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92篇
  免费   3181篇
  国内免费   1765篇
耳鼻咽喉   101篇
儿科学   75篇
妇产科学   154篇
基础医学   1298篇
口腔科学   619篇
临床医学   2828篇
内科学   1780篇
皮肤病学   228篇
神经病学   429篇
特种医学   70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291篇
综合类   9456篇
预防医学   1550篇
眼科学   117篇
药学   9493篇
  17篇
中国医学   13349篇
肿瘤学   548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1062篇
  2022年   997篇
  2021年   1246篇
  2020年   1323篇
  2019年   1566篇
  2018年   761篇
  2017年   1469篇
  2016年   1496篇
  2015年   1681篇
  2014年   2720篇
  2013年   2554篇
  2012年   3075篇
  2011年   3382篇
  2010年   2870篇
  2009年   2656篇
  2008年   2684篇
  2007年   2343篇
  2006年   2062篇
  2005年   1902篇
  2004年   1474篇
  2003年   1342篇
  2002年   968篇
  2001年   651篇
  2000年   454篇
  1999年   302篇
  1998年   218篇
  1997年   154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21.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结合中医方解配伍理论对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基于TCMSP中药系统生物学分析数据库收集气滞胃痛颗粒中6味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并借助LC-MS技术对所筛成分进行分析,通过TCMSP检索和Pharmmapper软件预测获取各成分主要的作用靶标,并通过DIP数据库,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建立药物靶标与炎症疼痛靶标的关联,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通过网络特征分析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的作用靶标,阐释其抗炎镇痛的主要作用机制。结果根据网络分析,共有44个炎症疼痛靶点与气滞胃痛颗粒密切相关,其中直接作用靶点有20个,主要是对环加氧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等蛋白酶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NOD样受体(NLR)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等与炎症疼痛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关。结论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该研究为深入阐释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并且进一步说明了中医药古方配伍理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养肝解郁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纤维化的药效学作用。方法大鼠120只和小鼠60只,分别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组及养肝解郁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建立、复制与药物治疗NAFLD肝纤维化作用相关的实验动物模型;从降低血脂、缓解肝细胞损伤、降低肝纤维化程度等方面,对各组进行药效学研究。结果阳性组及高剂量组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P0.05)。中剂量组TC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阳性组及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HYP、MMP-9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P0.001,P0.05);对照组、阳性组、高、中剂量组血清HA、PⅢP、LN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P0.01,P0.001),对照组、阳性组及高、中剂量组病理形态评分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养肝解郁颗粒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NAFLD肝纤维化模型鼠的血脂,减轻肝细胞损伤程度,对NAFLD肝纤维化有较好的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通过检测骨疏康颗粒(GSK)对去卵巢(OVX)小鼠的体重、血清骨代谢指标和组织形态学的作用,进一步阐述GSK延缓OVX小鼠骨量丢失的药理学作用。方法 3月龄雌性C57BL/6 J小鼠去卵巢造模后,一周内给予GSK灌胃3个月:低[2 g/(kg·d)]、中[4 g/(kg·d)]、高[8 g/(kg·d)]。干预期间,分别在1、2、3月内,称量各组小鼠体重。实验结束后,采集各组小鼠血液检测骨吸收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的水平和骨生成指标: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NP)、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的水平;同时,阿尔新蓝染色观察腰椎骨量变化。结果 GSK干预1、2、3个月后,小鼠体重未见明显的变化。GSK干预3月后小鼠血清中β-CTX的表达水平下降;骨生成指标PINP、ALP和OCN水平升高。GSK干预后OVX小鼠腰椎的骨量增加、腰椎结构相关参数优化。结论 GSK同时调控OVX小鼠的骨吸收和骨生成指标的表达,延缓OVX诱导的骨量丢失,提高OVX小鼠的骨量。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麻甘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MPP 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麻甘颗粒进行治疗,探讨对患者临床症状、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08%显著高于对照组80.39%(P<0.05);治疗后两组咳嗽气喘、痰黄而多、发热、咽红肿、舌红苔黄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0(IL-10)、白介素-4(IL-4)水平均显著降低,白介素-2(IL-2)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IFN-γ、IL-10、IL-4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R)、CD_8~+占比情况均显著降低,红细胞C3b受体(PBC-C3bR)、CD_3~+、CD_4~+占比情况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RBC-ICR、CD_8~+占比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BC-C3bR、CD_3~+、CD_4~+占比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84%显著低于对照组25.49%(P<0.05)。