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已婚男性性病患者心理障碍与调适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病是一组特殊的疾病,其发病与道德、伦理、法律有着密切的关系,易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严重时可产生恐惧或抑郁情绪。这些心理障碍影响着性病的康复。作者通过自制调查表随机对性病门诊就诊者心理状态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性病患者可出现焦虑情绪、负罪感、恐惧感、悲观绝望心理、疑病心理、享乐心理及被社会遗弃感等心理障碍,通过心理调适可降低心理障碍的出现。本项研究结果提示注重性病的病原体治疗的同时还应重视性病患者心理障碍的调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女性尖锐湿疣患者(CA)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的特点以及心理干预措施对CA患者两种焦虑的影响。方法:随机入选初发及复发女性CA患者各60例,通过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 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cale STAI-S)分别评定并分析患者的状态焦虑分(state-AI,S-AI)及特质焦虑分(trait-AI,T-AI)。对S-AI或T-AI评分大于或等于55分的CA患者实施以疾病认知及心理疏导相结合的心理干预措施。每周1次,共4次。结果:1.初发组和复发组均有60%的患者存在着异常焦虑状态。2.初发组S-AI及T-AI的评分均值分别为56.65±7.76、52.28±6.44,而复发组分别为49.95±8.68、53.17±7.71。初发组S-AI评分均值明显高于复发组(<0.05)。3.心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I及T-AI的平均分均较基线时显著性下降(<0.05),且复发组的状态焦虑改善优于初发组(<0.05)。结论:初发及复发的女性CA患者较高比例地存在着焦虑状态,且状态焦虑及特质焦虑程度较高;实施以疾病认知及心理疏导相结合的心理干预措施均能有效改善其状态焦虑及特质焦虑。  相似文献   
13.
吸食及静脉注射海洛因过量致死者时有发生,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社会问题.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此类悲剧发生.有幸即时送到医院抢救成功者极少,为此我们报道两例抢救成功静脉注射海洛因中毒性脑病患者的影像学改变与临床随访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6例伴精神行为症状的痴呆患者随机入组,双盲对照治疗8周,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记录用药量。结果 氟哌啶醇组和利培酮组的最高平均治疗剂量分别为(2.5±1.0)mg/d和(1.2±0.6)mg/d;治疗后痴呆病理行为评定表减分率>30%者分别为84%和8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和21%,合并应用安坦频度分别为19%和6%;两组不良反应的差异以第4周最为明显,利培酮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较低剂量氟哌啶醇或利培酮可以显著改善BPSD,利培酮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优于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15.
氟伏沙明联合利培酮治疗强迫症29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少慧  胡晓华 《医药导报》2011,30(11):1457-1458
目的探讨氟伏沙明联合利培酮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口服氟伏沙明联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28例,单用利培酮治疗。氟伏沙明起始25 mg&#8226;d-1,剂量范围100~250 mg&#8226;d-1;利培酮起始0.5 mg&#8226;d-1,剂量范围1~3 mg&#8226;d-1。均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末采用Y BOC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2,4,8周末,治疗组Y BOCS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2,4,8 周末,治疗组临床显效分别为0,2,15例,对照组分别为0,0,7例。结论治疗8周后,氟伏沙明联合利培酮治疗强迫症疗效优于单用氟伏沙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齐拉西酮对于不同病程的抑郁症的增效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病程少于等于24个月的抑郁症患者(甲组)110例随机分别给予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甲组单用组)和齐拉西酮合并艾司西酞普兰(甲组合用组)治疗,观察12周;选取病程大于24个月的111例抑郁症患者(乙组)随机分别给予单用艾司西酞普兰(乙组单用组)和齐拉西酮合并艾司西酞普兰(乙组合用组)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8、12周分别用汉密尔抑郁量表(HAMD)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疗效,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结果 (1)甲组单用组和合用组HAMD评分从治疗后第1周末开始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且两组HAMD评分在治疗各时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乙组单用组HAMD评分在治疗后第2、4、8、12周末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 <0.05,P<0.01);而合用组在在治疗后各时点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后合用组HAMD评分各时点均低于单用组(P<0.05,P<0.01).(2)治疗后第12周末乙组两组有效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3)甲组单用组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合用组少(P<0.01),两组在头痛头昏、焦虑激越、肝功能异常、恶心呕吐、便秘方面,合用组明显高于单用组(P<0.05,P<0.01);乙组单用组与合用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病程较短(少于等于24个月)的抑郁症患者,建议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病程较长(大于24个月)的患者,建议将齐拉西酮作为增效剂与艾司西酞普兰合用.  相似文献   
17.
对四川5.12地震伤员的心理救援及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精神科医护人员为地震伤员实施心理救援的途径、工作流程、人员配备问题。方法:精神科医护人员以心理治疗师的身份参与综合医院对地震伤员的治疗工作,针对伤员的不同心理状况提供心理干预。主要采用一般性心理治疗技术及哀伤辅导、创伤叙事、稳定化等创伤处理技术。结果:躯体损害越重,亲人丧失越多,心理状况越差。主要心理问题包括与地震有关的恶梦、闪回、闯入性记忆,情绪惊恐、紧张,睡眠障碍,对未来的担忧。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地缓解伤员的各种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奥氮平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社会功能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和奥氮平组,每组40例,进行为期12周的开放性、对照研究。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以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价临床疗效和社会功能,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同时进行实验室监测。结果:最终有67例患者纳入分析,帕利哌酮组35例,奥氮平组32例。治疗12周末时,两组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帕利哌酮组和奥氮平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7%和87.5%,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治疗2周末,帕利哌酮组PANSS各项减分率下降更明显,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周末,两组PSP值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1),帕利哌酮组提高更明显,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帕利哌酮组体质量的增加较奥氮平组少(P<0.05)。结论:帕利哌酮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奥氮平相当,且起效快、安全性高,能有效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9.
238例共患躯体疾病老年精神障碍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探讨共患躯体疾病的老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 方法:调查2 38例共患躯体疾病的精神科老年患者及16 7例未共患躯体疾病者的有关情况。 结果:2 38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共患躯体疾病5 18例种,平均(2 .18±0 .81)例种,各种精神障碍共患躯体疾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共患躯体疾病组精神障碍的近期疗效明显低于非共患疾病组。 结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共患躯体疾病存在着普遍性,老年精神科工作中应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20.
奎硫平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奎硫平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应用奎硫平治疗30例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副反应量表 (TESS)分别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8周总体有效率分别为16.7%、93.3%、93.3%.不良反应有嗜睡5例,头晕2例,随意运动不能、震颤、静坐不能、直立性低血压各1例.结论:奎硫平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