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90篇
  免费   1274篇
  国内免费   498篇
耳鼻咽喉   90篇
儿科学   51篇
妇产科学   147篇
基础医学   452篇
口腔科学   124篇
临床医学   3566篇
内科学   808篇
皮肤病学   83篇
神经病学   331篇
特种医学   5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529篇
综合类   7050篇
预防医学   1423篇
眼科学   95篇
药学   3350篇
  21篇
中国医学   8597篇
肿瘤学   666篇
  2024年   138篇
  2023年   411篇
  2022年   447篇
  2021年   611篇
  2020年   626篇
  2019年   668篇
  2018年   315篇
  2017年   559篇
  2016年   667篇
  2015年   835篇
  2014年   1458篇
  2013年   1180篇
  2012年   1602篇
  2011年   1631篇
  2010年   1558篇
  2009年   1582篇
  2008年   1736篇
  2007年   1562篇
  2006年   1382篇
  2005年   1554篇
  2004年   1185篇
  2003年   1099篇
  2002年   989篇
  2001年   800篇
  2000年   680篇
  1999年   579篇
  1998年   577篇
  1997年   437篇
  1996年   462篇
  1995年   405篇
  1994年   301篇
  1993年   169篇
  1992年   161篇
  1991年   152篇
  1990年   129篇
  1989年   161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目的提高腹腔神经丛穿刺的成功率,增强晚期癌痛的治疗效果,减少治疗中的并发症。方法选择上腹部脏器晚期癌痛患者139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17例,采用主动脉旁腹腔神经丛毁损,B组22例,采用脚后间隙腹腔神经丛毁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治疗1周后,A组有效率97.4%,优良率88.9%,B组有效率95.4%,优良率77.3%。治疗后1月进行随访,A组有效率96.6%,优良率85.5%。B组有效率90.9%,优良率72.7%。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率,A组0%,B组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一般并发症发生率,A组58.1%,B组59.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旁毁损腹腔神经丛治疗上腹部晚期癌痛,较脚后间隙毁损,定位准确、穿刺容易、成功率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建立附桂骨痛颗粒浸膏中芍药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为该药品中所含芍药药材提供质量控制标准.方法:以甲醇为溶剂,超声40分钟提取,滤过,滤液蒸干,50%甲醇溶解,过柱,洗脱,采用C18柱(150 mmx4.6 mm,5μm)为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水(25:75);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30℃.结果:芍药苷的线性范围为0.04051 μ.g-0.6482μg(r=0.9999),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RSD为1%).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结果稳定,可用于附桂骨痛颗粒浸膏中芍药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对已建立的癌痛规范化诊疗评估体系进行初步临床应用,探索癌痛诊疗工作的不足之处。方法:分析从徐州市中心医院等三家医院肿瘤科采集的41份医生问卷、43份护士问卷、50份患者问卷和12份科室问卷,找出临床癌痛诊疗工作的主要不足;对此三家医院肿瘤专科和与肿瘤相关的非肿瘤专科进行评估,采用秩和检验分析两者关于癌痛诊疗工作的差异。结果:医生、护士、科室的平均评分分别为85.41± 5.93、88.46± 5.09、83.75± 3.11分,而患者平均评分仅68.67± 7.14分;其中患者止痛有效性与安全性评分换算为百分制后为81.69± 7.71分,但关于止痛观念改变的评分换算后仅为55.78± 11.37分。肿瘤专科平均得分82.22± 2.03分,非肿瘤专科平均得分39.27± 3.58分,经秩和检验WilcoxonW 值为120.0,P < 0.01。结论:患者止痛治疗的观念教育仍需进一步加强;与肿瘤相关的非肿瘤专科在癌痛诊疗方面有较大欠缺,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04.
跟痛症是一系列疾病导致的足跟部疼痛症候群,自2006年9月~2007年2月,我院足踝外科应用瑞士DOLORCLAST公司生产的放射冲击波治疗仪治疗35例42足跟痛症的患者,获得良好的结果,报告结果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共35人,男15人,女20人,年龄28~60岁,平均44岁。左足12人,右足  相似文献   
105.
