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84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目的 分析学龄女童接触双酚A(BPA)与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女童特发性性早熟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9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就诊且被诊断为ICPP的110例6~9岁女童为研究对象。根据女童的年龄和体重指数(BMI)相匹配,选取110名健康女童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女童尿BPA浓度,并测试其与ICPP风险的关系。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雌二醇(E2)水平,基础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刺激的促黄体激素(LH),促卵泡激素(FSH)水平,骨龄(BA),子宫和卵巢大小。结果 ICPP组和对照组的尿BPA中位数浓度分别为6.25 μg/g Cr和1.07 μg/g Cr(Z=-3.845,P<0.001)。调整混杂因素后,与BPA浓度最低的女童相比,最高浓度女童ICPP风险是其9.07倍(OR=9.07,95%CI:2.82~29.14) 。在ICPP组中,尿BPA浓度与FSH基础水平(r=-0.235,P=0.005)或FSH峰值水平(r=-0.171,P=0.044)呈负相关。结论 BPA暴露与学龄女童ICPP风险升高有关,潜在的机制可能归因于相对较低的FSH水平。  相似文献   
202.
使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了徐州市606名学龄正常儿童血清锌(Zn)铜(Cu)铁(Fe)的含量,发现血清Zn、Cu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作者把所得数据用统计学处理,建议按年龄分为三组、并提出徐州市学龄儿童血清Zn、Cu、Fe的正常参考值。调查发现,被检查中身高或(和)体重≤P_(10)的学龄儿,其血清Zn、Cu含量与总体均值无明显差异,但血清Zn/Cu值与总体有显著性差异。作者认为应用血清Zh/Cu值结合发中微量元素情况评价儿童体内微量元素营养和发育为好。  相似文献   
203.
对192例轻~中度弱智学龄期儿童的病因及脑电图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脑电图异常率72.9%,与36例健康对照组儿童的脑电图做了比较,初步探讨两组学龄儿童的脑电图特点,从而对加强弱智儿童的防治和促进儿童的智力开发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4.
1985~2000年湖北省学生体格发育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阐明 1985~ 2 0 0 0年湖北省城乡学生体格变化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为学校预防保健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根据湖北省 1985年、1995年及 2 0 0 0年学生体格发育调查资料 ,分析比较不同年代城乡学生的体格发育水平和变化趋势。结果 城乡男女生的身高差异随年代递减 ,乡村学生身高的增长幅度大于城市学生 ,但城市学生体重、胸围的增长幅度大于乡村学生。维尔维克指数的总增长值显示城市男生 >城市女生 >乡村男生 >乡村女生。结论  15年间城乡学生的体格发育水平明显提高 ,但城乡差异仍然存在 ,应重视乡村学生的体格发育问题  相似文献   
205.
目的分析学龄儿童心理行为特点对其饮食行为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江苏省金坛市302名五年级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5月至6月对其进行饮食行为和心理行为问题的问卷调查。利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从单因素分析结果中选择P<0.05的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性别间焦虑抑郁、社交问题、思维问题、注意缺陷、攻击行为因子分及总分与饮食量表得分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儿童注意缺陷得分与女性儿童思维问题得分与饮食行为量表得分负相关。结论学龄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与饮食行为之间关系密切,应积极开展以学校为基础包括心理、营养及饮食在内的健康相关行为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6.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学龄儿童缺铁性贫血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elicd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学龄儿童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03年2月~200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门诊学龄儿童以因慢性腹痛而行胃镜检查及H.Pylori检测的120例患儿为观察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分为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组、H.Pylori阴性慢性胃炎组及H.Pylori阳性胃部镜下无损害组三组。所有病例均检测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总铁结合力(TBC)等IDA指标。比较三组之间的IDA指标和IDA伴发率。结果三组病例IDA指标两两比较显示,Hp阴性慢性胃炎组分别和Hp阳性慢性胃炎组、Hp阳性胃部镜下无损害组的IDA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而Hp阳性慢性胃炎组与Hp阳性胃部镜下无损害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慢性胃炎的IDA伴发率均明显低于Hp阳性慢性胃炎组和阳性胃部镜下无损害组(P<0.05),Hp阳性慢性胃炎组与Hp阳性胃部镜下无损害组之间的IDA伴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y-lori感染与学龄儿童IDA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H.Pylori感染与IDA的相关性较慢性胃炎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207.
目的了解学龄期哮喘患儿自理行为,识别一般资料中对学龄期哮喘患儿自理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慢性病儿童自理行为水平量表对119例学龄期哮喘息儿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的119例哮喘息儿整体自理行为均分为(80.87±9.09)分,一般性自理行为均分为(30.71±4.27)分、发展性自理行为均分为(34.01±3.91)分、健康偏离性自理行为均分为(16.14±3.38)分。不同年龄、疾病不同严重程度的哮喘患儿间自理行为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自理行为总分的因素为疾病严重程度和年龄,对方程变异的解释度变异系数R^2为0.151。结论学龄期哮喘患儿整体自理行为较好,一般性、发展性自理行为较好,健康偏离性自理行为有待于加强。年龄越小、疾病越严重患儿自理行为越差。医护人员应对其加强哮喘知识的宣教,提高其自理行为。  相似文献   
208.
目的:调查佳木斯大学附小与儿童福利院学龄儿童龋齿患病情况,分析与龋齿患病相关的可能因素。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佳木斯市儿童福利院与佳木斯大学附属小学学龄儿童进行龋齿患病情况调查。结果:两所学校抽样调查对象中,总体平均患病率为51.02%;佳木斯儿童福利院和佳大附小儿童龋齿患病率分别为39.47%和58.33%。结论:所调查的学龄儿童的龋齿患病率差异,与不同的生活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9.
【目的】 了解学龄期哮喘儿童的疾病知识程度和自我处理行为的特性,并探讨哮喘儿童对症状的认知与自我处理行为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横断式描述性相关性研究设计,对象为厦门市三所三甲医院儿科哮喘门诊100位7~12岁的哮喘儿童,填写了哮喘知识量表和哮喘自我处理行为量表。 【结果】 1)与疾病知识和处理行为重要的相关因素为年龄、 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2)疾病知识与自我处理行为呈中度的正相关。 【结论】 应加强学龄期哮喘儿童的知识认知及自我处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210.
This study aimed to understand the strategies elementary-school-aged children used to influence mothers' food purchasing decisions. Semi-structured qualitative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40 children aged 6–11 years and their mothers living in South Carolina. Strategies to influence mothers' food purchases were collected from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s separately. The interviews were audio-recorded, transcribed verbatim, and open-coded. The constant comparative method was used for data analysis. Coding matrices were used to compare children's and mothers' responses on the children's strategies. Children reported 157 instances of 25 distinct strategies to influence mothers' purchasing decisions. Mothers had concordance with 83 instances of these strategies. Mothers were more concordant with sons than daughters. The most common and successful strategies reported by children and mothers were repeated polite requests, reasoned requests and referencing friends. Other strategies included offers to contribute money or service, using other family members to pursue mothers for the item, writing a list and grabbing desired items. Mothers perceived that children had a large influence on food purchasing decisions. Children were aware of the strategies that would get positive reactions from mothers. They (children) could get their desired items a lot of times, often, or several times in a month from their mothers irrespective of the healthfulness of the items. Children's influence can be used as a change agent for improving mothers' food purchases if children prefer healthy foods. Efforts are needed for mothers and children to help address children's strategies to influence mothers to purchase unhealthy foods and make healthy foods more appealing to childr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