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9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9篇
中国医学   104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91.
血管生成实验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抗血管生成已经成为治疗肿瘤转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重要策略之一。血管生成模型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在探讨血管形成机制、发现促进或抑制血管生成药物等研究中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如何寻找适合的血管生成模型是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常遇到的问题。该文就主要常用模型做较全面的介绍,并对其优缺点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92.
目的 探究三棱抗黑色素瘤的分子作用机制及其有效物质基础.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三棱的活性成分及对应的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黑色素瘤疾病靶点,借助Cytoscape3.7.2软件绘制药物-疾病靶点蛋白互作(PPI)网络,并筛选出核心靶点,再根据DAVID数据库平台进行...  相似文献   
293.
我院从1993年1月~1996年12月共收治急性病毒性心肌炎140例,其中以消化道症状为首症者达25例,有10例误诊为消化道疾病,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17例,女8例。4月~3岁6例,~6岁8例,~12岁11例,平均年龄3.91±2.72岁。均符合1994年第六届全国小儿心血管病学术会议重新修订的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 1.2 症状:25例均有消化道症状,其中恶心、呕吐21例,腹痛9例,腹泻1例。其中7例单纯表现为消化道症状,余18例同时伴有心血管系统症状,心悸、胸闷13例,气短2例,晕厥3例,面色苍白5例。体征:上腹部压痛3例,四肢末端发绀1例,心尖搏动减弱5例,心动过速7例,心动过缓1例,  相似文献   
294.
目的研究川芎嗪衍生物H168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观察药物对LDH活性的影响;MTT实验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AnnexinⅤ/PI双染方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凋亡率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药物对凋亡相关细胞因子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细胞毒性实验发现当H168作用终浓度低于150μmol.L-1时,不具有明显细胞毒作用;MTT实验研究发现药物浓度为10μmol.L-1和25μmol.L-1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发现H168具有促进HSC凋亡的作用,且呈量效关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168通过提高Bax/Bcl-2蛋白的比值和Caspase-3蛋白表达促进细胞凋亡。结论 H168具有促进HSC-T6凋亡的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提高Bax/Bcl-2蛋白的比值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295.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作为细胞内主要的丝氨酸/苏氨酸家族激酶,其活性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值得关注的是,GSK-3β对肿瘤进程的调节是双向的,当扮演"促瘤因子"角色的GSK-3β被抑制时,不可避免阻断了其"抑瘤因子"的功能,使得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成为目前靶向肿瘤GSK-3β引起治疗矛盾的焦点。事实上,生物学的绝缘机制可以使GSK-3β在广泛参与细胞内众多信号通路的调节中互不干扰,从而决定了细胞命运。因此,深入了解GSK-3β在不同信号系统中活性调节的具体机制,或者设计底物特异的竞争性抑制剂,对于在靶向GSK-3β的肿瘤治疗中采取选择性的权衡策略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96.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胰腺腺泡AR42J细胞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AR42J细胞以1×105个/m L接种于6孔培养板中,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雨蛙素终浓度为1×10-7mol·L-1,脂多糖终浓度为10 mg·L-1)、大黄素组(终浓度为10,20,40μmol·L-1),每组设3个复孔,培养24 h待细胞贴壁后弃上清,对照组加入单培、模型组加入用单培配置的造模液、治疗组在加入造模液前15~20 min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大黄素。37℃,5%CO2条件下继续培养3 h后,试剂盒检测细胞内蛋白酶、脂肪酶表达水平;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内质网钙离子水平;Western blot方法分析内质网应激相关信号分子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大黄素能显著抑制AR42J细胞合成蛋白酶、脂肪酶,减少细胞内钙离子水平,抑制内质网应激。结论:大黄素能够减轻雨蛙素联合脂多糖导致的胰腺腺泡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细胞内钙超载及内质网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297.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_3对小鼠非小细胞肺癌Lewis细胞(LLC)中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D-L1)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MTT法及细胞长时程动态监测法观察人参皂苷Rg_3对LLC增殖的影响;20 ng/mLγ干扰素(IFN-γ)处理LLC制备PD-L1高表达体外模型,采用人参皂苷Rg_3进行干预,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检测人参皂苷Rg_3对PD-L1表达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人参皂苷Rg_3对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人参皂苷Rg_3 16、32、64、128μmol/L能够显著抑制LLC增殖(P0.01)及减少IFN-γ诱导的PD-L1表达(P0.05);人参皂苷Rg_3 32、64μmol/L能够降低PI3K、m TOR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人参皂苷Rg_3 16、32、64μmol/L能够抑制Akt蛋白的磷酸化(P0.05)。结论人参皂苷Rg_3能够显著抑制LLC中PD-L1表达,通过抑制PI3K/Akt/m TOR通路,阻断PD-L1介导的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增强T细胞的免疫应答作用,抑制LLC生长。  相似文献   
298.
目的探讨问题跟踪护理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中实施的效果。方法运用发现问题、跟踪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对155例HSCT患者实施护理。结果本组98.5%的患者不适症状减轻,出院时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率达96.3%;护士的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水平得到了提高。结论问题跟踪护理有效保证了HSCT患者移植治疗的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299.
目的探究海参粘多糖(hGAG)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介导的凝血过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DA-MB-231乳腺癌细胞为模型,观察经不同浓度的hGAG处理后的肿瘤细胞对血浆复钙时间的影响;采用S-2222发光底物检测凝血因子Xa(FXa)的生成;以Fluo-4/AM为荧光探针,在荧光酶标仪下检测细胞Ca2+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组织因子(TF),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的方法分别对TF的mRNA和蛋白水平进行测定;并观察hGAG对AKT、MAPK、NF-κB等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hGAG 0.01~1μmol.L-1可以呈剂量依赖性的方式延长肿瘤细胞诱导的血浆复钙时间,并降低FXa的生成,对Ca2+无明显影响,而能够下调TF的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p38的磷酸化而对其它信号通路无明显影响。结论 hGAG通过下调TF的表达及p38的磷酸化而抑制MDA-MB-231细胞诱导的凝血过程。  相似文献   
300.
摘 要: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导致临床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肿瘤转移并且寻找出安全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肝素被证实在各种临床前和临床的恶性肿瘤模型中均有效,但其引起较大的出血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与其生物活性十分相似的海参糖胺聚糖(hGAG)因不良反应小而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查阅国内外大量的文献,总结了hGAG与肝素理化性质的异同,综述了二者抗肿瘤的药理作用,并以肝素为参照,分析了hGAG抗肿瘤转移的可能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开发安全、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