背景 慢性内脏痛是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和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的主要症状,这种疼痛不但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其寻求医疗帮助的主要原因,但目前有关内脏痛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因而其治疗效果不佳. 目的 就当前慢性内脏痛及其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内容 介绍内脏痛及其信号转导通路、神经胶质细胞特别是脊髓小胶质细胞在慢性内脏痛中的作用. 趋向 脊髓小胶质细胞可能是未来慢性内脏痛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6.
疼痛是临床各科较常见而且比较突出的一个症状,因其病因病机、疼痛性质、部位及个体差异不同,辨证治法则异,然而在临床上,辨证治法确立后,加用与不加用麻醉止痛药则效果迥然不同。多年来,笔者在临床中,辨证应用中药麻醉止痛药治疗痛证,每多获效,今不揣浅陋,就中药麻醉止痛药辨治痛证略陈管见,或许对中医开展治疗痛证有所裨益。中药麻醉止痛药,是指具有使疼痛缓解或消失的中药。几千年来,先贤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关麻醉止痛药散载于各家本草著  相似文献   
107.
肾风病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继后在《中藏经》、《针灸甲乙经》、《诸病源候论》、《黄帝内经太素》等文献中均有论述。如《素问·风论》:"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庞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素问·奇病论》:"有病庞然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形不瘦,不能食,食少……,病生在肾,名为肾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残余胆囊再次行腹腔镜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8月收集的18例病例,其中2例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均经历一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出现残余胆囊结石,并出现胆囊炎症状,再次行腹腔镜残余胆囊切除术(2例胆总管结石同时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结果:18例均顺利行腹腔镜残余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55.3±0.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5.5±0.3)ml,患者均于术后次日下床并进食低脂流食,术后恢复良好,患者术前主诉的症状均消失,平均住院(3.8±0.3)d,随访10例患者1~6个月,无胆漏、黄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手术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残余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的效果及中长期随访结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14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介入治疗的先心病术后残余VS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辅助检查、介入治疗情况和随访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进入分析,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8.8(2.7~21)岁,平均体重26.3(10.5~53.5) kg。13例为VSD修补术后残余漏,其中2例合并主动脉弓缩窄修补术后再缩窄;5例为法洛四联症(TOF)术后残余VSD,其中1例合并频发室性早搏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2例为右室双出口术后残余VSD;1例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术后残余VSD。介入治疗距离外科手术时间为11~80个月。①介入治疗中左心室造影测得VSD右心室面直径为(3.73±1.56) mm,4例右室面有多处分流,1例为左室-右房瘘;肺循环与体循环血流量之比为1.53±0.23;无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者。②21例患者中,1例介入治疗中建立轨道时反复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放弃堵闭行外科手术治疗;20例(95.2%)封堵成功,其中1例应用2个堵闭器。1例合并频发室性早搏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患儿同时行射频消融治疗成功;2例合并主动脉弓再缩窄患儿经球囊扩张后缩窄解除。介入治疗中无不良事件发生。介入治疗后即刻造影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少量残余分流3例。ECG均无异常发现。③20例随访1~79个月,均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在1年随访中ECG分别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及Ⅰ度房室传导阻滞,继续随访6~12个月无改变;2/3例即刻有残余分流患儿在随访中残余分流消失,1例介入治疗后20个月时仍有残余分流3.4 mm,心腔大小和功能正常;无新发的三尖瓣或主动脉瓣反流,3例堵闭前存在的中重度三尖瓣反流在随访中反流均为轻度;未见堵闭器移位、脱落或血栓形成。结论 经导管堵闭介入治疗先心病手术后残余VSD是一项安全、有效和易行的方法,介入治疗后即刻和中长期随访效果好,应成为此类患儿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0.
笔者为祖传中医世家子弟,根据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的治疗原则,调整阴阳平衡,重视治神,继承古代医家和祖传针刺方法,无痛进针,针灸与按摩相结合。所附7例医案,略见疗效,如鼓应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