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33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338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
目的分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屈光状态,明确该病早、中期除外晶体混浊视力下降的原因。方法对58例(97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自初发期开始长期追踪观察8年,对其屈光状态变化、晶体混浊进展、白内障类型、分期,以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早中期患者多有屈光状态的改变,改变幅度不大(2D),但矫正视力可有明显提高;(2)皮质性及后囊下者以远视(散光)为主,核性则多为近视(散光)。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初发期和中期视力下降的原因不单纯归咎于晶体混浊,而屈光状态改变亦为一项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李辉 《中国医药科学》2014,(13):164-16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眼内散射光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0例(100眼)的临床资料,另选择健康者30例(60眼)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类型白内障患者眼内散射光值,分析眼内散射光值相关因素。结果白内障组患者眼内散射光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后囊下白内障显著高于核性白内障组、皮质性白内障组和混合性白内障组(P<0.01)。而混合性白内障组显著高于皮质性白内障组(P<0.01)。结论核性和皮质性白内障患者眼内散射光与最佳矫正视力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背景:氟硅酮丙烯酸脂透气性材料成为制作角膜塑形镜的理想材料,其对眼屈光和眼生理的影响受到关注。目的:研究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观察18例35眼佩戴1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裸眼视力、屈光度变化、眼轴长度、角膜内皮计数、眼压、角膜Q值等变化。结果与结论:1年后裸眼视力与佩戴前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27、P=0.78);佩戴前后1年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内皮计数、眼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37、P=0.18;t=-0.94、P=0.35;t=-0.52、P=0.6;t=1.00、P=0.32);佩戴前后1年角膜Q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8.03、P=0.00)。提示氟硅酮丙烯酸脂透气性材料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安全、有效,对眼生理影响小。  相似文献   
14.
鲁齐  李纲  葛卫周  张鸣 《西部医学》2011,23(12):2391-2392,2395
目的评价医学验光在LASIK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医学验光后进行LASIK手术的患者20例40眼作为医学验光组(实验组);以常规验光后进行LASIK手术的患者20例40眼作为普通验光组(对照组)。两组的术前屈光度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P〉0.05)。结果实验组病例术后95%的裸眼视力达到术前矫正视力,95%的病例感到舒适;对照组病例术后82%的裸眼视力达到术前矫正视力,82%病例感到舒适;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验光是准分子激光矫正近视的前提和基础,医学验光较常规验光更有显著性的优越性,建议将其作为常规术前检验项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岁以下高度近视儿童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2a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角膜地形图指导下对16例(32眼)3~6岁高度近视儿童进行RGPCL配戴,观察患儿的RGPCL配戴和适应情况,比较最佳框架眼镜和RGPCL矫正视力。随访2a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屈光度发展及视力提高情况。结果配戴框架眼镜矫正视力与RGPC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58,P<0.05);配戴RGPCL2a前后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7,P<0.05),2a后屈光度增长(-0.17±0.42)D、眼轴长度增长(0.07±0.02)mm。所有患儿均1次配戴成功,配戴试戴镜5min后患儿能正常视物、玩耍,1周内均能适应全天日戴。随访期间,1例患儿因家长没有时间为孩子配戴而弃戴,其余均能日戴,镜片需患儿家长清洗、为患儿配戴,5例患儿能独立摘镜片;所有病例均未发现角膜缘新生血管,无角膜擦伤或角膜溃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及高度近视儿童配戴RGPCL矫正屈光不正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肖信  刘伟民  王英  赵武校  阎丽 《眼科新进展》2012,32(4):344-346,350
目的比较屈光不正性、屈光参差性及斜视性弱视患者的位置辨别功能差异以及单眼弱视双眼间位置辨别差异。方法选取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139例(237眼)弱视患者,按弱视类型分为屈光不正性弱视组40例(80眼)、屈光参差性弱视组61例(82眼)、斜视性弱视组38例(75眼),检测3组弱视位置辨别功能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组弱视位置辨别功能检测结果均集中在2~4级之间,中位数均为3级,3组位置辨别功能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0.530,P>0.05)。单眼弱视双眼位置辨别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H=1.837,P>0.05)。单眼弱视眼与双眼弱视眼位置辨别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88,P>0.05)。结论屈光不正性、屈光参差性及斜视性弱视儿童位置辨别功能不存在差异,单眼弱视双眼位置辨别功能无差异,单眼弱视眼与双眼弱视眼位置辨别功能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青少年近视按最佳矫正视力的最低屈光度原则验光其矫正视力分布,给青少年近视验光配镜工作和相关眼科临床工作提供视力参考。方法统计2010、2011两年间来我院视光学诊疗中心验光的青少年近视患者,年龄8~18岁,共22161人(44322只眼),依据最佳矫正视力分组:<0.8组、0.8组、1.0组、1.2组、1.5组、2.0组。结果<0.8组578只眼、0.8组1604只眼、1.0组10024只眼、1.2组18208只眼、1.5组9776只眼、2.0组4132只眼。经单变量的χ2检验,P<0.05,青少年近视最佳矫正视力分布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少年近视的验光配镜原则应是最佳矫正视力的最低屈光度。  相似文献   
18.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角膜散光,而术后角膜散光是影响白内障术后视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探索白内障手术同时如何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矫正术前已存在的角膜散光方法非常必要。本科自2010年1月起,采用角膜曲率计引导下3.2mm透明角膜最大曲率子午线轴向切口,矫正白内障合并低度角膜散光,通过3个月随访观察,取得了较为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0引言眼球钝挫伤是常见的眼外伤,我科对伤后矫正视力<0.3的患者46例46眼做了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观察到一些造影改变对临床诊断、治疗、阐明视力损害原因均可提供客观依据,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共46例46眼。男40例,女6例。年龄16~56  相似文献   
20.
石一宁  李静  石蕊  孙烨  杨乐  李婵  胡笳  张纯涛 《眼科研究》2012,30(3):238-238
患者,女,54岁,发现双眼角膜肿物10余年至陕西省人民医院眼科入院治疗,全身检查无特殊.眼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25,矫正视力1.0;左眼裸眼视力0.4,矫正视力0.8.双眼眼压:右眼15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2 mmHg.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上皮完整,右眼角膜鼻上方角膜边缘变薄、膨隆,局部隆起约3.0 mmx 1.0 mm×0 5 mm(图1A);左眼角膜边缘约11:30 ~ 13:30处可见局限性角膜扩张、隆起、色素膨出,界清、色黑、类圆性(图1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