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48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43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江莉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4):3801-3802
1 病例介绍 我科于2009年1月30日收治1名13岁2个月的女孩,患儿因"反复咳嗽伴发热2月,腹痛腹胀10天"入院,在院外已确诊为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查体:急性痛苦面容,面色苍白,重度营养不良貌,腹部查体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艾灸对克罗恩病(CD)大鼠结肠黏膜IL - 10、IL - 12、INF -γ、IL -4 mRNA表达以及结肠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探讨艾灸防治C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和西药SASP组,每组10只,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液灌肠制备大鼠CD模型,造模后每组随机取1只进行模型判定.艾灸组采用艾条温和灸双侧“天枢”穴10 min,每日1次,共灸治14日.西药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溶液灌胃治疗,每日2次,共灌胃14日.治疗结束后断颈处死大鼠,剖取结肠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HE)法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RT -PCR法检测CD大鼠结肠黏膜IL - 10、IL - 12、INF - γ、IL -4 mRNA表达.结果:每组取9只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组大鼠结肠黏膜完好,黏膜下及肌层组织形态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上皮严重受损,黏膜下大量纤维细胞增生,炎性细胞浸润,伴有肉芽肿形成,各层组织结构形态紊乱;西药组大鼠结肠黏膜下可见少量纤维细胞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肌层组织排列稍欠齐;艾灸组大鼠结肠黏膜下仅见少量炎性细胞,黏膜、黏膜下及肌层组织形态结构基本正常.②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IL - 12、IFN -γ mRNA表达上升(P<0.01),结肠黏膜IL -4、IL - 10 mRNA表达下降(P<0.01);艾灸和西药SASP治疗均能明显降低CD大鼠结肠黏膜IL - 12、IFN -γ mRNA表达(P <0.01,P<0.05),提升IL-4、IL - 10 mRNA表达(P<0.01,P<0.01),艾灸组作用优于西药SASP组.结论:艾灸可能通过调节结肠黏膜IL - 12、IFN -γ mR-NA、IL -4、IL- 10 mRNA表达从而减轻CD肠道炎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目的 对1例感染源不明的三日疟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并确诊。 方法 方法 收集该病例的临床资料, 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患者及其供血者的血样进行血涂片病原学检查、 疟疾快速诊断检测 (RDT) 和巢式PCR检测, 并对阳性结果进行测序比对。 结果 结果 该患者无疟疾流行区居留史和既往疟疾感染史, 有外科手术时大量输血史。外周血涂片镜检查见三日疟原虫。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该患者接受了3位供血者的血液, 但3位供血者血样经血涂片镜检、 RDT和巢式 PCR检测均未查见疟原虫, 后经改进的巢式?多重PCR检测及结果测序比对后显示, 与其中1名非洲籍留学生供血者的阳性扩增条带具100%同源性。 结论 结论 该病例因输血而感染三日疟。实验室检测疟疾疑难病例需经多方法验证方可确诊, 改进的巢式?多重PCR方法对低密度疟原虫感染有较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04.
低钾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关节置换病人大多为老年人,由于老年人身体代谢的特点,术后极易并发低钾血症,且发生后不易发现,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极为重要.现对老年关节置换病人术后给予饮食干预,观察术后并发低钾血症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5.
王磊  江莉  张金华 《护理研究》2010,24(3):621-622
低钾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关节置换病人大多为老年人,由于老年人身体代谢的特点,术后极易并发低钾血症,且发生后不易发现,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极为重要。现对老年关节置换病人术后给予饮食干预,观察术后并发低钾血症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6.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精子发生障碍男性精液中CRISP2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150例男性不孕患者分为正常组、弱精子组、少精子组各50例,提取精液细胞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测定3组精子中CRISP2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CRISP2在正常组中的相对表达量(10.281±2.173)显著高于弱精组(2.092±0.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少精子组(9.420±2.7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弱精子组的CRISP2相对表达量也显著低于少精组(P<0.05)。结论CRISP2在不同精子发生障碍男性中的表达显著不同,CRISP2表达的减少可能导致精子活力下降。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对棘球蚴AgB抗原家族的不同亚单位基因进行克隆,并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抗原表位预测分析。方法根据GenBank中的参考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我国新疆、甘肃和四川来源的细粒棘球蚴(Eg)和多房棘球蚴(Em)虫体DNA为模板扩增目的基因,将PCR产物克隆到TA载体中测序。用Bioedit分析软件和Blastn、NPS@和IEDB等在线分析系统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分别从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中克隆获得AgB抗原的全部5个亚单位基因,经测序确定为正确的目的序列;序列比对分析表明,EmAgB的5个亚单位基因序列高度保守,而EgAgB的亚单位基因变异性较大。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种间差异分析显示,相同亚单位基因的序列一致性为87.69%~100%。AgB各亚单位抗原主要的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卷曲等3个类型。其中,AgB1、AgB2和AgB4等3个亚单位抗原中无规卷曲所占比例较高。AgB各亚单位抗原预测表位区共10个,分别是AgB1:1~7和21~27,AgB2:1~7和29~36,AgB3:1~11和18~28,AgB4:1~13、27~37和39~60,AgB5:1~11。结论 EgAgB和EmAgB亚单位抗原表位区的大部分序列一致或相似,预测的10个表位区主要位于序列N端。在5个亚单位抗原中,AgB1、AgB2和AgB4的抗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9.
宫腔镜联合B超监测下取出嵌顿宫内节育器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贞霞  江莉 《医学综述》2011,17(18):2864-2866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监测下取出嵌顿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哈密市中心医院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嵌顿IUD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单用B超监测下取出嵌顿IUD(A组)20例,单用宫腔镜监测下取出嵌顿IUD(B组)20例,宫腔镜联合B超监测下取出嵌顿IUD(C组)20例。对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比较种不同方法取出IUD的时间和一次性成功取出率,并观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A组一次性成功取出率为80%(16/20),B组成功取出率为70%(15/20),C组成功取出率为100%(20/20),三组一次性成功取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的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7.0±2.5)min(、5.0±2.0)min和(3.5±1.0)min。三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法取出IUD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 B超监视下宫腔镜取环可提高各种嵌顿IUD的一次性成功取出率,提高手术的准确性,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通过合成多肽分析细粒棘球蚴AgB1、AgB2和AgB4等3个亚单位抗原的主要反应性表位区域。方法用ELISA法分析来源于细粒棘球蚴AgB1、AgB2和AgB4亚单位基因序列的5个人工合成多肽KK36、RK30、B4-1、B4-2和B4-3,及上述3个亚单位重组抗原在血清抗体检测中的反应性,共检测细粒棘球蚴病(115例)、多房棘球蚴病(54例)、囊尾蚴病(22例)患者和健康人(18例)血清209份。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合成多肽和重组抗原在血清检测中的诊断效率。结果多肽KK36和RK30诊断细粒棘球蚴病的敏感性分别为89.2%和85.0%,特异性为62.5%和59.4%,诊断效率分别为84.8%和80.4%,与AgB1(84.5%)和AgB2(81.2%)抗原诊断效率相近,拟合AgB1和AgB2重组抗原的ROC曲线。来源于AgB4抗原的3个多肽B4-1、B4-2和B4-3检测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的诊断效率分别为49.4%、57.9%和77.4%。其中,B4-3的反应性最佳,B4-2也有一定的反应性。结论 KK36和RK30完整地包含了AgB1和AgB2抗原的反应性表位区域。B4-2和B4-3多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