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国女性乳腺癌死亡率,在世界各国中处于较低水平,略高于泰国,稍低于日本。战后,日本妇女乳腺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尤以大城市增加得明显,据报导与日本人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参苓健脾化湿汤治疗脾虚湿盛型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参苓健脾化湿汤,对照组糖尿病患者予口服二甲双胍、高血压患者予氯沙坦,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压、腰围、体重胰岛素抵抗指数和中医证候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参苓健脾化湿汤降糖、降压作用与对照组无差异,调节血脂作用优于对照组,改善HOMA-IR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参苓健脾化湿汤具有益气健脾、化湿降浊的功用,有较好的降糖、调节血脂、降血压作用,可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可用于治疗脾虚湿盛型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开放剂对缺血缺氧诱导PC12细胞凋亡及Akt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KATP开放剂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取传代后3d 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缺血缺氧组,KATP通道开放剂组,KATP通道开放剂+阻断剂组.采用Annexin-v FITC/PI双染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凋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葛根素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方法 RAW264.7细胞经sRANKL+M-CSF诱导7 d后向破骨细胞分化;WST-1检测不同浓度的葛根素对破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TRAP染色检测葛根素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Osteoassay surface Mltiple well plate检测破骨细胞吸收活性;免疫荧光检测葛根素对NF-кB通路核心蛋白p65细胞核内转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葛根素对p65表达的影响。结果葛根素(10~(-8)mol/L)作用3 h后破骨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抑制,葛根素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吸收活性,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葛根素抑制p65的细胞核内转位及p65的磷酸化。结论葛根素通过NF-кB信号通路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固相萃取-气质联用测定饮用水中七类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方法]40L水样分别经不同固相萃取方式(XAD-2单柱,XAD-2与活性炭双柱串联)进行有机物富集,XAD-2萃取剂依次经甲醇∶丙酮(7∶3)、丙酮∶正己烷(1∶1)、二氯甲烷洗脱;活性炭依次经丙酮∶正己烷(1∶1)、二氯甲烷洗脱。待洗脱液自然挥干,甲醇复溶,内标法定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结果]本方法各物质色谱峰分离度较好,七类物质在0.05~5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双柱萃取提高了115种化学物的回收率。有机氯农药、有机氮农药、多氯联苯、邻苯二甲酸酯和高分子量多环芳烃回收率大多在70%~110%,精密度在20%以下。大多数亚硝胺类和高挥发性酚类回收率较低。方法检出限能够满足饮用水水样检测的需要。[结论]本研究XAD-2与活性炭串联萃取效果优于XAD-2单柱萃取,优化的水中七类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固相萃取-气质联用法较为灵敏,适合于大体积饮用水样的富集检测。  相似文献   
16.
背景:钩椎关节作为颈椎所特有的结构,其发生、发展和发育直接影响着颈椎的稳定性和活动度,也与颈椎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深入了解钩椎关节的发育特点对颈椎病的发病类型、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目的:利用影像学和三维重建技术对不同年龄段的颈椎钩突相关夹角进行大样本测量和观察,旨在揭示其随年龄和椎骨增长变化的特点,以及与颈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设计,将收集到的符合研究要求的1447例完整颈椎节段CT影像学资料的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21.0软件进行后处理,并进行钩突夹角、钩突矢状位角测量,按照性别、年龄、侧别分组。