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2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69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75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185篇
内科学   257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576篇
预防医学   334篇
药学   489篇
  12篇
中国医学   107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目的探究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于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84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4例患者根据药物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美沙拉嗪治疗,试验组患者实施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FN-γ、IL-6、TNF-α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FN-γ、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试验组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共发生纳差、恶心、腹泻腹痛、皮疹4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是9.52%;对照组共发生纳差、恶心、腹泻腹痛、皮疹1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是26.1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3.81%,远低于试验组的9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实施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的效果良好,既能改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又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提升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2.
33.
健康快报     
喝酸奶可防辐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缓慢而隐蔽,电脑、手机、微波炉……现代生活中电磁辐射几乎无处不在。要如何减少这些危害呢?常喝酸奶是个不错的选择。酸奶富含益生菌及各种维生素,对人体肠道健康非常有好处,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益生菌联合标准三联疗法在根治幽门螺旋杆菌(Hp)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Hp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给予标准三联疗法,雷贝拉唑(20 mg,2次/d)+克拉霉素(500 mg,2次/d)+阿莫西林(1.0 g,2次/d),疗程2周;B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培菲康)2周+标准三联疗法2周,疗程共4周;C组:培菲康+标准三联疗法,疗程2周;D组:标准三联疗法2周+培菲康2周,疗程共4周。比较各组的Hp根除率。结果:C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结论:益生菌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价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纳入研究数据采用Rev Man 5.3软件处理。结果:共纳入22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14项RCT关于益生菌治疗活动期UC,12篇RCT关于益生菌治疗缓解期UC(4项同时观察两个时期)。其中11项显示了不良反应数目。系统评价结果:①益生菌组较安慰剂组治疗活动期UC诱导缓解率显著增高(OR=2.21,95%CI:1.31~3.71,P=0.003);益生菌合剂(VSL#3)对活动期UC诱导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2.31,95%CI:1.44~3.70,P=0.000 5);②益生菌组治疗活动期UC诱导缓解率与5-氨基水杨酸(5-aminosalicylic acid,5-AS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2,95%CI:0.49~1.36,P=0.44);③益生菌对缓解期UC复发率低于安慰剂组(OR=0.41,95%CI:0.21~0.78,P=0.007),与美沙拉嗪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④益生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结论:联合传统治疗基础上,益生菌治疗活动期UC较安慰剂可提高临床缓解率;其中VSL#3对活动期UC有效;对于缓解期UC,益生菌较安慰剂降低临床复发率,与美沙拉嗪效果相当;益生菌不良反应少,安全可信。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观察益生菌加清洁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平行对照研究方法,按照随机和监护人知情同意分为组1(n=31例)、组2(n=31例)、组3(n=34例),组1给予口服益生菌(布拉氏酵母菌散)+清洁灌肠+液体疗法、组2采用清洁灌肠+液体疗法、组3采用黄连素+液体疗法.结果 组1腹泻停止时间和体温恢复平均时间与组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0.55、0.48,均P>0.05),与组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69、1.72,均P<0.05);组2与组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05、1.11,均P>0.05).组1的治愈率高于组2(χ2=6.67,P<0.05)和组3(χ2=6.59,P<0.05),组2与组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1.79,P>0.05).结论 益生菌加清洁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研究益生菌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预防中效果。方法:取自我院收治的88例新生儿,随机数字划分为两组,甲组44例采用微量喂养,乙组44例采用益生菌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情况。结果:乙组NEC发生率明显少于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益生菌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可有效减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对于提高新生儿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深圳市石岩人民医院2013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奇偶数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三联疗法(奥美拉唑40 mg,2次/d+克拉霉素0.5 g,2次/d+阿莫西林1.0 g,2次/d)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生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1片/次,3次/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1年后,观察复发率。结果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18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84.0%;治疗组痊愈22例,显效25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9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治疗组复发率(6.7%)显著低于对照组(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6例(12.0%)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恶心2例,呕吐1例,头晕3例;治疗组有2例(3.3%)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恶心1例,头晕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效果良好,并可有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9.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可导致早期营养不良、生长受限,对以后的行为和认知产生影响,是目前新生儿科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喂养不耐受与早产儿胃肠功能不成熟、围生期窒息、感染等疾病因素相关。临床治疗常采用微量喂养,促胃肠动力药、口服益生菌等方法,但目前尚无统一的预防和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分析肠内外营养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8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将其均分为2组(n=40),对照组患者行美沙拉嗪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肠内外营养支持疗法,对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外营养治疗炎症性肠病效果明显,不良发生少,值得临床深入探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