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09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01.
目的 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预后的相关病理因素,探讨评估患者预后的病理学指标.方法 对1995-2004年期间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经眼球摘除并病理确诊的12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单眼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病理因素.结果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为89%,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视神经断端浸润(χ2=114.150,P=0.000)、巩膜浸润(χ2=35.080,P=0.000)、眶组织浸润(χ2=28.765,P=0.000)、虹膜浸润(χ2=18.242,P=0.000)、睫状体浸润(χ2=11.495,P=0.001)和角膜浸润(χ2=10.240,P=0.001)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视神经筛板后浸润(P=0.045,Wald值4.013)和视神经断端浸润(P=0.000,Wald值37.559)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视网膜母细胞瘤病理检查有广泛脉络膜浸润、巩膜浸润、眶组织浸润、视神经筛板后浸润和视神经断端浸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2.
对1978-2007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收录的有关卫生政策研究的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发现我国的卫生政策研究发展迅速,核心期刊初显雏形,虽然核心著者群体尚未出现但已有了一定数量的高产作者,除卫生部外,大学院校为卫生政策研究论文的主要产出单位.  相似文献   
203.
文章利用Endnote、TDA和SPSS软件对1950-2008年间的7288篇相关文献进行了包括主题词频、共词聚类等在内的情报学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组织领域国际卫生研究文献正呈逐年增多趋势,欧美期刊和研究机构表现越来越活跃;医院管理为组织领域国际卫生发展较强的核心内容,以其为中心,包括医院重组与其他卫生组织的组合状态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已经呈热点趋势;员工管理、员工绩效考评在卫生组织研究中有较强相关性,加强公立与私营卫生组织所有权关系的研究可能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研究人员在卫生服务组织研究过程中对组织管理模型的探索也已显现出较浓厚兴趣.研究结果对了解组织领域国际卫生发展现状、总结卫生组织的研究主题和热点分布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4.
目的 探讨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治疗肾功能正常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厦门市第二医院2009年-2012年就诊的120例肾功能正常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缬沙坦组、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组,两组患者各60例,均常规予以限制饮食,控制血糖、血压,调节血脂等基础治疗;此外,单纯缬沙坦组予以缬沙坦160 mg/次、每天1次,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组予以肾炎康复片5片/次、每天3次,联合缬沙坦160 mg/次、每天1次,治疗16周后,检测两组患者的24 h尿白蛋白定量、血肌酐、血糖、血脂等水平.结果 治疗16周后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66.7%,高于单纯缬沙坦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h尿白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组尿白蛋白定量明显低于单纯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7 ±0.79) g vs.(2.29±1.36)g,t=2.617,P<0.05].两组患者血肌酐、血糖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比单用缬沙坦更能有效降低肾功能正常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  相似文献   
205.
[目的]比较评估山东省市、县两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现状。[方法]设计专项调查表对全省160家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进行普查。[结果]调查的160家妇幼保健机构中,37家未开展住院服务;平均市级机构有床位245.5张,县级机构有床位43.5张。全省妇幼保健机构实际在岗职工23,397人,编制人员13,772人;其中,市级机构平均实际在岗职工446.5人,编制人员266人;县级机构平均实际在岗职工73.5人,编制人员54人;与标准相比,全省妇幼保健机构实际在岗职工数、编制人数三套标准均不达标比例分别为25.63%和41.25%。[结论]全省妇幼保健机构临床住院服务条件建设仍需加强,妇幼保健机构人才队伍建设远不能适应妇幼健康服务需求,定期发布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建设达标程度排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6.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患者其内脏脂肪(VAT)含量的差异。 