结果与结论:①钩突夹角随椎序的增加呈V字形增长,其最低峰值位于C5处;总体随年龄的增长呈尖峰状,其峰值多介于30-39岁年龄范围内;②钩突矢状位角随椎序的增加呈鱼钩样增长、总体随年龄的递增也呈尖峰状,其峰值多介于20-29岁年龄范围内;钩突夹角与钩突矢状位角在侧别和性别间仅部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③提示钩突夹角随椎序递增呈V字形增长;钩突矢状位角随椎序递增鱼钩样增长,而2个夹角随年龄的增长总体呈尖峰状,钩突夹角在131°左右,可能与颈椎的稳定性密切相关;而钩突矢状位角在14°左右,可能对限制颈椎过度旋转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辛伐他汀(SIM)调节破骨细胞凋亡机制的实验研究。方法细胞分A组(Control 组)、B组(sRANKL+M-CSF 组)、C组(SIM+sRANKL+M-CSF组)、D组(VIVIT peptide+sRANKL+M-CSF组)、E组(SIM+VIVIT peptide+sRANKL+ M-CSF 组);WST-1 检测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对破骨细胞增殖活性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SIM 及加入NFATc1 通路抑制剂VIVIT peptide后对破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荧光检测NFATc1向细胞核的转位情况;Western blot检测SIM对细胞核内NFATc1磷酸 化的影响。结果WST-1 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IM(10-6mol/L)作用24 h、48 h 明显抑制破骨细胞的增殖活性(P=0.039<0.05, P=0.022<0.05)。与对照组相比,SIM 处理后破骨细胞G0/G1 期受到抑制(P=0.041<0.05),SIM 增加了Sub-G1 期的细胞数 (P=0.028<0.05)。倒置显微镜显示SIM促进破骨细胞凋亡,凋亡的细胞漂浮于培养基中。细胞核的DAPI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 测结果显示SIM促进破骨细胞凋亡(P=0.002<0.01),VIVIT peptide单独处理组(P=0.015<0.05),或SIM+VIVIT peptide组的细 胞凋亡数与SIM 组相似(P=0.08>0.05)。免疫荧光显示SIM 抑制NFATc1 的细胞核内转位,免疫印迹结果显示,SIM 抑制 NFATc1通路蛋白的磷酸化(P=0.013<0.05)。结论SIM通过NFATc1信号通路促进破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间额叶癫痫(ADNFLE)的临床特征和EEG特点。方法收集14个ADNFLE家系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个家系共157名成员,现存49例患者,均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其中9个家系每代均有患者。男23例,女26例;发病年龄4~25岁,平均14.6岁。临床表现为偏转强直发作19例(38.78%),姿势性强直发作16例(32.65%),局灶自主神经发作7例(14.29%),过度运动4例(8.16%),一侧阵挛性运动8例(16.33%),全面性失神发作7例(14.29%),发声发作15例(30.61%),惊恐发作3例(6.12%),局灶扩展至双侧强直-阵挛发作(FBTCS)22例(44.90%)。有发作先兆27例(55.10%),发作时伴知觉损害者22例(44.90%)。夜间发作为主48例(97.96%),白天发作为主1例(2.04%)。12例先证者行24 h长程EEG监测显示,发作间期异常11例,双侧放电1例,单侧放电10例(额区6例,颞区4例);癫痫样放电10例,慢波3例。1例先证者监测到发作期EEG表现为突出背景的额区尖波、尖慢波及棘慢波。34例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患者中,32例(94.12%)疗效良好,2例(5.89%)调整多种抗癫痫药物后疗效仍不佳;15例患者未用药,均随年龄增长逐渐好转。结论 ADNFLE起病年龄小,有家族史,发作特点多表现为夜间成串、刻板且短暂发生的运动发作,神经系统查体及影像学表现多无异常,睡眠期EEG有时可见额区的癫痫样放电,卡马西平治疗多有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T2DM PVD)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总结、归纳,寻找其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2型糖尿病住院病例资料,以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结果作为标准进行分级,分为轻、中、重度病变,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通过统计分析,总结T2DM PVD病情分级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与结论:T2DM PVD患者中医辨证单证出现频率最高的证型是阴虚、气虚、血瘀证。临床中单证少见,组合证多见。气阴两虚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最常见的主证,而血瘀证是最常见的兼证,贯穿疾病的始终。  相似文献   
20.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西医对此缺乏有效药物治疗。杨倩教授以"浊毒理论"为指导,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浊毒是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发病的物质基础,也是其治疗的关键环节,并组麻枳降浊方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