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6篇
  2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治疗的143例缺血性结肠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作次数分为复发组(54例)及初发组(8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对有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心脏病史、高血压疾病史、内镜分级、症状缓解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三酰甘油、D-二聚体、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初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脏病史、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高三酰甘油及D-二聚体增高是缺血性结肠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心脏病史、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三酰甘油及D-二聚体增高是缺血性结肠炎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对具有这些特点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应予特殊关注,防止缺血性结肠炎复发。  相似文献   
292.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产地胡芦巴挥发性成分的组成。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产地胡芦巴中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4个产地胡芦巴的总离子流图整体上相似,12个批次的样本在聚类和主成分空间中聚集成为不同的类别,基本实现不同产地胡芦巴的鉴别,不同产地的胡芦巴挥发性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有一定的差异,但均含有正己醇、2-甲基-2-烯-1-丁醇、2-甲基-2-丁烯醛、仲丁醇等20种主要成分。另外,样本分布疏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样本的亲缘关系,山西和河北产胡芦巴与四川和安徽产胡芦巴差异较大。结论:本实验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胡芦巴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并且能反映不同产地胡芦巴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差异,为胡芦巴的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3.
肺曲菌球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曲菌球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分析2001-2005年武汉市结核病院收治的40例肺曲菌球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 结果 40例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7~61岁,平均37.7岁.40例中支气管扩张症和空洞型肺结核37例,肺囊肿2例,空洞型肺癌1例;咯血33例,反复间断小量咯血(<20 ml/次)27例,大咯血6例;咳嗽、咳痰5例次;发热、盗汗3例次.40例患者均无基础疾病及长期使用抗生素史.术前、术后曲菌球的诊断符合率为60%(24例),原发病的诊断符合率为40%(16例).手术切除肺叶39例,全肺切除1例.死亡1例.随访1年,仅1例抗曲霉治疗6个月,余均未按要求服药.除2例大咯血患者复发外,余均痊愈. 结论 肺曲菌球多见于支气管扩张症及空洞型肺结核患者.多数患者可出现反复小量咯血.术前曲菌球和原发病诊断较困难.可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是否应首选手术或预防性手术有待商榷.出院后的抗曲霉治疗似乎并非必要.  相似文献   
294.
目的 观察重症肺炎患者血清纤维结合蛋白(Fn)、和肽素(Copeptin)、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变化,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122 例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患者(肺炎组),根据APACHE Ⅱ将患者分为低危组(< 10 分,45 例),中危组(10~20 分,43 例)和高危组(> 20分,34 例),根据28 天内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31 例)和存活组(91 例),另选择92 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Fn,Copeptin 和sTREM-1 水平,分析其与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肺炎组血清Fn 水平为177.26±31.94mg/L,低于对照组231.26±21.54mg/L(t=8.751,P < 0.001),血清Copeptin 和sTREM-1 水平分别为70.45±0.47pmol/L,169.26±31.94pg/ml, 高于对照组的55.45±7.06pmol/L 和34.18±9.54pg/ml(t=12.637,39.235,P < 0.001)。血清Copeptin 和sTREM-1 水平在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依次升高,Fn 水平依次降低,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后肺炎患者血清Fn 水平升高(t=8.977,P < 0.05),Copeptin 和sTREM-1 水平降低(t=20.941,31.982,均P < 0.05)。死亡组血清Fn 和sTREM-1 水平低于存活组(t=6.377,8.285,均P < 0.001),血清Copeptin 水平高于存活组(t=7.845,P < 0.001)。血清Fn 水平与CPIS 评分,APACHE Ⅱ评分呈负相关(rs=-0.569,-0.632,均P < 0.001),与OI 指数呈正相关(r=0.496,P < 0.01)。血清Copeptin,sTREM-1 水平与CPIS 评分,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rs=0.573,0.603,0.517 和0.529,均P < 0.001),与OI 指数呈负相关(r=-0.437,-0.506,均P < 0.01)。低水平Fn(OR=0.768,95%CI:0.617~0.806),高水平Copeptin(OR=1.650,95%CI:1.523~1.769),高水平sTREM-1(OR=1.602,95%CI:1.543 ~ 1.732)是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 0.01)。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血清Fn 水平降低,Copeptin,sTREM-1 水平升高,低水平Fn,高水平Copeptin 和sTREM-1 与患者病情加重和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95.
