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采用稀释平板法从26份中药材根际土样中分离到24个木霉菌株,通过室内筛选获得了对病原菌有较好控制作用的哈茨木霉T23、T158菌株,这两种菌株对引发麦冬根腐病的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4.07%和83.47%,其拮抗作用在于营养和空间竞争、寄生两种形式。制成的哈茨木霉T23制剂能有效控制麦冬根腐病的发生,500g/666.7m2处理对麦冬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达67.52%,显著优于化学农药代森锰锌300g/666.7m2处理,处理区的麦冬产量比空白对照高24.46%。  相似文献   
22.
目的:对云南文山州3个三七主产区的三七根系进行调查,研究不同地点、不同生长年限、健康三七和根腐病三七根内从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的侵染状况.方法:利用碱解离、酸性品红染色法对144个三七根样进行显微观察.结果与结论:三七为典型的丛枝菌根植物.虽然3个样地间的AMF和DSE侵染率均没有显著差异,但三七根内AMF的总侵染率(6%~94%,平均51.79%)显著高于DSE的侵染率(0 ~71%,平均为2.76%);且三七根鲜重与AMF侵染率显著正相关,而与DSE侵染率无显著相关性,表明AMF对改善三七品质和提高三七产量具有比DSE更为重要的作用;此外,健康三七的AMF侵染率显著高于根腐病三七,表明AMF提高了三七的抗根腐病能力,因而在三七根腐病防治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3.
崔晓敬  孙璐  陈洁  何运转  岳建超 《中药材》2022,(12):2793-2797
目的:明确邯郸地区柴胡根腐病的致病菌种类及适宜防治药剂,为邯郸地区柴胡根腐病田间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并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鉴定明确病原菌种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6种常用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从柴胡根部分离病原菌株,经致病性测定明确该菌株为柴胡根腐病病原菌。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室内毒力测定表明300 g/L苯甲·丙环唑效果最好,EC50仅为0.0002μL/mL,其次是戊唑醇和氟唑菌酰羟胺,EC50分别为0.0310和0.0446μL/mL。250 g/L嘧菌酯和500 g/L甲基硫菌灵的EC50分别为0.1460和0.1472μL/mL,也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效果。23.4%双炔菌酰胺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较差。结论:邯郸地区柴胡根腐病是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引起,三唑类复配药剂苯甲·丙环唑对尖孢镰刀菌的防治效果最好。戊唑醇、氟唑菌酰羟胺、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可以作为轮换使用药剂,以减缓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24.
三七根腐病因其发病原因的复杂性,在防治上一直是困扰生产的重大难题。陈显君等川曾就生防菌剂对三七根腐病防治效果进行过研究。本研究拟开展生防制剂拌种(苗)与土壤熏蒸配套技术的应用研究,探讨土壤消毒后引进有益微生物群对三七根腐病的控制效果,从而为三七的栽培和生产  相似文献   
25.
三七根腐病与施肥关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陈昱君  冯光泉  刘芸芝 《中药材》2007,30(9):1063-1065
三七根腐病与不同类型肥料配比明显相关。单一施用尿素显著重于其它处理。在同一种肥料类型中,高肥量重于中肥量,中肥量又重于低肥量处理。建议在三七生产中施用复合肥(N∶P∶K=1∶1∶1)16.4~20.5 kg/亩。  相似文献   
26.
摘要:目的 分离鉴定黄连根腐病病原菌,从健康黄连根际根内筛选病原菌拮抗菌并对其拮抗活性进行评价。方法 从感染根腐病黄连根系分离鉴定根腐病病原菌,并对其致病性和致病过程进行观察;从健康黄连根系分离拮抗菌并对其拮抗活性进行评价。结果 从感染根腐病黄连根系分离获得12株病原菌,鉴定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燕麦镰刀菌(F. avenaceum),均具有较高的致病性,且7 d内可以导致离体黄连根系大面积感染。从健康黄连根系分离获得427株根际菌(358株细菌、69株真菌)和345株内生菌(170株细菌,175株真菌),经过平板拮抗实验共获得77株拮抗菌,其中拮抗细菌58株,拮抗真菌19株。细菌主要分布于芽胞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Pseudomonas)和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等。真菌主要分布于曲霉菌属(Aspergillus)、毛壳菌属(Chaetomium)、木霉菌属(Trichoderma)和青霉属(Penicillium)。在黄连离体根上,4株芽胞杆菌[贝莱斯芽胞杆菌(B. velezensis) GJ-JM-1、枯草芽胞杆菌(B. subtilis) GJ-TR-064、蕈状芽胞杆菌(B. mycoides) GJ-LB-021和假蕈状芽胞杆菌(B.pseudomycoides) GJ-YEM-005]与2种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结论 镰刀菌为黄连根腐病主要病原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健康黄连根系存在大量拮抗菌,可以作为黄连根腐病微生物防治的重要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27.
根腐病是黄精栽培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同时也是三七、人参等多年生药用植物上严重发生的一类世界性病害,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手段。为探明生防菌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 QZ8、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QZ2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WK1对多花黄精根腐病致病菌的防治效果及抑菌机制,该研究用多花黄精组培苗和盆栽苗验证了6株疑似致病菌的致病性,明确镰刀菌Fusarium sp.HJ4、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p.HJ4-1和拟茎点霉Phomopsis sp.HJ15为多花黄精根腐病的致病菌,首次发现拟茎点霉可引起黄精根腐病;通过对峙培养明确了生防菌及其次生代谢物对致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3株生防菌均能抑制3株致病菌的生长,且QZ2和WK1的次生代谢产物对致病菌有显著抑制效果(P<0.05),其中WK1无菌滤液效果显著高于高温灭菌滤液(P<0.05);WK1主要通过分泌抑菌物质抑制致病菌生长,其无菌滤液对3株致病菌的抑制率达87.84%~93.14%;QZ2则通过竞争和拮抗作用抑制致病菌生长;而QZ8主要通过竞争作用抑制致病菌生长。研究结果为黄精根腐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且为其他作物根腐病防控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克隆西洋参PqDELLA1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探讨其在西洋参抗根腐病中的表达模式。方法 根据已获得的西洋参转录组数据,设计PqDELLA1基因全长扩增引物,利用无缝克隆的方法获得全长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采用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在线Blastp、DNAMAN和MEGA 6.0等软件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PqDELLA1基因的组织表达及诱导表达模式。结果 扩增得到西洋参PqDELLA1基因,其cDNA序列为1743 bp,编码580个氨基酸;PqDELLA1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3 910,理论等电点为5.01,不含信号肽,为非跨膜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与番茄SlDELLA蛋白氨基酸相似度最高。qPCR结果显示PqDELLA1基因在叶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茎,根中最少;该基因的表达受根腐病病原菌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的诱导,接种后5 d内持续升高后降低。结论 首次克隆出西洋参PqDELLA1基因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和表达特性分析,发现该基因可响应F. solani的侵染,为后续解析其参与西洋参抗病反应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黄芪根腐病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性温、味甘,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排脓生肌的功效,是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材。通过研究黄芪根腐病发病特点及症状、病原微生物、发病规律及影响因素,可以看出黄芪种植要求严格。应该从农业和药剂两方面同时采取措施,综合治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根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0.
综述国内当归根腐病主要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规律、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以及常用的化学和生物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经济节约的角度,提出依靠合理的农业耕作措施,加强科学的田间管理,以生物防治为主,辅之以少量化学农药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当归根腐病的发生率,对当归的栽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