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2009年6月-2012年12月杭州市萧山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3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2例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120例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的差异,并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干预组SDS、SAS评分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增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率为94.2%,高于对照组的72.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其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心理障碍,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高,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2.
目的研究流行性乙型脑炎DNA疫苗接种局部树突状细胞的形态与功能。方法将含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prM、E蛋白编码基因的DNA疫苗(pJME)肌注免疫BALB/c鼠,HE染色观察接种局部肌肉组织内浸润细胞形态学分布,免疫组化检测CD11b^+、CD11c%+树突状细胞浸润特点,流式细胞仪检测浸润的树突状细胞中CD80^+、CD86^+双阳性细胞的百分比。结果pJME肌注组浸润细胞簇分级(3.0+)、浸润细胞中CD11b^+、CD11c^+树突状细胞百分比分级(2.0+、2.0+)均显著高于空载体肌注组和灭活疫苗肌注组(P〈0.05)。CD80^+、CD86^+双阳性细胞的百分比pJME肌注组为(0.16±0.20)%,空载体组为(0.12±0.30)%,灭活疫苗肌注组为(0.15±0.25)%,树突状细胞CD80、CD86抗原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JME可诱导接种局部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参与,其中有髓样树突状细胞,呈非成熟状态。  相似文献   
193.
血清抗-HCV与HCVRNA检测临床意义的探讨冯国和,李颖,刘沛,王兆荃,孙国君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与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检测已作为丙型肝炎病原学诊断主要指标。二者检测意义的不同致使结果不完全一致。我们通过对96例临床血...  相似文献   
194.
重症肝病患者由于肝功能严重障碍,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对感染应激能力下降,病程中易发生医院感染,而各种感染又进一步加重病情,直接影响患者的临床转归。综述了重症肝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5.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理状态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人院后行急诊PCI,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出院后采用定期家访、电话回访、来院复诊等方式进行持续护理干预跟踪随访,对照组采取常规门诊随访和复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心理状态及服药依从性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与自身基线相比,焦虑、抑郁评分均有下降,两组不同时间段各评价指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变化趋势存在不同。通过护理干预在1个月时没有明显差异,在3个月时开始出现差异,64个月、12个月时均值差异最明显,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最明显,服药依从性佳。结论:出院后持续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遵医行为,提高疗效,减少心血管事件再发情况。  相似文献   
196.
营养和代谢损害是严重肝病的重要表现,并已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明确危险因素.本文对肝衰竭患者的营养代谢异常与营养支持治疗作一综述,总结了肝脏疾病营养代谢状况评价的指标,以及肝衰竭患者营养物质及能量代谢特点,指出利用CCM-D营养代谢测试系统可以测定肝衰竭患者的静息能量消耗,慢性肝衰竭患者能量供给以脂肪氧化为主、呼吸商明显低于预测值,并进一步讨论了不同阶段肝衰竭营养支持干预的方式及摄入量等.目的在于提高临床医师对肝衰竭患者营养代谢异常的认知程度,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治疗,从而为提高肝衰竭的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中远期预后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97.
目的研究大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病程进展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SIRS模型组和实验对照组。SIRS模型组大鼠以失血+LPS"两次打击"法建立大鼠SIRS模型: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再行颈动脉插管并连接Medlab系统以检测血压、脉搏、呼吸频率,经腹腔测量体温。生命体征平稳后经颈动脉放血10 ml/kg体重,放血结束后马上腹腔注射内毒素LPS6 mg/kg。于放血结束后、放血结束后30 min、放血结束后60 min、注射LPS 6h后分别记录体温、平均动脉压、脉搏及呼吸频率各一次。实验对照组不予失血+LPS处理,其它实验操作同模型组,并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平稳6.1 h后(相当于模型组给LPS 6h后)两个时间点各测定所需指标一次。结果 (1)实验对照组:体温、平均动脉压、脉搏、呼吸频率在观察期内无显著性变化(均P〉0.05);(2)SIRS模型组:平均体温由麻醉平稳后的36.10℃下降至LPS处理后6 h的32.86℃,平均下降3.19℃;呼吸频率各时间点间无显著性差异(F=0.194,P=0.940);MAP:当大鼠失血量达10 ml/kg体重时,平均MAP由114.9 mmHg显著下降至61.5 mmHg(P〈0.001),但30 min后又显著回升,随后又开始进行性下降,至失血+LPS作用6 h后,平均动脉压降至55.4 mmHg;脉搏:当失血量达10 ml/kg体重时,平均脉搏由344.6次/min显著增快至402.9次/min(P〈0.001),但30 min后又略有减慢,随后脉搏又开始进行性加快,至失血+LPS作用6 h后,平均脉搏增快至452.5次/min。结论在失血+LPS"两次打击"所致大鼠SIRS进程中,体温、MAP、脉搏都显示出显著的动态变化,但呼吸频率却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98.
胎盘滋养层细胞的感染和凋亡与HBV的宫内传播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HBV感染体外培养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探讨HBV宫内感染发生的机制.方法:对人早孕绒毛膜滋养层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和对人滋养层细胞系JEG-3进行传代培养,将HBV感染血清与原代及传代培养细胞共同孵育8-48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细胞间连接,细胞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滋养层细胞中HBsAg和HBcAg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被感染的滋养层细胞中的HBV DNA,TUNEL方法检测滋养层细胞的凋亡.结果:与HBV阳性血清共同孵育对滋养层细胞的形态和细胞间连接无明显影响;细胞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滋养层细胞与HBV感染血清共同孵育(8,24,48h)后,滋养层细胞可以出现HBsAg和HBcAg的阳性表达,24 h时HBsAg阳性细胞数量最多(8h:18.0%±3.67%;24h:30.6%±2.88%;48 h:24.8%±4.21%);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到被感染的滋养层细胞中HBV DNA的存在;TUNEL结果显示,与HBV感染血清共同孵育可导致滋养层凋亡细胞数量逐渐增加(24h:18.6%±3.05%;48h:26.8%±2.86%:P<0.01).结论:滋养层细胞的感染可能是HBV通过胎盘屏障的途径之一;HBV感染可以诱导滋养层细胞产生凋亡,这可能是胎盘屏障阻止HBV宫内感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  相似文献   
199.
目的分析沈阳地区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为甲型H1N1流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总结分析95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变化及治疗后转归情况。比较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之间的差异。结果 95例中重症患者83例,危重症患者12例;男46例,女49例;年龄14~80(39.03±15.37)岁;存在基础疾病者55例,孕产妇20例,死亡6例,无一例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重症组住院(9.90±4.54)d,危重症组住院(12.67±6.47)d;发热93例(98%),咳嗽93例(98%),咳痰85例(89%),呼吸费力51例(54%),咽痛13例(14%),胸痛11例(12%),头痛21例(22%),肌肉酸痛24例(25%),恶心15例(16%),呕吐5例(5%),腹泻11例(12%)。结论沈阳地区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呼吸费力;孕妇及存在基础疾病是病情危重及死亡的危险因素;重症组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谷草转氨酶、CK及CK-MB升高,高碳酸血症及血氧饱和度降低与危重症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表明上述化验指标升高可早期提示患者病情可进展为危重症,为早期判断患者病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