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利用吗啡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研究NF-κB抑制剂PDTC对吗啡诱导的炎症因子表达的作用.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 BV-2细胞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结果 吗啡处理BV-2细胞,可以导致IL-1β、IL-6、TNF-α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而PDTC可显著抑制吗啡诱导的炎症因子mRNA水平的升高(P< 0.05),同时PDTC对基础状态下BV-2细胞IL-1β、IL-6、TNF-α的表达无显著性影响(P> 0.05).结论 PDTC显著抑制吗啡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利用安全有效的药物来抑制NF-κB可能成为提升吗啡镇痛作用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ATP敏感性钾(K-ATP)通道对多巴胺和谷氨酸能传导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而多巴胺和谷氨酸能传导之间相互作用是精神分裂症病理机制的重要神经化学基础。因此,我们应用Kir6.2(主要表达在神经元的K-ATP亚基)敲除小鼠,通过苯环己哌啶诱导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延长,模拟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从而研究K-ATP通道在其中的作用。方法:连续注射14d苯环己哌啶(10 mg.kg-1,i.p.)后,通过观察强迫游泳实验中小鼠不动时间的长短,评价Kir6.2敲除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中抑郁样表现的影响;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联合电化学检测法观察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多巴胺更新率的改变;应用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插入法观察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的改变;应用Western blot技术观察磷酸化Akt水平的变化。结果:Kir6.2敲除取消了苯环己哌啶引起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延长。不仅如此,Kir6.2敲除还抑制了苯环己哌啶诱导的纹状体多巴胺更新率的增加、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减弱,以及磷酸化Akt水平升高。结论:Kir6.2组成的K-ATP通道参与了苯环己哌啶诱导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阻断K-ATP通道有望成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文通过观察芍药苷(Paeoniflorin,Pae)对小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电压门控河豚毒素敏感型(TTX-S)钠电流的影响,探讨芍药苷的镇痛机制。方法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急性分离背根神经节细胞上记录河豚毒素敏感型钠电流。结果 芍药苷浓度依赖地抑制河豚毒素敏感型钠电流,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1 224.1 mmol·L-1。芍药苷1 mmol·L-1使河豚毒素敏感型钠通道的失活曲线向超极化方向转移约7.1 mV,并且延迟失活后通道的恢复,但对激活曲线没有影响。结论 芍药苷可能通过抑制河豚毒素敏感型钠通道,改变钠通道的动力学特征,从而发挥其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云  张诗嘉  张路路  刘文涛  张广钦 《药学研究》2018,37(8):435-438,465
目的 通过观察和厚朴酚(honokiol, Hon)对河豚毒素不敏感(TTX-R)钠电流的作用,探讨它可能的镇痛机制。方法 应用酶解法急性分离小鼠背根神经节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河豚毒素不敏感钠电流。结果 和厚朴酚对河豚毒素不敏感钠电流的抑制呈现浓度依赖性,半抑制浓度(IC50)为28.1 μmol·L-1。和厚朴酚(30 μmol·L-1)使河豚毒素不敏感钠电流密度下降48.1%,稳态激活和失活曲线分别向右和左偏移约7 mV和11.1 mV,但不影响通道的恢复时间。结论 和厚朴酚明显抑制河豚毒素不敏感钠电流,其作用可能与它的镇痛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β?arrestin参与调节大量生理和病理进程,例如心血管和胃肠道系统疾病、肾脏和肺功能异常、炎症和代谢紊乱、骨矿物质稳态维持、生殖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随着对β?arrestin介导的信号通路不断深入地了解,G蛋白耦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偏爱性信号转导为研发更加高效、安全的高选择性药物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近年来G蛋白偏向型或β?arrestin偏向型配体不断涌现,尤其β?arrestin偏向型配体在治疗神经精神疾病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星形胶质细胞上ATP敏感性钾通道(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KATP)在神经损伤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将源自Kir6.2基因敲除(Kir6.2-/-)小鼠和野生型(Kir6.2+/+)小鼠原代培养的中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应用神经毒素MPP+建立离体神经损伤模型,应用免疫荧光、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blot等方法研究共培养体系中,MPP-对星形胶质细胞通道亚基Kir6.1表达、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胶质递质D.serine及其合成酶丝氨酸消旋酶(serineracemase,SR)表达,以及神经元数目及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探讨黄芩苷对小胶质细胞活化和慢性耐受的影响并考察其作用机制。应用RT-PCR和ELISA法考察细胞释放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p-p38MAPK和IBA-1蛋白表达变化,热板法检测慢性吗啡耐受小鼠热板痛阈变化。实验结果发现,黄芩苷(1,10,100 μmol/L)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吗啡活化的BV2细胞释放IL-1β和TNF-α,100 μmol/L黄芩苷明显降低p-p38MAPK水平。鞘内注射黄芩苷(20,40,60 μg)可剂量依赖性地改善慢性吗啡耐受,鞘内注射黄芩苷60 μg可模拟出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的作用并能显著抑制慢性吗啡耐受小鼠脊髓p-p38MAPK以及IBA-1的表达。本研究表明,黄芩苷可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吗啡引起的小胶质细胞活化,进而显著改善慢性吗啡耐受。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黑质和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缺失为主要病理改变,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近年来,炎症反应能够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的研究引起人们广泛关注。非甾体类药物的抗炎症反应作用可延缓PD的进展。炎症反应在PD中的作用研究已成为该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炎症反应在PD中的作用以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考察槲皮素对足底切口诱发的术后疼痛的影响,并探讨其对脊髓小胶质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MMP-2的抑制作用并考察其作用机制。制备小鼠足底切口术后痛模型,利用Von Frey Hairs检测小鼠机械痛阈值;利用明胶酶谱法检测槲皮素对脊髓水平MMP-9和MMP-2活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脊髓小胶质细胞标记分子钙离子结合蛋白1(IBA-1)以及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 MAPK)的变化。结果发现,给予槲皮素(20,40,80 mg/kg,ip)能够显著地抑制足底切口手术引起的机械性痛觉异常以及脊髓小胶质细胞中MMP-9和MMP-2水平的升高;并抑制术后切口引起的脊髓水平IBA-1和p-p38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槲皮素可能通过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中MMP-9和MMP-2的活化而改善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耳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行为学、胃排空率和胃窦组织中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和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因子(corticotropin releasing factor,CRF)表达的影响,探讨耳电针改善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排空和抑郁样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耳电针组和假耳针组,每组9只。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柠檬酸钠缓冲液,其余 3 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溶液,随后继续饲养 6 周后开始治疗,耳电针组电针双侧耳穴 “胃”,每日1次,每周5日,连续2周;假耳针组针刺耳垂,不加电。治疗结束后,进行行为学以及胃排空率检测,qRT-PCR检测胃窦组织CRF、c-Kit mRNA 表达,ELISA 检测胃窦组织CRF、c-Kit 蛋白表达。结果:旷场实验中模型组大鼠进入中央区域次数 (CE)、进入中央区域时间百分比(CT%)和进入中央区域距离百分比(CD%)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 < 0.05),耳电针组 CE、CT%和CD%值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均P < 0.05);强迫游泳实验中模型组大鼠漂浮时间百分比(FT%)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 < 0.05),耳电针组FT%值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 < 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显著降低,胃窦中 CR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c-Kit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和假耳针组比较,耳针组大鼠胃排空率显著升高,胃窦中CR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c-Kit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低频耳电针可以改善糖尿病胃轻瘫大鼠的胃动力与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胃窦组织中相关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