结论:麻甘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MPP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另外患者的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均有所改变,推测麻甘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MPP的机制可能与降低机体促炎因子水平,升高抗炎因子水平,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相关,且不良反应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初步研究脑脉利颗粒对斑马鱼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与机制,及其对血小板聚集性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更有价值的理论支持。方法通过对斑马鱼肠下血管面积、肠下血管出芽数、总RNA浓度和纯度、心脏红细胞染色强度等指标,评价脑脉利颗粒对斑马鱼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和血小板聚集性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结果脑脉利颗粒在250和500μg/ml浓度时有显著的血管新生促进作用,且在500μg/ml浓度时能明显上调VEGFR1基因表达(P0.01),在1 000μg/ml浓度时有显著的血栓形成预防作用(P0.01)。结论脑脉利颗粒具有显著的血管新生促进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R1的表达有关,且对血栓形成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应用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探讨对于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自2018年1月—2019年5月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常规治疗相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稳心颗粒治疗,并对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且两组均实施有效地临床护理,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口腔及褥疮的护理、呼吸道的护理以及服药护理等。[结果]两组经过治疗后,比较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观察组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稳心颗粒在临床中用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心绞痛、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以及失眠等,具有显著的疗效。对于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稳心颗粒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结合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抑制患者的病情发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促进患者的康复速度,值为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从卵母细胞生殖泡裂解(GVBD)、第一极体的排出(PB1)的角度,探讨二至天癸颗粒改善卵母细胞质量及优胚率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65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及对照组用注射用尿促性素(HMG)和注射用绒促性素(HCG)超排卵,连续灌胃给药(治疗组用二至天癸颗粒,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空白组无超排卵及灌胃给药等治疗。3组又各分为1、2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腹腔注射HMG 48 h后,空白组于动情周期当天,全部1组脱颈处死小鼠,取GV期DOs,观察PB1排出,收集卵母细胞,之后成熟卵母细胞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家族特异性受体a-1(GFR-1)mRNA的表达检测。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5只小鼠腹腔注射HCG10 IU,按雌∶雄=1∶1比例分别合笼饲养,合笼次日作为妊娠第1天。取受精卵,观察卵裂率、成胚率。空白组于确定发现阴道动情周期当天为第0天,即合笼,第2天晨发现阴道栓后,取受精卵,观察卵裂率、成胚率。结果:治疗组GV期卵母细胞GVBD率、PB1排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受精卵卵裂率及成胚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卵母细胞GFR-1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至天癸颗粒提高小鼠卵母细胞GFR-1mRNA的表达,促进卵母细胞GVBD和PB1的排出,改善了卵母细胞成熟度,提高卵细胞质量,从而提高胚胎质量。  相似文献   
30.
目的评价参芪降糖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同时手工检索相关医学期刊、纳入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组,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最后以相对危险系数(RR)、平均差(MD)以及95%CI表示。结果纳入的6个RCT研究,共有48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参芪降糖颗粒试验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RR=0.76,95%CI为0.62~0.93,P=0.008),在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方面,参芪降糖颗粒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MD=-1.49,95%CI为-2.8~-0.18;MD=-2.21,95%CI为-3.09~-1.32;MD=-1.49,95%CI为-3.32~0.34)。结论参芪降糖颗粒能治疗或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