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9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154篇
耳鼻咽喉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37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618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53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坐骨包窖式接受腔的优点和特点 1.1 四边形接受腔的缺点 受坐骨结节支撑体重理论的影响,1950年开发了四边形接受腔(QL接受腔,图1),这种接受腔的平面设计为前后(A-P)径短,内外(M-L)径长。因此,股骨获得前后壁的支持,而在M-L方向容易摆动;对站立相稳定起作用的股骨失去了M-L方向的支持,在外展肌群的收缩作用下被迫外展。结果,本应稳定骨盆(躯干)的外展肌群变得松弛,导致侧方稳定性丧失,引起躯干侧倾等异常步态;由于股骨的外展,接受腔外壁受残肢的向外挤压,骨盆朝内侧移动(图2),这由支撑中期能观察到接受腔的侧向移动而得到证实;同时还会出现会阴部压迫感和股骨远端外侧压迫痛。也正是前后径短,造成对长收肌、胭绳肌、股三角部位过度压迫,引起疼痛感。长时间穿用这种接受腔,就会产生前后方向的不舒适,或坐骨结节部位压痛、皮肤磨破。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分析2014年海南地区临床分离的1株携带bla_(NDM-5)大肠埃希菌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方法收集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药物大肠埃希菌1株,经Vitek 2 Compact和E-test条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复核试验;改良Hodge试验和EDTA协同试验筛选碳青霉烯酶表型;PCR扩增并测序筛查碳青霉烯酶基因(bla_(NDM)、bla_(KPC)、bla_(GES)、bla_(IMP)、bla_(VIM)、bla_(OXA-48)和其他β-内酰胺酶基因(bla_(TEM)、bla_(SHV)、bla_(CTX);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序列分型;接合转移试验、S1酶切脉冲场凝胶电泳(S1-PFGE)、Southern印迹杂交方法分析其携带质粒的特征。结果该菌株对所检测的包括碳青霉烯类的β-内酰胺类药物全部耐药,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利福平、替加环素和多粘菌素B敏感;改良Hodge试验和EDTA协同增效试验阳性;基因扩增及序列比对显示与已报道的bla_(NDM-5)同源性100%,同时检出bla_(TEM-1)和bla_(CTX-M-55)基因;MLST测序分型为ST5131;S1-PFGE、Southern印迹杂交显示bla_(NDM-5)位于大小约50 000 bp的质粒上,并且为接合性质粒。结论海南地区发现携带bla_(NDM-5)的大肠埃希菌,该基因存在于可经接合传递的质粒上;该菌株同时携带bla_(TEM-1)、bla_(CTX-M-55)β-内酰胺酶基因。  相似文献   
103.
正布鲁菌病(布病,brucellosis)又称波浪热或马耳他热等,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病,主要以牛、羊、猪为传染源。布鲁菌可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感染,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全身乏力、疼痛为主要特征。该病以往多见于牧区,近年来散发于大中城市,以青壮年为主。我院近期从1例来自山西的反复发热的患儿血培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观察利用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工作组互换性评价更新方案评价总胆红素候选标准物质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实验当日1.9~273.8μmol/L不同总胆红素浓度无溶血、乳糜的单人份血清25份,每个血清分成2份;采用IFCC参考方法和常规方法同时测量单人份血清和各待评价候选标准物质材料的血清总胆红素含量;采用IFCC工作组互换性评价更新方案评价8种不同来源的总胆红素候选标准物质材料的互换性。结果 采用血清总胆红素参考方法分别测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9184和GBW09185,测量结果分别为108.1μmol/L和44.8μmol/L;测量CFAS 10次,CV为0.55%。25份新鲜单人份血清参考方法的测量结果为1.9~273.8μmol/L,常规方法的测量结果为2.1~312.6μmol/L。8个待评价候选标准物质材料的参考方法的测量结果分别为32.3、53.9、139.4、89.6、229.2、72.2、22.8、99.2μmol/L,常规方法的测量结果分别为37.4、64.4、159.8、100.5、187.5、87.5、26.8、113.8μmol/L,常规方法结果偏移分别为15.8%、19.5%、14.6%、12.2%、-18.2%、21.2%、17.5%和14.7%。按IFCC方案以各样本常规方法与参考方法测量结果的均值为X轴、以常规方法与参考方法测量结果的偏移为Y轴绘制标准物质的互换性结果评价图,以WS/T 403-2012标准中血清总胆红素的5%允许偏移为临床预期需求判断8个候选标准材料的互换性,其中材料3、4、8有互换性,材料2、5、6无互换性,材料1和7需进一步研究。结论依据IFCC工作组互换性评价更新方案可建立起一种新的能满足临床实验室预期要求的血清总胆红素候选标准物质材料的互换性评价方案。  相似文献   
105.
