态学参数,根据是否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破裂组和未破裂组,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与后交通动脉瘤破裂有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   2组患者在基础特征如性别、年龄、吸烟史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在高血压、动脉瘤的最大直径小于5 mm、入射角 > 90°、子囊和泡样突起、形态是否规则的、瘤顶朝向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分析表明,高血压(OR:5.82,95%CI:1.23~27.51)、射角大于90°(OR:7.88,95%CI:1.27~48.59)、子囊和泡样突起(OR:11.92,95%CI:2.06~68.76)是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高血压史、最大直径小于5 mm、入射角大于 90°、子囊和动脉瘤泡样突起、瘤顶朝向后外下方是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裂。  相似文献   
33.
大鼠胎脑黑质细胞培养及PD鼠纹状体内悬液微移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移植存活率和保存供体组织。方法:胎脑黑质细胞原代培养6天后,做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其生物活性,进行移植质量的人为控制,然后,比较各种移植技术对移植后细胞存活率、胶质细胞反应程度及功能改善的影响。实验动物分A、B、C、D四组。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立即单靶点移植组,C组为立即多靶点微移植组,D组为培养后多靶点微移植组。结果:B、C、D组术后均有功能改善。C组各时间点均比B组改善显著(P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后高压氧治疗(HBOT)的效果,尤其对老年大鼠巨噬细胞活化和神经保护的影响。方法建立脊髓钳夹损伤动物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压空气治疗组〔NBA组,21%氧气、1个标准大气压(ATA)〕,HBOT组(100%氧气,2.8 TAT),90 min/次,2次/d,共3 d。分别检测三组模型的巨噬细胞活化、细胞凋亡、组织防护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SCI环境下HBOT带来显著性变化,M2亚型的数量和水平显著提升,M1亚型的数量下降。这与同步发生的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衰减、致炎因素〔如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17〕的下调有关。坚牢蓝(LFB)和GAP-43染色结果显示,HBOT组的髓鞘形成和轴突再生的水平明显高于NBA组。结论 HOBT可以提升M2亚型巨噬细胞活性,有效地减少SCI相关炎症的发生,这可能促进神经保护并有助于老年大鼠SCI后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动脉性和静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对脑动脉平滑肌细胞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DCCs)电流与动静脉血中氧合血红蛋白(Oxy Hb)浓度以及脑血流量的关系。方法取36只清洁级大鼠,在立体定向仪辅助下,采用鞍上池内注射自体动脉血或静脉血制作大鼠SAH模型。分为动脉性SAH(14只)、静脉性SAH组(13只)和假手术组(9只),并测定动脉血和静脉血Oxy Hb浓度。SAH模型建立后3 d,用膜片钳检测大鼠脑静息电位和VDCCs电流,用荧光微球法定量分析脑血流量(CBF)。结果 (1)动脉性SAH大鼠Oxy Hb水平明显高于静脉性SAH,分别为(127±4)、(54±6)g/L,假手术组为(50±5)g/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动脉性SAH组VDCCs最大电流明显高于静脉性SAH组和假手术组,分别为(3.22±0.31)、(2.19±0.27)、(2.18±0.29)p A(P0.01)。动脉性SAH组VDCCs电流由L-和R-型构成,而静脉性SAH组电流仅由L-VDCCs构成。(3)动脉性SAH组脑血流量明显低于静脉性SAH组和假手术组,分别为(0.83±0.14)、(1.28±0.28)、(1.35±0.19)ml/(g·min)(P0.01)。结论动脉性SAH对脑动脉平滑肌细胞VDCCs表达和功能的改变作用大于静脉性SAH,该差异可能与动静脉血中Oxy Hb等血管痉挛因子的浓度和成分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36.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致死性损伤。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临床治疗效果不佳。随着脊髓损伤修复机制研究的深入和临床救治水平的提高,需要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研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目前已有重物坠落法模型、钳夹模型、牵拉损伤模型等多种动物模型可较好地模拟不同形式脊髓损伤,为研究各类脊髓损伤的神经修复机制提供条件。该文就脊髓损伤动物实验模型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为合理选用模型及制作与临床各类脊髓损伤发病机制更为接近的动物实验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survival and the number of 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 (OECs) transplanted in the contused spinal cord, so 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further studying the biological action of OECs.Methods: The rat spinal cords were contused with NYU-impactor Ⅱ at T10 level by dropping a 10 g rod from a height of 25 mm. At the 1st week after injury, OECs isolated freshly from green fluorecense protein (GFP) of the rats were transplanted into the spinal cord at injured site and other two sites 1 mm apart from the caudal and rostral ends with the OECs number of 30000/μl×3 =90000. The survival and the number of OECs were qualitatively and semi-quantitatively observed under the fluorescense microscope from 1 week to 13 weeks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e motor function of the cord was evaluated with BBB score.Results: GFP-OECs could survive at least for 13 weeks within the contused spinal cord. Their arrangement was from tight to loose and their number was decreased from 1 week to 13 weeks after injury. The average number of GFP-OECs was 536 at the 1st week, which was less than 1% of the number as compared with original transplantation. After then, the number of GFP-OECs was continually decreased,but the most obvious decrease was found during 1 week to 2 weeks. The extent of decrease at other time points was relatively mild. In contrast to the cell number, motor function of the cord was gradually recovered after transplantation.Conclusions: The survival and the number of GFPOECs are different between the animals and are affected by the pathological reaction of the host cord. Also it is related to the motor function recovery of the contused cord.  相似文献   
38.
黄志敏 《云南医药》2009,(4):502-505
一、帕金森病治疗现状和发展趋势 帕金森病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理基础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变性缺失。药物治疗只能改善症状,尚不能控制病程的发展。由于帕金森病仅有一小部分细胞需要替代,而且部位明确,故很适合移植治疗。随着胚胎和成体神经干细胞的成功分离、纯化、培养、传代、体外定向诱导分化等技术的成熟,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等神经变性疾病成为可能,极具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