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5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8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50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840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703篇
内科学   296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108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482篇
预防医学   201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514篇
  4篇
中国医学   93篇
肿瘤学   6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56篇
  1984年   63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方法检测婴儿尿液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水平对婴儿HCMV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FQ-PCR检测348例临床疑似HCMV感染婴儿尿液中HCMVDNA水平。同时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婴儿血清HCMV-IgM抗体。在尿液HCMVDNA检测阳性患儿中比较血清HCMV-IgM抗体检测阳性与阴性患儿尿液中HCMVDNA拷贝数差异。结果FQ-PCR检测尿液HCMVDNA的阳性率为41.74%,CLIA检测婴儿血清HCMV-IgM抗体的阳性率为19.83%。2种方法对HCMV感染诊断的符合率为76.7%。前者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后者(χ^2=69.44P〈0.01)。在尿液HCMVDNA检测阳性患儿中,IgM抗体阳性组尿液HCMVDNA拷贝数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FQ-PCR检测尿液HCMVDNA是早期诊断婴儿HCMV感染的敏感有效的方法。HCMV感染婴儿尿液中高HCMVDNA拷贝数与活动性HCMV感染密切相关;FQ-PCR方法检测尿液HCMVDNA水平对于判断是否为HCMV活动性感染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92.
BACKGROUND AND AIMS: Phospholipase D (PLD) hydrolyzes phosphatidylcholine and produces lipid second messengers. Although cellular PLD has recently been recognized as an important signal-transmitting enzyme, the role of PLD in pathophysiologic conditions is largely unknown. In particular, the regulation of PLD in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has not been previously investigated.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lucidate the role of PLD in experimental colitis. METHODS: Rats were intracolonically administered acetic acid and assessed for mucosal damage, mucosal PLD activity, mucosal myeloperoxidase activity, mucosal chemiluminescence and luminal concentration of leukotriene B4. Acetic acid treatment induced acute mucosal injury that was maximal at 24 h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Mucosal PLD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elevated and correlated with mucosal damage. Chemiluminescence in colitic mucosa was inhibited by the addition of ethanol which suppresses the formation of phosphatidic acid catalyzed by PLD.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PLD is activated in experimental colitis in rats and that PLD may play a role in mucosal damage induced by reactive oxygen metabolites.  相似文献   
993.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应用化学发光标记免疫法联合检测五项肿瘤标志物对肝脏疾病的癌变诊断价值进行评估。方法用化学发光标记免疫法对肝癌组56例、肝硬化组40例、肝炎组47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的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肿瘤相关糖类抗原CA199、CA125和铁蛋白进行联检。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肝硬化组和肝炎组AFP、CA199、CA125和SF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均高于转移性肝癌(P〈0.05)。结论应用多项指标联检对肝脏疾病的癌变(尤其是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可达95%以上,同时对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有很好的鉴别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预处理脂血标本前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的变化。方法:将28名正常人组和20例脂血组的血清分两份,一份直接测定,另一份用95g/LPEG液处理标本后,再以放射免疫法测定FT3和FT4。结果:正常人组PEG处理前后,FT3和FT4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脂血标本组用PEG处理前FT3和FT4检测结果显著高于PEG处理后(P〈0.001)。结论:正常情况下,PEG处理标本不影响FT3和FT4检测。标本经PEG处理后,去除脂质、甲状腺激素自身抗体的干扰,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检测重庆市静脉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新近感染状况并计算HIV发病率。方法收集重庆市两个监测哨点自1999—2006年以来的监测样本共计4711份,通过酶联免疫和蛋白印迹实验检测出HIV-1感染的样本,再应用Ig—G—捕获HIV-1 BED-发病率酶联方法(BED—CEIA),检测其中的新近感染样本,进而估算该人群的HIV-1发病率。结果共检出HIV-1阳性样品130份。哨点A 2001—2005年HIV感染率分别为0.73%、2.02%、1.54%、2.96%、2.80%,发病率分别为0.57%、0.93%、0、1.24%、1.68%;哨点B 2004—2006年HIV感染率分别为4.21%、9、96%、8.13%,发病率分别为0.95%、1.04%、0.90%。虽然两个哨点在发病率方面都有起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率与发病率变化趋势一致。结论目前在重庆市监测哨点发现的HIV感染者大部分为既往感染者,发病率维持在较稳定的范围。  相似文献   
996.
