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6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70篇
耳鼻咽喉   5篇
妇产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8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5篇
内科学   127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66篇
外科学   113篇
综合类   1480篇
预防医学   189篇
药学   128篇
  14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52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292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9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下咽癌是头颈部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0.8%~2.5%,由于解剖结构特殊,治疗上首先放疗。放疗后5年生存率约50%,晚期病例仅为10%~20%。我们对6例晚期下咽癌放疗前中进行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受到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MRI诊断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MRI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999年10月-2007年10月,对20例Denis 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采用显示骶神经全长的骶骨斜冠状位MRI扫描,观察神经走行及毗邻关系.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30~5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 d~23个月.致伤原因:车祸伤10例,重物砸伤8例,挤压伤2例.合并耻骨骨折8例,尿道断裂4例.行常规骨盆X线片、CT、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X线片示骶骨外侧骨折块向后上方移位,骶孔线模糊、扭曲变形、左右不对称;CT示骶管于不同断面水平存在左右不对称及骨折侧结构紊乱、骶骨外侧骨折块向后上方移位,同时存在压缩且向骶骨中央突入.根据临床表现、美国国立脊髓损伤学会和国际截瘫学会1990年推荐的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与MRI正常侧对比及Gierada等的研究结果进行临床及MRI诊断,并进行手术验证.结果 临床诊断S1神经根损伤17例,S:神经根损伤14例,S,神经根损伤7例,S4神经根损伤6例;MRI诊断s1神经根损伤17例,S2神经根损伤14例,S3神经根损伤3例,S4神经根损伤2例;手术证实S1神经根损伤17例,S2神经根损伤14例,S3神经根损伤7例,S4神经根损伤1例.骶骨斜冠状位MRI扫描示骶神经全长及周围毗邻关系,骶神经损伤时发现有骨块压迫、神经根走行改变5例,损伤处神经根周围脂肪消失19例,骶管狭窄17例,骶神经出现异常增粗11例.结论 骶骨斜冠状位MRI扫描对于骶神经损伤定位及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3.
女性内生殖器恶性肿瘤发展早期临床上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不典型,患者缺乏恶性肿瘤防治知识,对医生羞于启齿,甚至隐瞒病情;医生对恶性肿瘤认识不足,过分信赖诊断仪器的检查结果,均可导致延误诊。除此之外,医疗条件、医疗规范、医疗政策以及临床医生的思维、培训等都是可造成女性内生殖器恶性肿瘤延误诊不可忽视的条件。本文对女性内生殖器常见恶性肿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延误诊原因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24.
围手术期糖尿病合并急性肾损伤相关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神经体液及环境等因素相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对糖尿病合并急性肾损伤相关心肾综合征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EHT)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复习1例EHT患者的临床病史、肿瘤组织的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及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6岁,以左胸锁关节下方皮下肿块为主要表现。肿瘤包膜完整,切面以灰白色实性为主。镜下表现复杂,以束状及平行排列的梭形细胞为主,混合有上皮成分及成熟的脂肪细胞等。瘤细胞均不具异型性,也缺乏坏死。免疫组化显示梭形细胞CK阳性,灶状细胞MSA阳性,S-100蛋白、desm in、vim entin和CD34均呈阴性。结论EHT有独特的发病部位和形态学表现,对梭形细胞上皮本质的认识是正确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研究转染survivin反义mRNA对Jurkat淋巴瘤细胞生长的影响以及转染后淋巴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构建survivin反义mRNA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反义(As)survivin;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其转入高表达survivin mRNA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Jurkat细胞系,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SP法、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survivin表达;用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凋亡指数,并进行光镜、电镜形态学观察;并对转染pcDNA3.1-Assurvivin前后Jurkat细胞分别加入4-羟基-环磷酰胺(CTX)、甲氨蝶呤(MTX)72h后,常规MTT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 RT—PCR检测转染pcDNA3.1-Assurvivin后48h、5和6周Jurkat细胞survivin mRNA表达,发现survivin mRNA表达皆低于对照组;转染后survivin蛋白表达也明显降低。转染pcDNA3.1-Assurvivin后Jurkat细胞生长倍增时间(52h)明显延长;用FCM检测细胞凋亡发现,转染pcDNA3.1-Assurvivin后Jurkat细胞凋亡指数[20.2%(48h)]明显高于对照组(转染空质粒和未转染组,2.1%和1.3%);5和6周为6.2%和6.8%,明显高于未转染细胞(1.3%和1.0%)。光镜、电镜观察见转染细胞出现较多凋亡细胞及一些变性肿胀细胞;MTT检测结果显示Jurkat细胞转染前后,经化疗药物4-羟基-环磷酰胺和甲氨蝶呤作用,转染细胞的抑制率明显大于未转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基因对Jurkat细胞系的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抑制survivin基因表达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治疗中可能有重要的意义,该基因似可能作为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27.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突变情况及突变位置。方法选取70例维吾尔族乳腺癌根治标本,对照组为32例维汉族乳腺良性病变(纤维腺病及纤维腺瘤)及乳腺癌旁非癌组织;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和DNA序列测定的方法检测BRCA1基因突变。结果(1)70例维吾尔族乳腺癌中发现9例BRCA1突变的12个新位点。(2)70例维吾尔族乳腺癌BRCA1的突变率为12.86%(9/70),22例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35岁)BRCA1突变率为31.82%(7/22)。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突变率(7/22)高于维吾尔族晚发性乳腺癌(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95,P〈0.01)。(3)70例维吾尔族乳腺癌中发现9例BRCA1基因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其中8例多态性位点均为3232A〉G。(4)2例双侧乳腺癌中均检测出BRCA1基因的突变。结论BRCA1突变可能与新疆维吾尔族乳腺癌尤其是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及双侧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随着各项基础学科的深入研究,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也得到很快发展,一些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具有一定活性、作用机制独特、毒副作用低的抗肿瘤植物药及其衍生物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这类药物主要包括长春花碱类、鬼臼毒素类、喜树碱类、紫杉类、三尖杉及其同属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类及其有效成分的衍生物、中草药等.本文就此类药物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9.
晏冬  佟庆  孔盼盼  张冰 《新疆医学》2023,(9):1153-1156
<正>随着科技和信息的发展,以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为代表的新型在线课程和学习平台为医学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1-3]。其中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也称“颠倒课堂”,于2007年由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老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提出,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反响[4]。其本质是将“教”与“学”进行了翻转,  相似文献   
30.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相关因素.方法:对326例食管癌根治性手术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各主要临床病理改变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326例食管癌中淋巴结转移149例,转移率为45.7%.病变长度≤3cm、3.1~5cm、5.1~7cm、7.1~9cm和>9cm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8.6%、30.1%、51.4%、65.5%和73.7%.组织学类型中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鳞癌,鳞腺癌、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87.0%、34.0%、14.3%、57.1%和62.5%.浸润深度T1、T2、T3、T4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3.3%、29.9%、47.8%和92.6%.以上三种因素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淋巴结转移率与性别、年龄、民族、肿瘤部位和病理大体类型的关系不大.病变长度与浸润深度呈正相关.结论:肿瘤越大(长),浸润越深,分化程度越低,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