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8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49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目的人为地造成局部角膜缘干细胞缺损以及慢性结膜炎症的眼表模型,探讨翼状胬肉的形成原因。方法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 4组,设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采用手术切除1个象限角巩膜缘组织的方法产生角膜缘干细胞缺损模型,眼部以稀盐酸(A、B组)或滑石粉(C、D组)定期点眼产生慢性角结膜炎模型。实验眼在同一眼上观察同时产生角膜缘干细胞缺损和慢性角结膜炎模型后的形态学变化,对照眼分别采用两种模型之一的相应形态学改变。于2、4、8、12周每只眼记录角膜上皮缺损、球结膜充血和结膜新生物情况,评分,并随机每组取材2只作病理。结果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的兔眼,可以在短期内在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的方向上出现类胬肉增殖组织样改变。类胬肉增殖组织的形成、程度和是否有局部的炎症反应以及角膜上皮完整性的破坏呈正相关性。结论局限性角膜缘干细胞的缺损和长期慢性炎症刺激的同时作用可能是翼状胬肉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32.
目的用平板离心法建立一种新的角膜缘干细胞分选方法。方法用人角膜缘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出角膜上皮细胞,收获细胞后用转速1400r·min-1和1800r·min-1分别将细胞用平板离心法于未包被的六孔板上进行分选。ATC1为1400r·min-1贴壁的细胞,ATC2为1800r·min-1贴壁的细胞,NAC为1800r·min-1离心力作用下漂浮而不能贴壁的细胞。分选出的三群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克隆形成实验、Ki67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结果细胞计数显示用转速1400r·min-1筛选出的ATC1占总体细胞量的(11.32±2.46)%。在离心速度为1800r·min-1时,筛选出ATC2为(18.55±2.79)%,而NAC则为(68.29±4.07)%。ATC1表达角膜缘干细胞标志ABCG2、p63,而不表达角膜上皮细胞分化标志K3。ATC2较少表达ABCG2和p63,大部分表达K3。NAC则不表达ABCG2、p63,而几乎完全表达K3。在这三群细胞中ATC1细胞群具有最强的细胞增殖活性,其克隆形成率和Ki67阳性细胞检测率分别为(3.90±0.17)%和(56.78±2.39)%。ATC2克隆形成率和Ki67阳性细胞检测率分别为(2.48±0.19)%和(9.67±1.88)%。NAC克隆形成率和Ki67阳性细胞检测率分别为(0.84±0.89)%和(4.76±0.57)%。结论平板离心法是一种新的角膜缘干细胞的分选方法。ATC1、ATC2和NAC可能分别为角膜缘干细胞、短暂扩充细胞和终末分化细胞。  相似文献   
233.
目的:观察逆行切除翼状胬肉并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疗效。方法:对61例、67眼翼状胬肉由体部向头部逆行切除,取2 mm宽下方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移植到巩膜暴露区。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3眼复发,复发率4.48%。结论:逆行切除翼状胬肉并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复发率低、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234.
背景目前严重的致盲性眼表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自体或异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但存在着供体材料来源有限、术后免疫排斥等问题。体外培养角膜缘干细胞用于成为研究热点,优化其培养方法是提高培养效率的前提。目的以共焦显微镜作为指导进行取材,对人角膜缘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鉴定,为构建人角膜缘干细胞植片奠定基础。方法应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对10例10眼白内障术前检查的患者行全角膜及角膜缘分区扫描,记录角膜及角膜缘上皮层、前弹力层图像,对所有检查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依据共焦显微镜对角膜缘上皮层的结构分析,对眼库提供的正常供体角膜缘组织进行取材,实验共分6批取组织进行培养,共接种103张组织块。用组织块培养法、以羊膜为载体进行体外培养,分别在培养的第5天、第10天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63蛋白、细胞角蛋白19(CKl9)和角蛋白3(K3)及involuerin蛋白的表达对培养细胞的表型进行鉴定。结果共焦显微镜扫描显示,角膜缘上皮层细胞聚集成细长条索,呈栅栏状外观,其间可见大量高反光颗粒状物质;在基底部扫描时观察到“细胞岛”样现象;角膜缘部位斜切面观察可见上皮层下有排列整齐的乳头状突起。接种的103块组织块中出膜生长74块,平均出膜率为(68.62±16.94)%,平均出膜时间为(5.83±2.04)d,第3批和第6批组织块的出膜率明显高于第2批和第4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第4批和第6批组织块的出膜时间明显长于第1、2、3、5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培养的第5天和第10天,角膜缘干细胞表达p63蛋白的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4.05%和36.52%,CK19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26.07%和40.55%,K3的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57.88%和40.81%,表达involucrin蛋白的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64.66%和59.19%。结论在共焦显微镜引导下选取角膜缘组织进行角膜缘干细胞培养结果可靠,羊膜作为载体可以使体外培养的人角膜缘干细胞良好生长。  相似文献   
235.
