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9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159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8篇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正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战略目标和重点.大学的任务就是要将大量的"应试人才"培养成"创新型人才".那么,高校培养出来的创新型人才的标准是什么呢?医学人才的标准是医德高尚、知识渊博、医技精湛,且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其中最首要的应该是具有研究性自主学习的能力.研究性自主学习本应是大学生、研究生特有的学习活动方式,但我国的应试教育使大学生继续着知识接受式的被动学习方式,这便造成了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自主性不强的现状.这样的"人才"如何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如何能推动国家的进步?因此,培养具有研究性自主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使其"厚基础、强适应、高创新"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此对如何培养医学本科生研究性自主学习能力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老年结肠癌合并低蛋白血症患者采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对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及采用三联活菌制剂的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接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165例进行临床研究,对比患者手术前、手术后的肠道菌群计数、肠道菌群失调分级的差异,并将165例肠道菌群失调的患者分为观察组83例和对照组82例,观察组给予三联活菌制剂+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对比二组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数量、肠道屏障功能指标、免疫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术后,患者的平均大肠杆菌、场球菌、葡萄球菌数量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患者的肠道酵母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患者达到肠道均失调Ⅲ度患者的占比为20.61%、Ⅱ度患者占比59.39%、Ⅰ度患者占比20.00%,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干预前,二组患者的大肠杆菌、场球菌、葡萄球菌、酵母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场球菌、葡萄球菌数量...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分析不同症状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食物特异性抗体IgG(sIgG)及IgE(sIgE)表达.方法:连续选择近期就诊的腹泻型IBS患者43例,并按IBS总体症状分组(高症状分腹泻型IBS组,23例和低症状分腹泻型IBS组,20例),对照组为35例同龄、同性别的同期健康体检者.人选对象均接受了外周血skG及sIgE检测.结果:腹泻型IBS组外周血sIgG及sIgE表达阳性例数和阳性率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同时高症状分腹泻型IBS组外周血sIgG表达阳性例数和阳性率均明显多于低症状分腹泻型IBS组(P<0.05 ~0.01).结论:腹泻型IBS患者外周血存在明确sIgG及sIgE优势表达,这种表达与腹泻型IBS症状轻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比较内镜治疗与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101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内镜下联合治疗53例(内镜组),断流术治疗48例(断流术组),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脾亢变化以及术后再出血率和并发症情况。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率表示,两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内镜组术后肝脏储备功能较术前变化不明显(P值均0.05);断流术组术后白蛋白水平与术前比较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12,P0.05);内镜组术后白细胞、血小板与术前相比变化不明显(P值均0.05),断流术组术后白细胞、血小板与术前相比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术后累计再出血率比较3个月7.5%和6.2%(χ2=0.066,P0.05),6个月7.5%和8.3%(χ2=0.021,P0.05)及1年9.4%和8.3%(χ2=0.038,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4.5%和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0,P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内镜联合治疗与断流术相比,内镜治疗对患者损伤小,术后肝功能变化不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合并脾功能亢进明显的患者,可行断流术。  相似文献   
105.
不同能量级别体外冲击波与骨不连愈合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根据不同能量级别体外冲击波对兔桡骨骨不连的影响,获得治疗骨不连的最佳冲击波能量。[方法]选用雌性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A、B2组,以每只动物双前肢桡骨为实验对象,又分为A1、A2、B1、B2四组,A1、B1组为右前肢,A2、B2组为左前肢,制成桡骨骨不连模型。分别用0.3、0.4、0.5、0.6mj/mm^2 4种能量级别的冲击波对A1、A2、B1、B2 4组分别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后观察和比较各组的治疗情况、x线片和组织学变化,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治疗前后骨折间隙的变化在统计学上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治疗后第8、12周各组间比较,A:、B,组骨折间隙的愈合情况明显优于A1、B2组,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0.4~0.5mj/mm^2是治疗骨不连的最佳冲击波能量级别,能量过低或过高均可影响骨不连愈合或造成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06.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治疗痉挛性脑瘫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斌  李宏宇  韦敏克  孙可  莫冰峰 《广西医学》2005,27(9):1352-1353
目的 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 本组25例,选择性颈脊神经后根切断10例,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15例,术后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平均随访16个月,每例患者均作功能评定及疗效分析。结果 按Ashworch肌张力五级分类标准,25例患者肢体痉挛均获得明显改善,肌张力下降1~2级。疗效评定:明显改善9例,改善15例,无改善1例,改善率为96%。结论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理想方法之一,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后配合严格的康复训练,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的效果及作用机理.方法:选择标准实验新西兰雌性大白兔16只,每只兔右桡骨为实验组,左桡骨为对照组,制作成桡骨骨不连模型.采用能量为0.5 mJ/mm^2级的冲击波对治疗组进行治疗,冲击量为800次,对照组不作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第3天,2、4、6、8、12周摄X线片取活组织作光学及电镜检查,两组对照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后治疗组骨不连间隙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光学及电镜检查显示治疗组组织成骨活跃,而对照组则表现为慢性炎症浸润、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是一种创伤小、效果确切的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8.
两年间收治的不同程度、不同原因的颈椎管狭窄症病例,实施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回顾、分析和随访,论证了此种手术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首选和最佳的治疗手段,疗效满意。本组10例,后纵韧带骨化1例,多间隙颈椎病4例,无骨折脱位须髓损伤2例,颈椎骨折致颈髓损伤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1例,其中不全瘫8例,全瘫2例。X线侧位测量椎管直径与椎体中矢径比值0.6,小于0.75,其它影像学检查:颈髓多节设不同程度受压,均符合颈椎管狭窄症诊断标准。本组10例均采取顿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式,其中8例"双开门",2例"单开门",随访3-30个月,全瘫2例…  相似文献   
109.
放射治疗对于癌症患者越来越重要,但其所导致的并发症仍不容忽视。放射性肠炎是放射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目前放射性肠炎的防治措施尚未明确,其中糖皮质激素在放射性肠炎中的应用价值存在争议。本文通过系统回顾当前研究证据,阐明糖皮质激素治疗放射性肠炎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10.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肌肉疼痛综合征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对于该病的诊断及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目前对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手段多样,大体可分为侵入性治疗和非侵入性治疗,主要有针灸、药物治疗、激痛点注射、推拿、体外冲击波、超声波、冷冻疗法等,或单独或多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多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该病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临床上一般采用多种治疗方式联合应用,相对于单一治疗方式有其独特的优势,治疗效果显著,且不易复发,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因此针对不同患者及疾病发展情况应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体外冲击波疗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其通过传导作用将能量逐层传递,降低病变肌筋膜自发电活动;不仅可以改善肌筋膜触发点区域的血液循环状态,降低肌张力,还可促进损伤肌筋膜的修复;同时体外冲击波疗法还可提高肌肉的机械痛阈。文章将对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可能机制及治疗效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