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10篇
  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1 毫秒
21.
目的 观察丁苯酞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肌电反馈组和丁苯酞联合肌电反馈组(联合组),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改善脑供血等常规药物治疗2周,肌电反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促进偏瘫侧肢体功能恢复.联合组在肌电反馈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静脉点滴2周,并于治疗前后进行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的Barthel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及治疗的有效率,测定治疗前后3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肌电反馈组、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0%、80%、96.67%,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2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且联合组优于对照组及肌电反馈组(P<0.05).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3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有下降,且联合组优于对照组及肌电反馈组.结论 应用丁苯酞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更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脑梗死患者炎性反应,促进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且联合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2.
目的:描述视网膜内界膜剥离在继发性黄斑前膜手术中的应用、临床特点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00/2006年因继发性黄斑前膜需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32例32眼,其中男24例,女8例;年龄13~69(平均41±28)岁;病程3~69(平均21±19)mo,有6眼病程在1a以上。术前视力:CF~0.4。原发病:常规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13眼(男/女:13/0)、玻璃体切除术后8眼(男/女:7/1)、视网膜血管病变6眼(男/女:4/2)、平坦部炎5眼(男/女:0/5),其中经平坦部后部玻璃体手术中发现黄斑部有铁锈和炎性物质附着共5眼5例。所有患者行标准的经睫状体平坦部的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中先剥除前膜后再剥除视网膜内界膜,部分患者结合TA标记,眼内空气充填1wk左右。追踪观察6~38mo。结果:术后视力0.05~0.7,其术前与术后差视力差异有显著性(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采用Friedmantest,P<0.05)。尚未发现由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所致的严重并发症。结论:视网膜内界膜剥离在继发行黄斑前膜手术中的应用不但可以达到整理松解黄斑区处视网膜皱褶,解除对黄斑中心凹的牵引,还可以清除紧密附着在黄斑前视网膜表面的炎性物质,改善黄斑区局部的代谢,有利于黄斑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3.
24.
25.
口腔颌面部鳞癌的手术切除及修复重建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鳞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8年6月间手术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鳞癌36例,Ⅰ期3例,Ⅱ期10例,Ⅲ期12例,ⅣA期11例。3例行原发病灶单纯扩大切除,33例行联合根治术,其中30例行同期重建修复。结果随访6个月~3年,33例术后无复发或转移,术后形态和功能恢复良好;1例术后复发,颅内扩散死亡,1例术后全身骨转移死亡,1例术后因其它疾病死亡。结论手术治疗是提高口腔颌面部鳞癌疗效的主要的有效方法,修复重建则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6.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后引起视力丧失的第二大视网膜血管病.随着基因工程研究的发展,一些探讨遗传性促血柃形成因素在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成为热点,这些遗传性促血栓形成因素主要包括高半胱氨酸血症,抗磷脂抗体,活性蛋白C抵抗及凝血因子V突变,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Ⅲ的缺乏等.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究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末端回肠襻式造口和回肠末端改良自闭式造口两种造口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04月至2019年03月于我院就诊并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术+预防性造口术的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回肠造口组和改良造口组各40例,其中回肠造口组行末端回肠襻式造口,改良造口组行回肠末端改良自闭式造口;观察并分析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SPSS 25.0进行数据整合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造口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进食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造口组在住院时间、治疗总费用方面优于回肠造口组(P<0.05)。术后两组均无吻合口瘘发生。回肠造口组造口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高于改良造口组(P<0.05)。改良造口组3例高龄糖尿病患者出现拔管相关并发症,经治疗后逐渐好转。两组随访期均无肿瘤复发或死亡病例出现。结论:两种预造口方式临床疗效近似,改良自闭式造口住院时间更短、治疗花费更低,对降低造口相关并发症及吻合口狭窄具有积极意义,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可供选择的预造口方式,值得进一步探究分析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息肉包裹性结石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并息肉5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结石残留发生1例(1.88%),术后无输尿管狭窄发生.结论 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并息肉,手术视野清晰,手术时间短,术后残余结石率低,输尿管狭窄发生率低,是治疗输尿管结石并息肉值得推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9.
我们应用Aloka-SSD 256线型电子实时扫描仪观察100例正常胆囊在收缩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而后检查500例胆囊收缩功能。按常规进行胆囊探查,选其轮廓清晰最大长轴截面,以其最大长短径乘积视为胆囊面积,在观察100例正常胆囊在收缩过程中的变化时,进食两  相似文献   
30.
目的通过分析桃红四物汤(Taohong Siwu Decoction,TSD)合煎和单煎混合冻干粉之间化学成分、核心药效的差异性,探讨TSD经典名方制剂与单味药配方颗粒临床灵活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采用UPLC-Q-Exactive Orbitrap/MS对TSD基准样品合煎与单煎混合样品进行定性鉴定分析,同时测定合煎与单煎混合样品中9种指标成分的含量,比较单煎与合煎样品中成分的差异;并从调经止痛的核心药效建立大鼠急性痛经模型,对比评价二者药效差异。结果通过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分析初步鉴定并归属TSD合煎和单煎冻干粉中共有31种化学成分,在成分种类上无明显差异;进一步测定其中9种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单煎混合样品比较于合煎样品,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相对降低,而没食子酸、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5-羟甲基糠醛、毛蕊花糖苷含量相对升高,且对9种成分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含量未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这些成分不受合煎与单煎体系的影响;干膏得率结果表明,单煎混合样品的平均干膏得率与合煎样品差异不大。调经止痛核心药效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合煎与单煎混合样品组均能延长大鼠扭体潜伏期、降低扭体次数,显著降低血清中前列腺素F2α(prostaglandin 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子宫组织中Ca2+、内皮素-1(endothelin 1,ET-1)、NO水平(P0.05),改善子宫上皮细胞炎症、水肿等病理变化,具有一定的缓解痛经作用,合煎和单煎混合样品在功效上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TSD复方合煎与单煎基准样品在化学成分种类、含量及核心药效上均未见明显差异,为其复方制剂与单味药配方颗粒制剂的临床合理应用与评价提供参考依据,也进一步为实现在古代经典名方基础上随证加减单味药配方颗粒的临床个性化用药方式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