兔角膜缘上皮细胞培养后自体移植修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运用培养角膜缘上皮细胞联合人羊膜行自体移植的方法,观察植片修复兔眼角膜上皮的疗效。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白兔20只,制成右眼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的兔眼模型,其中12只兔行角膜缘上皮细胞培养联合羊膜自体移植,另外8只兔只进行单纯羊膜移植。术后每周对眼表情况进行评分,术后1mo眼角膜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移植了含有自体角膜上皮细胞的兔眼,术后早期都形成了角膜上皮化并明显抑制了新生血管的再生,HE染色和电镜观察表明培养并移植的角膜上皮与正常的角膜上皮无明显差异;而只接受羊膜移植的兔眼,术后又出现角膜混浊和明显的新生血管,表明角膜表面被结膜上皮覆盖。结论:该方法术后早期可以恢复角膜上皮化,重建正常眼表,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羊膜移植。  相似文献   
236.
目的 观察以明胶为裁体培养的角膜缘上皮细胞移植治疗兔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的疗效.方法 切除实验兔角膜缘组织并用NaOH处理制作角膜缘干细胞缺乏动物模型,切除的角膜缘上皮细胞在铺有明胶裁体的细胞培养板上培养5d后(角膜上皮细胞移植术前24 h)用3H胸腺嘧啶核苷标记,于模型动物上行角膜缘上皮细胞移植术,术后观察角膜修复情况,并做病理学检查及同位素检测.结果 1.细胞培养:兔角膜缘上皮细胞可以在明胶载体上培养,增殖、分化为密集的角膜上皮细胞层.2.移植眼情况:行角膜缘上皮细胞移植术后,模型兔眼角膜上皮完整,新生血管减少;病理检查显示移植眼角膜缘及周边部上皮细胞为多层结构,角膜新生血管消失,基质内炎性细胞浸润减轻;角膜缘上皮细胞移植术后4周移植眼角膜仍可测到3H胸腺嘧啶核苷.结论 角膜缘上皮细胞移植治疗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可恢复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病变角膜上皮结构的完整性,减少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维持角膜缘干细胞的屏障功能,为角膜移值提供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237.
[目的]观察异种角膜缘上皮早期移植对兔角膜碱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用鲤鱼角膜作异种角膜缘上皮移植的角膜来源,对角膜缘碱烧伤的兔动物模型进行异种角膜缘干细胞上皮移植术,观察术后新生血管长入角膜的情况以及基质中的炎症反应。[结果]异种角膜缘上皮移植术后,植片与植床粘附良好,基质中细胞浸润减轻,新生血管长入减少,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异种角膜缘干细胞上皮移植术治疗角膜碱烧伤可减少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维持角膜缘的细胞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238.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outcomes and described the recovery process of cryopreserved limbal lamellar keratoplasty (CLLK) for peripheral corneal and limbal diseases. Thirteen eyes of 12 patients with a mean age of 41±23.9y were included. The average follow-up was 12.1±5.6mo. Stable ocular surface was achieved in all eyes at last follow-up. Epithelialization originated from both recipient and graft in 9 eyes. We conclude that CLLK compensates for the shortage of donor corneas and cryopreserved limbal grafts provide epithelialization sources in ocular surface re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