方法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测量符合纳排标准的1094例于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或住院患者的VAT含量、皮下脂肪(SAT)含量和腰围(WC)。根据上述患者的BMI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四组:体重过低组(BMI<18.5 kg/m2,n=56),体重正常组(18.5 kg/m2≤BMI<24 kg/m2,n=444),超重组(24 kg/m2≤BMI<28 kg/m2,n=253)和肥胖组(BMI≥28.0 kg/m2,n=81)。采用秩和检验方法探讨四组患者VAT、SAT和WC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了解BMI分别和VAT、SAT、WC等指标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1094例患者中数据齐全的共834例,其中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有71例,呼吸系统疾病114例,消化系统疾病349例,泌尿系统疾病210例,生殖系统疾病19例,内分泌系统疾病29例。不同疾病种类患者在各BMI水平的VAT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间的VAT、SAT和WC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组间比较结果显示:SAT含量在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体重过轻组(P<0.01)。VAT含量及WC两个指标的组间比较则显示,超重及肥胖组>体重正常组>体重过轻组(P<0.01),在肥胖与超重两个组别间的比较则未发现差异的显著性(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BMI与VAT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402、0.195,P<0.05);在体重过轻组和肥胖组未发现两者的相关性(P>0.05)。BMI与SAT在正常体重组呈正相关关系(r=0.296,P<0.05),而在其余三组则未发现(P>0.05)。BMI与WC的正相关关系体现在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r分别为0.199、0.144,P<0.05),而在体重过轻组和肥胖组未发现两者的相关关系(P>0.05)。 结论BMI作为肥胖程度判断的临床常用指标,与影像学肥胖的判断指标存在有限的相关关系。一定范围内的BMI水平有助于推测内脏脂肪含量,当体重过轻或肥胖达到某种程度时,BMI水平可能难以用于推测内脏脂肪的严重程度及其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07.
目的 分析眼眶骨折伴斜视患者的斜视性质、眼眶骨折修复的手术时机和术后斜视的变化等.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到2008年12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诊治的眼眶骨折患者.常规作眼眶CT检查、被动转动试验、眼位和眼球运动检查、复像试验,观察眼眶骨折修复前后眼位和眼球运动情况等.结果 共87例90只眼,男性66例,女性21例;年龄3~68岁(平均30.6岁);右眶27例,左眶57例,双眶3例.36%的患者有视力受损.32%为眼眶爆裂性骨折,68%为复合性骨折;以内壁和下壁骨折多见.术前47%的患者有斜视,其中麻痹性41.5%,限制性58.5%;眼眶骨折修复后:35例术前有斜视者(平均随访1年),28.6%斜视消失;17.1%正前方和下方功能位置无斜视,37.1%斜视部分好转或不变;17.1%斜视加莺;1例术前无斜视,术后出现医源性斜视.结论 眼眶骨折伤后患眼斜视的性质包括麻痹性和限制性,骨折修复手术时机存在争论,以下情形需要尽快手术:(1)影像学检查显示有眼外肌断裂;(2)CT扣描和被动转动试验均示有明确的眼外肌嵌顿,保守治疗二周无好转;(3)外壁和上壁的Blow-in骨折.眼眶骨折修复术后其斜视既可消失也可不变或加重;医源性斜视要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208.
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眼眶前脂肪细胞的培养及分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TAO)眼眶组织中是否存在前脂肪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探讨脂肪细胞在TAO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用TAO患者眼眶中的脂肪颗粒,共8例(8只眼),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前脂肪细胞因子-1的表达,初步验证前脂肪细胞的存在;诱导细胞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细胞内脂滴形成情况;RT-PCR检测分化过程中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改变.[结果]原代培养细胞为梭形,增殖旺盛;免疫组化显示前脂肪细胞因子-1表达阳性;细胞可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并伴有PPARγ基因表达的增强.[结论]TAO患者眼眶组织中存在着功能活跃的前脂肪细胞;进一步验证了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加在TAO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9.
建立了具有良好区分力的富马酸贝达喹啉(1)片体外溶出方法。通过考察1在不同pH介质中的平衡溶解度,证实了1的溶解度在生理pH范围内呈现pH依赖性。在此基础上,以溶出曲线差异因子(f1)为评价指标,片剂的崩解性能为辅助指标,通过测定采用不同粒径1原料药制备的自研制剂在各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筛选出最具区分力的溶出方法,即采用篮法,以pH 1.0盐酸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 r/min,介质体积为900 mL。建立并优化的溶出方法可有效区分不同质量属性的自研制剂,为该类仿制药的开发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