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2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5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18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385篇
预防医学   8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76篇
中国医学   3221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液相色谱法测定矮地茶超微饮片中岩白菜素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矮地茶超微饮片中的岩白菜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选用C_(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20:80),检测波长275nm。结果:岩白菜素0.118~0.59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试验RSD 0.97%,稳定性试验RSD1.44%,重复性试验RSD1.38%,回收率试验RSD1.23%,结果均较好。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岩白菜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论王清任中风气虚血瘀论的理论渊源及其对后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名医王清任以《医林改错》一书享誉杏林。王氏在书中对瘀血学说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创造了许多活血化瘀的有效方剂,并在此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中风病“气虚血瘀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之为“治瘀专家”[1]。其气虚血瘀论是渊源于《内经》,兼取于后世诸贤,并经自己的实践验证正确后提出的。1渊源于《内经》,兼取于后世诸贤1.1渊源于《内经》气血理论《内经》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素问》指出了人之根本乃气血;同时提出了“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认为疾病的产生是源于气血的病变;在治法上应“谨守病机……疏其气血”;又曰:“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明确指出了临床上应根据病机而运用攻邪和扶正两种基本治法,初步建立了气血理论。又云:“气之盛衰,左右倾斜,以上调下,以左调右”,认为随着人体之气的盛衰变化,气可在左右上下相互流动、调济。1.2受仲景正气引邪启发《灵枢.邪气藏府病形》首提中风一词。东汉张仲景提出是“正气引邪,口呙僻不遂”。而《金匮要略心典》云:“受邪之处,筋脉不用而缓;无邪之处,正气独治而急。”医家认为中风发病是正虚邪实,正急牵引而致半身不遂,其中邪实主要指外邪,指出了中风的基本病机是正虚邪实,为后...  相似文献   
13.
朱德湘 《中医药导报》2006,12(12):15-17,22
文章根据《告别中医中药》一文中谓中医“不仁”等某些观点,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中药产业及其现代化研究进展、中医的临床疗效以及中医传承的良好的医德医风诸方面进行了有力的驳斥。  相似文献   
14.
从面诊论治小儿病验案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诊法,离不开望闻问切四诊。然而小儿口不能言,脉无所察,唯形色以为凭,故历代儿科医家均将望诊列为四诊之首。笔者在儿科临证中,每每将望诊列为四诊之首,而在望诊中更注重面诊,尤其在其他诊法难以实施时,则以面部望诊为据而施治,多获效验。现选验案三则介绍如下,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15.
外伤创面的愈合过程包括炎性反应、细胞增殖、结缔组织形成、创面收缩和创面重新塑造。一般外伤创面愈合后易留疤痕,这使许多患者苦恼。康复新液是由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制的外伤用药,其主要成份是从一种动物中提取而来的,含有L1、W11-a12、L3等。初步证实本品对消除疤痕有特效。为了考察其有效成份及其作用强度,笔者特进行以下探索试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黄褐斑5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性激素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10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治疗组51例。对照组内服维生素C、维生素E,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内服六味地黄汤加味。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清性激素[雌二醇(B2)、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16%,对照组为70.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组治疗后色斑评分均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评分及下降差值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性激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O.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女性黄褐斑患者的发病与性激素水平改变有关,六味地黄汤加味有很好的调节内分泌的作用,能有效治疗女性黄褐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健睥益肾祛瘀汤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62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健脾益肾祛瘀汤治疗前后疗效评定,24h尿蛋白定量,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健脾益肾祛瘀汤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有明显疗效,并能降低24h尿蛋白定量,改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论:健脾益肾祛瘀汤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微柴胡疏肝散与传统汤剂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型)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超微柴胡疏肝散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柴胡疏肝散传统汤剂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和症状积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剂型疗效相当,但超微剂型能减少用药量,节省药材。  相似文献   
19.
肾骨胶囊治疗大鼠骨质疏松症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骨胶囊是由牡蛎单味药加工而成。功能为促进骨质形成,维持神经传导、肌肉收缩、毛细血管正常渗透压,保持血液酸碱平衡。主要用于儿童、成人或老年人缺钙引起的骨质疏松、骨质增生、骨痛、肌肉痉挛和小儿佝偻症。笔者以维甲酸诱导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考察了肾骨胶囊的药效学作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产业是我国具有原创知识产权的优势民族产业。中药以其天然、具有治疗、预防、保健等作用,且毒副作用小而享誉世界。不久前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也进一步阐明:“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医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充满着无限生机与活力。继承发展中医药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那么,在全国久负盛名的湖南中医药行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怎样审视和致力于中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如何为构建和谐湖南和加快富民强省作出贡献?笔者近日在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隆重庆祝建院5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访问了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蔡光先教授。问:50年风雨征程,50年艰苦创业。请问您,走过半个世纪历程的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答: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从建院之日起,始终站在中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和科学研究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要,面向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在中医药科研、医疗、教育、生产、信息交流等领域,谱写了一篇篇精彩华章,取得了一项项丰硕成果,成为中华杏林一朵璀璨夺目的奇葩。具体来讲,取得了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