目的通过案例剖析品管圈的应用过程,并总结医学检验中心开展的品管圈活动。方法以提高急诊检验报告及时率为品管圈活动主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和统计学方法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急诊检验报告及时率、医患满意度、圈员能力以判定品管圈活动效果。结果急诊检验报告及时率由品管圈活动前76.06%提高至活动后的91.11%,改善幅度为15.05%;医患满意度和圈员运用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的能力较品管圈活动前都有大幅度提升,且活动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圈员在品管圈工具运用能力、创新精神、解决问题、沟通协调、团队精神5个维度评分平均值均提高,且活动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32、-6.03、-9.04、-5.80、-9.38,P均0.01)。结论应用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可有效提高检验报告及时率;通过参与品管圈活动,圈员提高了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调查全国血气和酸碱分析室间质量评价(EQA)不及格项目的原因和采取的纠正措施。方法通过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开发的基于web的EQA系统调查2016年全国3次血气和酸碱分析EQA活动中不及格项目的原因和纠正措施,并从EQA样本、EQA结果上报、方法、设备、技术、EQA评价、调查后无法解释7个问题归纳分析。结果 EQA不及格率为0.5%~13.1%,不及格原因回报率为45.8%~69.0%(除外少于20家的分组)。主要不及格原因分别为:技术(35.9%~37.0%),主要为EQA样本处理和储存不适当、试剂和校准问题;设备(24.4%~27.9%),主要为设备功能障碍和未定期维护;结果上报(12.2%~19.7%),主要为转录和编码错误;调查后无法解释(8.7%~9.6%);方法(8.1%~11.8%),主要为未充分培训和不适当室内质控;EQA评价问题(0.8%~3.3%),均为不适当分组。3次EQA活动的不及格原因分类相似。纠正措施:大部分纠正措施是适当的,包括对员工进行重新教育和培训以及针对仪器、试剂、室内质控、校准、结果上报等方面的改进。结论分析EQA结果中不及格项目的原因并对原因分类有助于实验室识别改进机会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尿足细胞及其标志蛋白(podocalyxin,PCX)测定对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60例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依据尿清蛋白(Alb)/肌酐(Cr)比值(UACR)将患者分为正常清蛋白尿组(NA)、微量清蛋白尿组(MA)和大量清蛋白尿组(LA);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人作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尿中足细胞,ELISA法检测尿中PCX含量,两者之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NA组、MA组、LA组以及健康人对照组尿足细胞检测结果分别为(0.96±0.36)、(3.09±0.86)、(5.53±1.44)和(0.65±0.31)units/μL,尿PCX检测结果分别为(0.62±0.13)、(1.49±0.47)、(2.19±0.47)和(0.46±0.08)ng/μmol Cr,糖尿病患者尿足细胞及PCX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病程进展而升高。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尿足细胞和PCX呈正相关(r=0.86,P0.01)。在NA患者中,足细胞及PCX阳性率分别为51.9%、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6.9%。结论糖尿病患者肾损伤时尿足细胞和PCX明显增加,两者联合检测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8.
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合并异位骨化手术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对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合并异位骨化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16例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合并异位骨化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12例,女4例,平均年龄38.1岁(1459岁),手术松解距受伤时间8.9个月(659岁),手术松解距受伤时间8.9个月(619个月)。所有病例行肘关节松解、异位骨化切除术,术后由同一组康复师训练,应用吲哚美辛预防异位骨化复发。测量患者术前、术后的肘关节屈伸、前臂旋转角度,并进行Mayo评分。术后由经过培训的专业医生进行标准化随访,评估疗效。结果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平均由术前32°±17.4°提高到108°±16.7°(t=13.295,P=0.000),旋转活动度由术前45°±8.8°提高到80°±11.0°(t=16.051,P=0.000),Mayo评分由术前平均(52.0±11.2)分提高到(82.0±8.1)分(t=8.722,P=0.001),术前、术后评分有统计学差异。有1例出现异位骨化的复发,2例采用外固定架后出现外固定尺骨针孔处骨折。结论异位骨化切除和肘关节松解术对治疗合并异位骨化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9.
[摘要] 目的 探讨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4 例海绵状肝血管瘤患 者随机分为聚桂醇组和无水乙醇组各 32 例,各自应用聚桂醇注射液和无水乙醇治疗,观察 2 组临床治疗效果,统 计 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聚桂醇组共穿刺 48 次, 28 例治愈, 4 例有效,治愈率 87.5% ,有效率 100.0% 。无水 乙醇组共穿刺 44 次, 26 例治愈, 6 例有效,治愈率 81.3% ,有效率 100.0% 。 2 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 0.474 , P >0.05 )。聚桂醇组发热、面部潮红和头晕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无水乙醇组( P <0.05 )。随访显示无水乙醇 组复发 5 例,聚桂醇组无复发, 2 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 乙醇硬化治疗肝血管瘤临床疗效相当,操作简单、时间短,损伤少,安全可靠,效果良好;但聚桂醇注射液治疗肝血 管瘤不良反应及术后发热发生率低,是较为理想的治疗选择,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0.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指标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按病程(以 10 年分界)分组 对 121 例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病程 ≥10 年组运动神经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和胫 神经传导速度下降异常率增加( P <0.05 ),正中神经、尺神经潜伏期延长异常率高于 <10 年组( P <0.05 );周围运 动神经波幅下降异常率也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病程 ≥10 年组感觉神经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和 桡神经传导速度下降异常率增加( P <0.05 );正中感觉神经波幅降低异常率增高( P <0.05 )。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 定期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有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