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61.
查阅中国知网1994年至今涉及新癀片的医学期刊文章341篇,其中与皮肤科相关的论文共228篇,其病种包括寻常痤疮、带状疱疹、单纯疱疹、尖锐湿疣、丹毒、口疮、蚊虫叮咬、压疮、结节性红斑、酒渣鼻、剥脱性皮炎、夏季皮炎、蜂窝组织炎、甲沟炎等,新癀片可内服、外用于多种皮肤病的治疗中;作为一种中西药结合的新型药物,其治疗范围较广,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2.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16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肺部哮鸣音消失率为65.5%,高于对照组的46.6%(P<0.05);观察组临床控制率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咳嗽、喘憋、气促、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安全有效,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3.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pancreatic 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SPT)为罕见胰腺肿瘤之一.临床上常误诊为胰腺囊腺瘤、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等.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道长海医院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并进行文献回顾.  相似文献   
164.
胰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胰腺导管腺癌,其预后很差.然而,胰腺导管上皮发生的另一类肿瘤,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tumors,IPMT)却有着较好的预后,以前临床及病理医师对其尚不熟悉,直至近几年才逐渐被认识.Kimura等[1]曾以以下特点作了报道:(1)胰腺导管内大量的黏液产生和潴留;(2)乏特乳头部开口由于黏液流过而扩大;(3)主要在主胰管内发展和播散;(4)很少有浸润性的倾向;(5)手术切除率高及预后良好.以前往往把IPMT归类于一般的胰腺囊性肿瘤,事实上两者之间无论在发病机制、病理形态、治疗方式及预后等方面都有着质的区别.为提高IPMT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本文重点对IPMT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良恶性的判定以及与其他囊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5.
目的探讨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的临床特点、血清学、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及治疗、预后,为IgG4-RD的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9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治的76例诊断为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76例患者中男性39例(51.3%),女性37例(48.7%),平均年龄(56.1±11.8)岁。最常见的受累器官为颌下腺25例(32.9%),其他器官受累依次为唇腺12例(15.8%)、胰腺10例(13.2%)、腮腺9例(11.8%)、腹膜后纤维化6例(7.9%)、淋巴结4例(5.3%)、鼻窦2例(2.6%)、肺脏2例(2.6%)、肾脏2例(2.6%),胆道系统2例(2.6%),皮肤1例(1.3%)、结肠1例(1.3%)。白介素6与IgG4水平呈正相关(r=0.483,P<0.01),干扰素γ与IgG4水平呈正相关(r=0.228,P=0.048);白介素2、白介素4、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IgG4无相关性(P均>0.05)。61例患者接受病理组织学检查,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及纤维化形成,IgG4阳性浆细胞每高倍镜视野下>10个,和(或)IgG4/IgG>40%。18例(23.7%)患者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2例(28.9%)患者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34例(44.7%)患者激素联合免疫调节治疗,2例(2.6%)患者未治疗;69例(90.8%)患者初始治疗反应较好。 结论IgG4-RD最常受累器官是颌下腺、唇腺、胰腺及腮腺,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联合检测白介素6、干扰素γ可能在IgG4-RD的致病过程中起一定的预测作用,并可能成为IgG4-RD临床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6.
目的对钬激光与超声吸附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绵竹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80例输尿管结石住院患者,将所选病例按随机原则分为钬激光组与超声吸附气压弹道组,两组各90例,术后评价两组患者一次碎石成功率及结石排尽率,并统计两组的平均碎石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同时分析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钬激光组术后住院天数、平均碎石时间、一次碎石成功率、结石排尽率明显优于超声气压弹道组(P<0.05),且钬激光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超声吸附气压弹道组(P<0.05)。结论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高效、微创,可作为输尿管结石的首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7.
环孢素(cyclosporine A,CsA)作为钙调磷酸酶的抑制剂发挥免疫抑制作用而广泛用于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病的治疗。然而,该药在患者个体间的疗效差异大。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3A4和CYP3A5是CsA体内代谢的肝药酶,此外,肠道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对该药的外排作用也显著影响CsA的吸收。目前研究示CYP3A5*3、CYP3A4*1B、*18B、*22的多态性,以及编码P-gp的ABCB1基因中的3种多态性,即C1236T、G2677T/A和C3435T,与CsA代谢及疗效相关联,但结论仍然存在争议。本文主要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和分析,还同时对参与调节CYP活性或CsA药理作用发挥路径中涉及的分子,包括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 alpha,PPAR-α)、CYP450氧化还原酶(cytochrome P450 oxidoreductase,POR)、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及甲酰肽受体1(formyl peptide receptor 1,FPR1)的基因多态性也进行小结,从较全面的角度归纳新近关于基因多态性对CsA在体内的代谢、疗效发挥所产生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8.
正颅内多发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时,准确判断责任动脉瘤至关重要。本文报道颅内多发动脉瘤责任动脉瘤误判1例。1病例资料患者,女,51岁。因突发剧烈头痛、意识不清5 h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嗜睡,左侧瞳孔直径2.0 mm、右侧3.5mm,对光反射均灵敏;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脑膜刺激征阳性。头颅CT检查发现双侧脑底池广泛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右侧外侧裂池稍多(图1A)。急诊行头颅CTA检查,发现双  相似文献   
169.
目的 观察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单用或联合利巴韦林方案对我国基因3B型HCV/HIV感染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3B型HCV/HIV合并感染者299例,使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单用或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2周,停药后随访12周。评估治疗结束后12周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12)和不良反应。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使用Agresti-Coull方法构建SVR12的95%CI。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SVR的影响因素。结果 299例3B型HCV/HIV感染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92±6.84)岁,男性占77.3%(231/299),肝硬化患者占36.5%(109/299),曾接受过抗病毒治疗者占13.4%(40/299),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患者占27.8%(83/299)。患者总体SVR12为87.0%(260/299),其中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单用与联用利巴韦林SVR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0.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中VEGF—C、CXCR4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甲状腺癌以及20例甲状腺腺瘤中VEGF—C、CXCR4的表达。结果:甲状腺癌组VEGF—C和CXCR4的表达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组;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组VEGF—C和CXCR4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不同病理类型、不同分期的甲状腺癌中VEGF—C和CXCR4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不同。结论:VEGF—C、CXCR4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判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