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2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5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4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266篇
预防医学   134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133篇
  2篇
中国医学   142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1.
桦木尘的细胞毒作用及其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通过测定巨噬细胞存活率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研究了桦木尘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表明:随桦木尘剂量的增大和接触时间的延长其细胞毒作用逐渐增强(P〈0.05);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产生则随之增多(P〈0.05)。两者的变化在一定接尘时间内呈负相关关系。实验中发现,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的增加先于巨噬细胞存活率的下降。提示:桦木尘的毒作用可能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过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是一种主要由高血糖导致的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70%~90%,它能引起远端神经及近端神经的损害,致残率高。采用传统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仅能判断远端神经的损害与否及损害程度,而加作H波与F波测定则能对近端神经功能进行评价,与常规NCV检测结合,能提高DPN早期病变诊断的阳性率。现将在我院作肌电图(EMG)检测的69例糖尿病患者所测的F波及H波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羊心左冠状动脉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羊心脏左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 ,丰富动物实验资料。方法 局解手术学实验后处死山羊 ,取羊心 90例 ,经 10 %甲醛固定 ,手工剥制显示左冠状动脉 ,6例用过氯乙烯 乙酸乙脂填充剂注入冠状动脉中制成动脉血管铸型 ,测量左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结果 羊冠状动脉分左、右冠状动脉 ,左冠状动脉粗大较浅表 ,前降支行于心肌表面或深达心肌不能明视 ,上多附有心肌桥 ,旋支粗大行程长分支多 ,二者之间多有对角支出现。羊心冠状动脉为左优势性。结论 羊冠状动脉与人相比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面瘫患者应用温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0月-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面瘫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0例,保守药物治疗)和治疗组(30例,温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下颌角/耳后疼痛、面部表情肌瘫痪、眼裂闭合不全、口角下垂)、面部麻痹指数与麻痹程度。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治疗组(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症状评分、麻痹指数与麻痹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后的治疗组患者其各项症状评分、麻痹指数与麻痹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温针灸治疗面瘫患者,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面部神经麻痹情况,进而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各项基础学科的深入研究,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也得到很快发展,一些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具有一定活性、作用机制独特、毒副作用低的抗肿瘤植物药及其衍生物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这类药物主要包括长春花碱类、鬼臼毒素类、喜树碱类、紫杉类、三尖杉及其同属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类及其有效成分的衍生物、中草药等.本文就此类药物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阴道斜隔是一种少见的女性生殖器官先天性发育畸形 ,加上这类畸形的临床表观多样及诊断较为困难 ,所以国内外报道例数不多。我院在 80年代初期虽有报道[1] ,但是由于对这种疾病缺乏认识 ,处理结果也不理想 ,近几年收治的病人也多因误诊影响了病人的合理治疗。现将我院收治的 5例先天性阴道斜隔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例 ,年龄 11~ 37岁 ,平均 2 1岁。 5例中月经初潮 1例 ,来潮 2年 2例 ,来潮 7年 1例 ,已婚者 1例 (初次就诊时间为来潮后 5年 ) ,患者于婚后曾孕足月剖宫分娩 1次。1.2 临床表现  4例患者以痛经…  相似文献   
18.
网络药理学结合体内外实验探究肉苁蓉治疗癌因性疲劳(cancer-related fatigue,CRF)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平台检索肉苁蓉中的化学成分和中药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和NCBI数据库筛选CRF疾病的作用靶点,取中药与疾病的共同靶点,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可视化的中药-疾病靶点相关的信号通路;建立紫杉醇(paclitaxel,PTX)诱导的CRF小鼠模型,分为对照组,PTX组,肉苁蓉提取物250、500 mg·kg^(-1)组,旷场、悬尾实验及力竭游泳时间评价小鼠抗CRF作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评价小鼠骨骼肌的病理形态;构建用C26共培养诱导的C2C12肌肉细胞癌性恶病质模型,分为对照组、条件培养液模型组及肉苁蓉提取物62.5、125、250μg·mL^(-1)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透射电镜评价各组细胞内线粒体状态,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BNIP3L及Bec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从肉苁蓉中筛选出6个有效成分,肉苁蓉治疗CRF的核心基因有AKT1、IL-6、VEGFA、CASP3、JUN、EGFR、MYC、EGF、MAPK1、PTGS2、MMP9、IL-1B、FOS以及IL-10等;与肉苁蓉治疗CRF相关的通路有AGE-RAGE、HIF-1等信号通路;通过GO富集分析发现主要涉及的生物功能有脂质过氧化、营养缺乏、化学应激、氧化应激以及氧气含量等生物过程;体内实验结果表明,肉苁蓉提取物可以显著改善小鼠骨骼肌萎缩,缓解CRF;体外实验结果表明,肉苁蓉提取物可以显著降低胞内ROS的含量、线粒体碎裂百分率及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增加自噬小体数目、HIF-1α和BNIP3L蛋白表达。肉苁蓉显示出良好的抗CRF作用,其机制可能与HIF-1α信号通路关键靶蛋白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经皮入路与椎旁肌入路椎弓根钉棒技术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创伤、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4例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经皮组与椎旁组各42例,经皮组采用经皮椎弓根钉棒技术内固定,椎旁组采用椎旁肌入路椎弓根钉棒技术内固定,比较两组一般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血清创伤分子[血清肌红蛋白(myoglobin,Myo)、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影像学指标(椎体前缘平均高度比值、Cobb角)、疼痛(VAS评分)及功能(ODI评分),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经皮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椎旁组、术中透视次数显著高于椎旁组(P<0.05),但经皮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或短于椎旁组(P<0.05);手术后当天,两组血清Myo、CK、LDH水平均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但经皮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椎旁组(P<0.05);术后2周、6个月、12个月,两组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显著高于术前(P<0.05)、Cobb角显著低于术前(P<0.05),VAS、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两组各随访时间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损伤、严重感染、内固定松动、腰椎术后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腰椎骨折行经皮入路或椎旁肌入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但经皮入路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腰部活动度和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本院2019年6月~2019年12月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的24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的24例LDH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腰部活动度、疼痛情况、腰椎功能和并发发生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和卧床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腰部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角度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较术前均呈降低趋势,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与对照组的29.17%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LDH,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和卧床时间,能显著改善患者腰部活动度,降低腰部疼痛,同时术后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更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