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5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分析荆州市HIV/AIDS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取现住址为荆州市、确诊时年龄≥15岁、确诊时间为1996-2021年的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乘积极限法绘制死亡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识别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HIV/AIDS共3 304例,随访16 091.5人年,死亡893例,病死率为5.5/100人年。HIV/AIDS确诊后1、5和10年的累积死亡概率分别为15.4%、25.0%和34.6%,参加抗病毒治疗者1、5和10年的累积死亡概率为6.9%、14.4%和23.7%,未参加抗病毒治疗者1、5和10年的累积死亡概率为68.0%、90.1%和98.7%。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未参加抗病毒治疗者的死亡风险高于参加抗病毒治疗者(aHR=9.85,95%CI:8.19~11.85);参加抗病毒治疗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aHR=1.64,95%CI:1.29~2.08)、确诊时年龄≥60岁(aHR=3.52,95%CI:2.38~5.20)、注射吸毒/其他途径感染(aHR=2.38,95%CI:1.30~4.34)、医疗机构发现(aHR=1.53,95%CI:1.11~2.11)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50个/μl(aHR=2.58,95%CI:1.87~3.58),死亡的保护因素是较高文化程度(高中/中专:aHR=0.64,95%CI:0.46~0.90;大专及以上:aHR=0.42,95%CI:0.24~0.73)。未参加抗病毒治疗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确诊时年龄较大(30~岁:aHR=2.32,95%CI:1.40~3.84;45~岁:aHR=2.61:95%CI:1.59~4.27;≥60岁:aHR=3.31,95%CI:2.01~5.47)、首次CD4计数较低(<50个/μl:aHR=10.47,95%CI:6.47~16.56;50~199个/μl:aHR=2.31,95%CI:1.08~4.94;200~349个/μl:aHR=2.35,95%CI:1.46~3.79)。结论 1996-2021年荆州市HIV/AIDS病死率较高,首次CD4计数、抗病毒治疗和确诊时年龄是影响HIV/AIDS死亡的主要因素,应进一步坚持扩大检测和“发现即治疗”政策,提升抗病毒治疗效果和HIV/AIDS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2.
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提供的钼蓝比色法,对河南产100余种食物中的磷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豆类、肉类、粮谷类等磷的含量丰富,而蔬莱、水果类中磷含量很低,为制订河南食物成份表提供必要数据。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初中生超重与肥胖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某市742名初一学生,采取询问法进行问卷调查,在膳食和体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超重肥胖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超重肥胖组与对照组学生在体育锻炼、就餐地点、坚果摄取频次上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体育锻炼每天平均>1 h,即有保护性作用,相对危险度为0.039,而晚餐在餐馆或街头就餐及坚果类食物的摄取频率每周>5 d时,相对危险度则分别为7.435和1.934。结论晚餐在餐馆或街头就餐、坚果摄取频率高为超重与肥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对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的遗传基因型别进行不同分子分型方法的对比研究,以对EHEC的分子流行病学追踪提供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 采用核酸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与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VNTR)分析(MLVA)两种方法对16株EHEC O157:H7进行分析.结果 在PFGE的研究中,依据经XbaI及确认BlnI酶切后,具有相同电泳图谱的菌株被定义为PFGE同一群落的菌株,将16株菌株分成6个型别.MLVA通过对9个位点的串联重复序列的比较研究,16株菌株在3个位点上没有显示出区别,在另外6个位点上等位基因的数目为2~7种,16株细菌被分为14个MLVA的型别.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这些菌株为散发病例分离株,分离地域上基本没有关联,因此,MLVA的结果与流行病学信息高度相关.结论 MLVA能够区分无法区分的PFGE型别,且可以区分来自于不同地理区域的散发菌株,具有区分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5.
黑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发生趋势,为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黑龙江省2004年~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黑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下降趋势。分析表明,黑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食物中毒发生率最高,其次是传染病。在所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学校、托幼机构占比例较大,多集中于8~9月。结论应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体制和机制建设,加大食品卫生监督的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6.
1 临床病例 患者,男,26岁,主因胸闷、气短40d于2008年1月1日入院。患者在当地医院胸部CT发现左侧大量胸腔积液,胸穿抽胸水8次,为淡黄色液体,复查CT仍有左侧大量胸腔积液。入院后体检:左侧呼吸动度减弱,触诊左胸语颤明显减弱,左肺叩浊音,左肺呼吸音消失。腹胀,移动性浊音(+)。胸部CT示“左侧大量胸腔积液,肺组织明显压缩”,超声:右下腹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最大前后径2.6cm,考虑“腹水”。入院后给予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引出2000ml淡黄色液体,术后给予抗生素、禁食、静脉高营养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  相似文献   
107.
食源和宠物源沙门菌感染造成的疾病负担已成为美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2006 — 2020年美国153件食源性沙门菌跨州暴发(SMSFBD)和34件宠物源沙门菌跨州暴发(SMSPBD)案例的病原血清型分布、疾病负担、食物归因和处置结果等指标,描述美国不同群体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对加工食品消费特征的变化。 同时,观察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间,随着社交活动和食品采购频次的减少,导致被动降低了食源暴露风险;随着居家生活时间增加等一系列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原本流行于2018年新型庭院养殖活禽,却于2020年引发美国暴发史上波及范围最广、病例数最多、菌型最复杂的SMSPBD。 该结果提示,其他国家和地区防控食源和宠物源沙门菌暴发,可借鉴发达国家跨部门主动监测的策略,建立和运行与其疾病流行特征、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食品与养殖生态安全预警体系,以应对各种新型食源性和生态型的沙门菌病不断变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8.
109.
肺炎球菌疾病是全球的严重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估算,全球约有47.6万例〈5岁儿童死于肺炎球菌疾病。目前临床治疗过程中,抗生素治疗是首选。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肺炎球菌耐药日趋严峻,因此,采用疫苗预防的必要性日益凸显。2000年全球首个可用于〈2岁儿童的7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7-valent 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Conjugate Vaccine,PPCV7)在美国获批使用。现就PPCV7应用10多年来对全球肺炎球菌疾病的影响进行综述。结果表明,及早主动接种PPCV7进行预防,可有效降低侵袭性肺炎球菌疾病、社区获得性肺炎和中耳炎等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PPCV7可覆盖大部分耐药肺炎球菌的感染,其保护作用在婴儿期基础免疫后至少可持续2-3年,甚至更长。在流行性感冒(流感)大流行时期,PPCV7显著降低流感相关肺炎的住院率,且PPCV7在免疫缺陷等高危人群中效果显著。另外,当PPCV7接种率达到一定水平,其保护效果表现出更广泛的群体免疫效应,使全人群获益。  相似文献   
110.
目的了解中国省、市、县开展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Field Epidemiology Training Programs ,FETP)的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设计定性研究提纲,对地方FETP项目负责人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对每个项目随机选择10名毕业学员,使用培训效果个人评估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35个FETP项目负责人均认为开展FETP培训非常有必要。28个认为成功,6个认为不成功,1个因项目刚成立未能评估。成功表现在学员能力提高,项目获得社会、业内和政府的认可,项目有长期财政和政策支持。不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缺乏经费支持,领导不重视;缺乏优秀的指导教师;学员受常规工作影响未能完全投入到现场实践培训。学员认为培训后个人从不同侧面能力得到提升的比例为83%~97%。结论地方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经过多年发展已在中国初具一定规模,一些项目开展较为成功,但各地培训项目的效果和质量参差不齐。建议对地方FETP指导教师开展定期培训,切实保证FETP培训成为学员在训期间的优先工作,以提高地方FETP的培训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