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3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3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5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98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55篇
预防医学   25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24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背景:对立违抗障碍(ODD)以对抗等行为为特征,常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并存。有研究报道ADHD合并ODD比单纯ADHD有更广泛的损害;有研究认为血清低5-羟色胺水平可能与ADHD的攻击性行为有关,国内报道较少。目的:探讨ADHD合并ODD的临床特征及与5-羟色胺的关系。设计:2002—06/2003—05以伴有和不伴有ODD的ADHD患儿为研究对象的对照性研究。单位: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对象:研究对象来源于2002—06/2003—05在中南大学儿童精神卫生专科门诊就诊的7-14岁ADHD患儿共61例(男53例,女8例),按DSM-Ⅳ关于对立违抗障碍的症状学标准,将ADHD儿童分为不伴ODD组(n=33,ADHD组)和伴ODD组(n=28,ADHD+ODD组)。方法:由患儿父母(n=61)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由班主任(n=31)填写教师报告表(TRF),检测当日早餐被试者进不含巧克力、牛奶的正常饮食,空腹采静脉血2mL,用外标法定量测定5-HT浓度,采用LD-10AD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主要观察指标:伴有和不伴有ADHD儿童CBCL,TRF、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以及血清5-羟色胺水平差异。结果:经父母和教师评定,ADHD+ODD组在CBCL和TRF攻击性行为分量表、外向性行为问题及行为问题总分显著高于单纯ADH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8~3.76,P&;lt;0.05—0.01);ADHD+ODD组CBCL的焦虑/抑郁及内向性行为问题也明显高于ADH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7~2.35,P&;lt;0.05)。ADHD+ODD组的血清5-羟色胺水平[(327.01&;#177;164.84)μg/L]低于ADHD组[(451.11&;#177;250.89)μ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2,P&;lt;0.05)。结论:ADHD+ODD儿童在内、外向性问题和适应能力、注意力诸方面均有损害;攻击性行为和5-羟色胺降低可能是ADHD+ODD儿童冲动行为的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及汉族双相情感障碍(BPD)患者的冲动攻击行为与5-HTR1B rs6296 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共收集868 例BPD 抑郁发作期患者,根据民 族和有无冲动攻击行为分为4组:维吾尔族BPD 患者有冲动攻击行为组184例(男性92例、女性92 例)、无 冲动攻击行为组326 例(男性174 例、女性152 例),汉族BPD 患者有冲动攻击行为组112 例(男性50 例、 女性62 例)、无冲动攻击行为组246 例(男性134 例、女性112 例)。采用修改版外显行为攻击量表(MOAS) 对入组患者评估。通过PCR直接测序法对rs6296基因多态性进行鉴定。结果 汉族BPD患者有冲动攻 击行为组与无冲动攻击行为组5-HTR1B rs6296 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维吾尔族有冲动攻击行为组与无冲动攻击行为组5-HTR1B rs6296 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 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汉族BPD患者冲动攻击行为与5-HTR1B rs6296 基因多 态性无相关性。维吾尔族BPD 患者冲动攻击行为与5-HTR1B rs6296 基因多态性有相关性。等位基因G 可能增加维吾尔族BPD 患者的冲动攻击行为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精神病患者往往会发生攻击行为。行为医学认为,攻击是基于愤怒、敌意、憎恨和不满等情绪,对他人、自身和其他目标所采取的破坏性行为[1]。精神病患者的暴力冲动行为具有突发性、冲动性、盲目性等特  相似文献   
14.
了解澳门内地大学生自恋人格和攻击性的特点及其关系,为学生管理和高危事件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澳门广州两地大学生共2 195名(澳门科技大学内地籍学生927名,澳门籍学生442名;广州大学学生826名),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其自恋人格和攻击性.结果 澳门内地大学生优越感、自我钦羡和显性自恋总分均高于澳门本地学生和广州大学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2.129,14.687,10.241,P值均<0.05);攻击性各维度,澳门内地大学生与广州大学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澳门内地大学生敌意与隐性自恋总分,指向自我攻击性与易感质、隐性自恋总分相关系数均>0.4,敌意与易感质相关系数>0.5(P值均<0.05).澳门内地大学生中易感质和特权感均能预测攻击性各维度(P值均<0.05).结论 在澳门内地大学生中,易感质和特权感能预测攻击性各维度.学校应引导学生形成良好人格,正确认识失败和挫折,减少攻击性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验态度接种对青少年态度改变的影响。方法:整群抽取某校初二4个班的学生225名,测查安乐死态度,筛选113名对安乐死持反对态度的初二学生,按班级分为4组,每组约30人,分别接受不同的态度干预处理,两周后再次测查安乐死态度,探讨态度干预对青少年安乐死态度改变的影响。结果:在对待安乐死的态度上,干预后的各组被试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F=26.180,P0.001),事后检验表明,态度接种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态度接种组比对照组更倾向于保持原有态度;强烈攻击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对照组更倾向于保持原有态度;对照组与组合干预组差异不显著。结论:态度接种有助于青少年维护原有态度、抵制态度改变,态度接种组更加坚信自己原有态度的正确性,而且,这种影响效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春节已过,惊蛰将至,北方进入春耕大忙季节,农资消费市场将持续升温。近日,笔者在山西省消费者协会了解到,目前,广大农资消费者春耕期间农资消费要做到"五注意"。一要注意做到按需购置消费农资,切忌铺张浪费。建议农资消费者根据耕种、养殖的实际需求制订农资购置计划,不要被商家的促销打折活动所左右,切莫贪图便宜冲动消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遭受患者攻击的现状。方法:采用攻击行为发生情况感知量表(POPAS)对本市140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其感知的因素。结果:140名研究对象感知发生频率最高的5种攻击行为:普通语言攻击(喊叫,咒骂)、身体轻微暴力(推搡,踢打)、被动攻击(易激怒,抵抗)、侮辱性攻击(辱骂)、患者自身轻微暴力(头撞墙等)。性别、职称、工作年限,共同影响对攻击行为感知情况总变异为28%。结论:男护士在感知攻击行为多于女护士,而高职称及超过5年工作年限的护士能更易感知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电子游戏影响个体发展的相关理论, 回顾了近年电子游戏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电子游戏可能会对个体学习和健康产生影响。暴力电子游戏会增加个体攻击行为, 动作类电子游戏能够促进个体认知能力的发展, 教育类游戏可以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亲社会电子游戏能够降低个体攻击行为, 提高个体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9.
据Soland MA 2013年3月26日[Plos ONE,2013,8(3):e60461]报道,美国维克森林浸礼会医学中心再生医学研究所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修改了一种干细胞,使其表达一种常见疱疹病毒的蛋白质,从而能躲避免疫系统攻击,大大提高了存活率。受伤或病变组织因此能争取更多时间发挥自身愈合能力,得以治愈。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职场中攻击事件的大量出现,职场中的攻击行为开始受到广大学者们的共同关注[1]。已有的职场攻击行为研究多集中在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却忽视了职场中同样存在的另外一种隐性的攻击形式,即关系攻击。本文的目的在于提出"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