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8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137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99篇
预防医学   17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57篇
中国医学   124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01.
丁鸿  徐芳芳  杜慧  张欣  徐冰  吴云  王振中  肖伟 《中草药》2021,52(19):5836-5844
目的基于决策树算法,深入挖掘热毒宁注射液金银花青蒿醇沉过程(金青醇沉)数据并探究潜在生产规律,提升该过程质量控制水平。方法依托数字化中药提取工厂数据平台收集205批金银花和青蒿浸膏(金青浸膏)历史数据并整合成数据矩阵。将数据集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后分别采用分类与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s,RF)和TreeNet算法建立金青醇沉过程模型,比较各模型性能并基于历史数据划分关键变量控制范围。结果 RF和TreeNet模型性能较好且性能接近,综合各模型分析结果得出醇提罐料液比及金银花浓缩收率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对重要变量进行依存度分析并优选批次,并以优选批次的金银花分配浸膏质量及加醇量做控制图,密度为1.11 g/cm3的金银花浸膏分配控制范围为557.92~639.62 kg,加醇量的控制范围为3.370~3.828 m3;密度为1.12 g/cm3的金银花浸膏的控制范围为540.4~616.9 kg,加醇量的控制范围为3.317~3.859 m~3。结论决策树算法建立的金青浸膏醇沉过程模型能够有效地挖掘潜在的生产过程规律,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2.
金银花为一种常用的中药,临床使用十分广泛,目前约500多种中药制剂使用了金银花,其中超过70%的感冒中成药和抗感染中成药中都含有金银花[1]。研究发现,金银花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抗癌、保护肝脏、抗氧化和镇痛等各种作用[2]。炒金银花金银花的炒黄炮制品。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构建快速定量测定金银花中提取液的方法。方法: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存在于金银花中的绿原酸含量进行快速测定,并对其紫外光谱进行定性测量并分析,将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的最佳绿原酸含量相关性波长选出,从而建立定量分析公式。结果:与绿原酸含量相关的最佳紫外光谱波长点在294nm,定量分析公式为C=2.739109A-0.12827(n=20,r=0.993,A为吸光度);绿原酸的测量含量与预测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的定量测定十分准确、简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4.
该文整理了迄今为止国内外有关忍冬属5种药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结果。5种药材均含有有机酸类(绿原酸)、黄酮类(木犀草苷)、三萜皂苷类、环烯醚萜类、挥发油类物质,均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保肝、调节免疫等药理作用。5种药材所含的主要药效成分和药理作用没有明显区别。不同化学成分具有某些相同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05.
《首都医药》2014,(15):14-14
7月11日至13日,“金银花通地药材鉴别与特性学术交流”活动在河南新乡举办。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建立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ibar○R 250-4.6 HPLC column,Purospher R STAR LP RP-18 endcapped(5μm)(Merck KGaA,64271 Damstadt,Germany),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9∶91),检测波长为327nm,流速为1ml/min,柱温为35℃。结果绿原酸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5.35-53.5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44%,RSD%=0.26%(n=6)。结论本研究操作简便、快速、可行性高,可有效控制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中绿原酸的含量,为生产及流通控制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人工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金银花幼苗的生理适应性反应,为揭示金银花植株的抗旱机制以及抗旱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金银花幼苗,检测幼苗体内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 10%、20%和30%PEG处理幼苗后120 h MDA含量分别高出对照组20.31%、28.12%和36.72%,随着PEG浓度升高,MDA含量逐渐增加。SOD、POD、CAT和APX活性总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各种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速率不同,CAT于干旱胁迫后立即开始启动,SOD、POD于干旱胁迫后24 h启动,而APX于干旱胁迫后48 h开始启动。Pro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于处理后24 h开始增高,于处理后72 h达到峰值。结论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和胁迫的延长,金银花体内膜质过氧化严重,通过增加Pro、可溶性糖的含量以及保护酶系统来抵御干旱胁迫,保护酶启动顺序为CAT、SOD、POD、APX。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对不同来源的金银花类药材的抗菌活性进行研究,比较金银花和山银花的活性,根据研究结果为临床用药和原料生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测定不同来源对不同菌种MIC50。结果:抗菌活性:山银花〉金银花。  相似文献   
109.
凉茶并不算“茶”,而是中草药植物性汤饮,除了水和白砂糖外,多由凉粉草、鸡蛋花、布渣叶、菊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中药配料组成,当然不能乱吃“药”.常见的凉茶配料中,菊花、金银花、夏枯草以及甘草都属于清热药的范畴,药性偏凉,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利尿凉肝等功效,少量服用确实能起到消除湿毒的作用,但若服用过量,则“苦寒者必伤阴”.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对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测试β-淀粉样蛋白聚集抑制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对金银花干燥花蕾进行提取,并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法和制备HPLC法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NMR等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以姜黄素作为阳性对照来检测其中的木脂素类化合物(1~6)对Aβ_(1-42)聚集的抑制活性。结果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forsythialanside C(1)、urolignoside(2)、icariside E4(3)、(7R,8S)-erythro-7,9,9′-trihydroxy-3,3′-dimethoxy-8-O-4′-neolignan-4-O-β-D-glucopyranoside(4)、(7S,8S)-threo-7,9,9′-trihydroxy-3,3′-dimethoxy-8-O-4′-neolignan-4-O-β-D-glucopyranoside(5)、(7S,8R)-erythro-7,9,9′-trihydroxy-3,3′-dimethoxy-8-O-4′-neolignan-4-O-β-D-glucopyranoside(6),8-hydroxygeraniol-8-O-β-D-glucoside(7),kankanoside P(8),(2E,6Z)-8-(β-D-glucopyranosyloxy)-2,6-dimethyl-2,6-octadienoic acid(9),lamiuamplexoside C(10)。化合物1和2在20μmol·L~(-1)时的抑制活性分别为74.6%和85.2%,高于阳性对照姜黄素(62.1%)。化合物3~6表现出中等程度的Aβ_(1-42)聚集抑制活性。结论化合物1~3和7~10为首次从忍冬属中分离得到,并且研究表明苯骈二氢呋喃新木脂素糖苷类化合物C-4位与葡萄糖成苷后能明显提高对β-淀粉样蛋白聚集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