目的构建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芯片,为缺血性脑损伤研究提供实验工具。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20 m in后再灌注1、4、7、14、28 d五组,每组8只,每个时间点设立假手术组2只。采用四血管闭塞全脑缺血模型。选择大脑颞叶皮质、海马、胼胝体为观察位点,依次经过微阵列设计、预制受体蜡块、供体蜡块定位、穿芯取样、连续切片及烤片等步骤,构建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芯片。结果在36 mm×26 mm×15 mm受体蜡块上,构建15×10共150点阵芯片,分布150个组织标本,每点直径1.0 mm,并连续4μm厚微阵列切片。肉眼所见点阵分布均匀,蜡块无裂纹,载玻片上点阵无脱落,有6点发生移位,移位率为4%。HE染色显示取样组织边缘清晰,无明显组织结构变形。结论成功构建大鼠缺血脑组织芯片,为缺血性脑损伤研究提供便捷的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296.
目的: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优选五味子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以乙醇浓度、液固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以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得率为因变量,通过对自变量各水平进行二项式拟合,来优化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70%,液固比为10,提取时间为50min,提取次数为2次。结论: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结合星点设计实验优选五味子提取的工艺条件方法简单可靠、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297.
正脑出血是指在非外伤干预下脑实质血管破裂引发的出血,常见于高血压、颅内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等疾病患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老年脑部疾病[1]。脑出血发病急、致残率和致死率高,临床控制和治疗效果不理想[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及生化方式的变化,脑出血的发生率正在逐渐年轻化。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治疗情况,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298.
扬州市头桥农村地区的癫癎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扬州市头桥农村地区的癫癎流行病学特征及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扬州市头桥农村地区8个自然村人群进行入户见面表格癫癎普查.结果实际被调查的11 118人中,共查出各类型癫癎患者87例,患病率为7.83‰,年发病率为53.4/10万.76例(85.05%)未发现明确病因,仅3例(3.45%)有家族史.首次发病年龄<20岁者33例(37.93%);≥20岁者54例(62.07%);平均病程17.51年;发作类型以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为主(78.16%),年发作次数在10~29次;87例患者中从未进行抗癫癎治疗50例(57.47%).结论该地区癫癎患病率、发病率均高于国内其他农村地区;发作类型仍以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为主.癫癎治疗管理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299.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三种不同b值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早期中央移行带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4例实验检查发现PSA明显增高,经MRI扫描高度怀疑早期中央移行带前列腺癌病例,所有病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中央移行带前列腺癌病例进行分析,所有分析对象采用T1WI、T2WI常规扫描序列及DWI扫描,DWI扫描b值选用800s/mm^(2)、1500s/mm^(2)、2500s/mm^(2);后处理产生表观弥散系数ADC,结合参考MIS图像。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4例被检者中,b值选择800s/mm^(2)时,敏感性为54.5%(6/11),特异性为68.2%(16/23),漏诊率为45.5%(5/11),误诊率为31.8%(7/23);b值选择1500s/mm^(2)时,敏感性为83%(20/24),特异性为70%(7/10),漏诊率为17%(4/24),误诊率为30%(4/24);b值选择2500s/mm^(2)时,敏感性为68.4%(13/19),特异性为60%(9/15),漏诊率为31.5%(6/19),误诊率为40%(6/15);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是随着b值的增加而下降,信号强度不同;MIS图示表现为流出型。结论1.5T磁共振诊断早期中央移行带前列腺癌(PCA)弥散成像,选用b值为1500s/mm^(2)时,能较好的反映PCA信号的变化,敏感性、特异性较高,漏诊率、误诊率较低,弥散成像选用b值为2500s/mm^(2)时,虽然敏感性还高,由于信号对比越明显,图像信噪比越低,存在着假阳性,漏诊率、误诊率较高。结合MIS图像能提高中央移行带早期PCA的确诊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0.
衰减斑块是血管内超声识别的伴有超声衰减现象的易损斑块特征之一,其主要病理特征为具有巨大脂质坏死核心,衰减斑块成分中的胆固醇结晶及点状钙化对超声的折射和吸收导致超声波无法穿过斑块而表现为超声衰减现象,常见于急性冠脉综合征,与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增加相关,且增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无复流、围手术期心肌坏死及斑块脱垂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现从衰减斑块的定义、病理机制、临床意义、预后及临床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人工智能及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集合导管在衰减斑块领域的新技术应用方面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