C肽化学发光免疫诊断分析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特异、敏感的临床C肽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诊断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采用特异性的两株C—P单克隆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鲁米诺酶促增敏化学发光体系,利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结果:敏感度为0.02μg/,L;检测线性范围为0.02~20μg/L;多人次检测证实试剂盒批内变异均小于10%,分析间变异小于15%;与18μg/L人胰岛素原、2000mIU/L的人胰岛素无显著交叉反应。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稳定性强,检测范围宽,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适合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97.
丹酚酸抗氧化活性及其对DNA损伤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艳  李磊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4):448-449
目的探讨丹酚酸抗氧化活性及其对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运用自由基反应模型观察丹酚酸对二苯代苦味酰肼自由基(DPPH)和羟自由基的淬灭效应,使用邻菲罗啉(Phen)-CuSO4-VC-H2O2-DNA化学发光体系测定丹酚酸对DNA损伤的抑制作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丹酚酸的组成。结果丹酚酸水提物(AE)、乙酸乙酯萃取物(EE)、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物(RE)和对照维生素(VC)、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141.2,15.3,14.6,15.8和71.5μg/ml。化学发光体系中,丹酚酸的加入能明显抑制并延迟DNA损伤。AE、EE、RE抑制发光50%浓度(IC50)值分别为1 293.6,62.0,49.2μg/ml。丹酚酸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对羟自由基攻击的DNA损伤保护作用受丹酚酸组成和丹酚酸B含量的影响。结论丹酚酸属于预防型和断链型抗氧化剂,并可有效清除DPPH和羟自由基,对DNA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丹酚酸的抗氧化活性及对DNA损伤的保护作用与丹酚酸B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98.
化学发光法测定白果白蛋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果白蛋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对DNA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莲房原花青素和小牛血清蛋白为对照,分别采用邻苯三酚-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测定了白果白蛋白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硫酸铜-邻菲啉-抗坏血酸-双氧水、硫酸亚铁-鲁米诺-双氧水和硫酸亚铁-鲁米诺3个体系测定了白果白蛋白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双氧水-鲁米诺体系测定了白果白蛋白对体外双氧水的清除作用,采用硫酸铜-邻菲啉-抗坏血酸-双氧水-脱氧核糖核酸体系测定了白果白蛋白对体外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白果白蛋白具有较好的体外清除活性氧和保护DNA损伤的活性,但在硫酸亚铁-鲁米诺-双氧水和双氧水-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中表现出"促氧化"作用。结论采用化学发光体系衡量白果白蛋白的抗氧化活性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找到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测感染性腹泻粪便标本中诺如病毒的方法。方法用两种酶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北京地区婴幼儿腹泻和综合医院内成人感染性腹泻粪便标本中的诺如病毒,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作对照,评价这两种试剂盒。用两种试剂盒分别检测69份儿科病房标本和来自3家综合医院15份成人医院内感染性腹泻的粪便标本中诺如病毒;其中5份儿科病房和15份成人病房的粪便标本还同时进行了RT-PCR检测。结果84份粪便标本中,试剂盒甲的诺如病毒检出率为20.2%(17/84),试剂盒乙的诺如病毒检出率为36.9%(31/84);两种试剂盒的符合率为73.8%(62/84),但试剂盒乙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试剂盒甲(P<0.01)。在应用了RT-PCR检测的20份标本中,阳性率为55.0%(11/20)。试剂盒甲与RT-PCR检测结果相比,检出率明显低于RT-PCR(P<0.05),试剂盒乙与RT-PCR检测结果相比,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家综合医院的成人标本中,每家医院都有2份或2份以上送检标本诺如病毒检测阳性,结合临床诊断可判定为诺如病毒医院内感染暴发。结论酶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感染简便易行、利于推广,试剂盒乙可以替代RT-PCR方法应用于临床。3家综合医院都存在诺如病毒医院内感染的暴发。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有机锗(Ge-132)对健康成人白细胞吴噬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人全血化学发光法测定Ge-132相当于在全血中所测定血浆浓度中Ge元素含量的:①10、1000、2000倍时白细胞的化学发光值;②10倍加5μg氢化可的松时白细胞的发光值。结果:①Ge-132对应的锗量在低于所测定血浆浓度锗量的100倍时,对白细胞的吞噬氧化活性具有显著激发作用,而Ge-132在高于所测定血浆浓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