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7篇
  免费   392篇
  国内免费   214篇
耳鼻咽喉   49篇
儿科学   61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238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662篇
内科学   472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110篇
特种医学   2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67篇
综合类   1578篇
预防医学   699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709篇
  10篇
中国医学   660篇
肿瘤学   3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335篇
  2013年   394篇
  2012年   385篇
  2011年   436篇
  2010年   413篇
  2009年   435篇
  2008年   375篇
  2007年   327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267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探究脑脊液(CSF)变化对脑出血电阻抗断层扫描(EIT)成像表征影响的基本规律,为成像方法改进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采用基于COMOSL软件建立含有脑脊液层和脑出血目标的三维颅脑有限元仿真模型,利用阻尼最小二乘算法重建CSF整体减少和局部减少情况下的EIT图像,以重建图像感兴趣区域(ROI)的平均阻抗值作为重建结果分析的主要参考指标。结果:当CSF整体体积减少时,EIT图像中存在阻抗升高的目标,易造成对出血目标成像的误判,当其体积减少2 ml以上时,EIT图像难以真实地反映出血目标的位置和变化信息;CSF体积的变化与EIT重建值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在CSF体积局部减少的情况下,EIT图像能够反映出血目标的位置信息,但其重建值表达为阻抗升高。结论:脑脊液变化对脑出血电阻抗成像表征的影响研究证实,CSF体积变化是导致出血性病变在EIT图像中表现为阻抗升高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为后续脑出血EIT成像算法改进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治疗无功能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6例后腹腔镜下单纯性肾切除术治疗无功能肾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40~90 min,平均70 min;术中出血30~100 ml,平均50 ml。结论后腹腔镜单纯肾切除术治疗无功能肾安全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不干扰腹腔内脏器、没有污染腹腔的危险,尤其适合于治疗无功能肾。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接受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并发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PTCD的17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PTCD术后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7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中,35例出现了术后感染,感染率为20.59%。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术前黄疸天数、术前KPS评分、术后每日引流量、术前ALT、ALP、TBIL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黄疸时间长、ALP水平过高是PTCD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术后引流良好是PTCD的保护因素。结论对于要实施PTCD手术的患者,加强术前的评估和术后管理对预防及控制感染有重大意义,早期的实施手术及良好的术后引流有助于降低术后感染,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非典型布鲁杆菌脊柱炎的诊断与治疗,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水平及诊治能力。方法回顾分析19例布鲁杆菌脊柱炎患者,病变节段位于腰椎17例、颈椎2例。14例有羊、牛接触史。19例均行 X 线检查,16例行 CT 检查,11例行 MRI 检查,所有患者标准血清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均>1∶160,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均为阳性。均采用规范抗菌治疗,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12个月,经规范抗菌治疗后治愈18例,治愈率18/19。3例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ESR (10.5±5.1)mm/1h,CRP (4.3±2.5)mg/L,VAS 评分(0.9±0.7)分、JOA 评分(25.0±1.8)分,JOA下腰痛评分治疗改善率78.9%;ESR、VAS 及 JOA 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CR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42)。结论布鲁杆菌脊柱炎易被误诊误治,对可疑患者宜早期行血清学检验,一经确诊应规范、联合、长期、足量抗菌治疗,必要时采用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川芎嗪( ligustrazine,LIG)对离体豚鼠气道平滑肌( airway smooth muscle,ASM)的效应及机制。方法取正常豚鼠支气管,制作成气管螺旋条,随机分成LIG组、LIG+普萘洛尔组、LIG+阿托品组、LIG+硝苯地平组、LIG+格列苯脲组、对照组。分别观察ASM在静息张力下以及组胺所致的高张力下,各组不同LIG浓度对ASM的效应并比较各组间ASM舒张率。结果(1) LIG对离体豚鼠ASM静息张力以及组胺所致的高张力均具有舒张作用。(2)离体豚鼠ASM在静息张力下,与LIG组比较,LIG+普萘洛尔组在LIG浓度10-7~10-6.5 mol/L时,舒张作用明显受到拮抗( P <0.05)。 LIG +阿托品组、LIG+格列苯脲组在LIG浓度10-7.5~10-3 mol/L时,舒张作用没有明显差别(P>0.05)。 LIG+硝苯地平组在LIG浓度10-6~10-4 mol/L时,舒张作用明显加强( P<0.05)。(3)离体豚鼠ASM在组胺所致的高张力下,与LIG组比较,LIG+普萘洛尔组在LIG浓度10-6.5~10-5 mol/L时,舒张作用明显受到拮抗( P<0.05);LIG+阿托品组、LIG+格列苯脲组在LIG浓度10-8~10-3 mol/L时,舒张作用没有明显差别( P>0.05);LIG+硝苯地平组在LIG浓度10-6.5~10-5 mol/L时,舒张作用明显加强(P<0.05)。结论 LIG可对离体豚鼠ASM静息张力以及组胺所致的高张力产生明显的舒张作用,其效应的产生可能与竞争性激动β2受体以及抑制Ca2+内流有关,这为临床应用川芎嗪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392例颌骨角化囊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临床较多见,由于其发生发展早期较难发现,对颌骨及牙齿破坏较大。本文对我院1980年~2005年1月收治经病理确诊的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392例的临床表现、治疗方式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加味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来获得加味大承气汤所含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并收集其相对应的靶点;肠梗阻的疾病靶点来源于GeneCards、DrugBank、Home-OMIM-NCBI 数据库。使用Draw Venn Diagrams 工具获得交集基因。结合Cytoscape3.7.1 对所得的交集基因进行PPI 分析、GO 与KEGG 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加味大承气汤活性化学成分121 个,药物靶点1478 个;利用GeneCards、DrugBank、Home-OMIM-NCBI 数据库获得疾病靶点147 个;通过Draw VennDiagrams 工具获得交集基因24 个交集基因;通过PPI 蛋白作用网络及网络拓扑分析,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网络连接程度较高;通过GO 富集分析发现:主要参与了对营养水平的反应、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调控、平滑肌细胞增殖等生物学过程;通过KEGG 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主要涉及PI3K-Akt 信号通路、JAK-STAT 信号通路以及HIF-1 信号通路等。结论:加味大承气汤活血攻下法治疗肠梗阻是多靶点、多途径的,本次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使用可视化旋切工作套管在椎间孔镜关节突成形中的临床应用及术中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100例临床资料,50例使用可视化旋切工作套管行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纳入可视改良组;50例使用传统工作套管配带环锯行PETD术,纳入盲法环锯组。两组均以镜下椎板钳作为辅助工具。手术以上关节突尖部为穿刺靶点,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对椎间孔进行扩大成形,使工作套管到达理想位置,并于镜下使用枪钳探查、摘除突出的椎间盘。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疗效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后VAS与O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相同时间点内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可视化旋切工作套管进行PETD术,平均透视次数5.5次(3~9次),与盲法环锯组相比P<0.001;平均手术时间40.5 min(28.3~59.4 min),与盲法环锯组相比P<0.05,使用可视化旋切工作套管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改良MacNab评定标准结果显示可视改良组与盲法环锯组术后优良率分别为96%、94%。结论使用可视化旋切工作套管行椎间孔镜关节突扩大成形,具有安全、充分、高效、简便等优势,减少了术中透视次数、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临床效果良好,但长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