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12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关白附和禹白附统称为白附子,为有毒中药。因历史原因至今仍有人将两者混淆,辨认不清。现从关白附和禹白附的历史沿革、产地、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化学成分、功效运用、炮制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2.
摘要:目的:挖掘中药白附子临床外用的配伍规律。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筛选一定年限内含白附子的临床外用文献,将得到的外用方剂使用Excel 2013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中药性味归经、剂型、用法的统计,并采用SPSS Modeler 14.1的Apriori算法进行高频中药关联规则分析,挖掘白附子临床外用配伍的应用规律。结果:入选129首方剂共含中药220种,较多使用解表药、活血化瘀药、化痰药及祛风湿药,如白芷、僵蚕、当归、红花、全蝎等,并以性温、平,味辛、苦、甘,归肝经药物居多。白附子外用方剂剂型、用法多样,常采用糊剂-外敷疗法。对白附子外用高频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15个高关联性中药组合,涉及面部疾病、痹症、炎症、疼痛等32种主治疾病,对面神经炎及黄褐斑所使用方剂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分别得到17、18个高关联性中药组合。结论:白附子在临床外治中常用于面部疾病面神经炎、黄褐斑的治疗并呈现出明显的中药配伍规律,可为白附子的临床应用及相关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94.
为了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和中药调剂人员的业务素质,介绍秦艽和龙胆、生草乌和生白附子、大血藤和鸡血藤等几种常见易混合的鉴别要点和方法,为临床选药用药提供必要的鉴别思路.  相似文献   
95.
小白附子汤治疗偏头痛7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小白附子汤治疗偏头痛76例,治愈24例,显效26例,有效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11%。  相似文献   
96.
目的比较白附子、银花、白芨、六月雪4味中药乙醇提取物祛黄褐斑作用的差异,选出作用最强的药材。方法以MTT法测定小鼠B16黑素瘤细胞增殖抑制率、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含量变化;采用多重比较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银花的浓度为62.5μg.mL-1,白芨、白附子各浓度(500、250、125、62.5μg.mL-1)均对B16鼠黑素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较强。白附子的浓度为250μg.mL-1或银花的浓度为62.5μg.mL-1对小鼠B16黑素瘤细胞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最佳。白附子的浓度为125μg.mL-1对黑素合成抑制作用最好。结论白芨与白附子可作为祛黄褐斑有效成分的候选药材。  相似文献   
97.
中药附子与白附子的正确调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子、白附子2味中药虽一字之差,但功效迥异。现就2味中药的来源、成分、药性、功效、主治和如何调配作一叙述。 1 2味中药的来源、成分、药性、功效和主治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侧根,主产四川。因加工手法不同,纵切去皮为黑顺片、横切为白附片或黄附片。其主要成分为乌头碱。药性:味辛、甘,性温有毒。  相似文献   
98.
张耀军 《国医论坛》2011,26(4):53-55
中药白附子为天南星科犁头尖属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Engl.的干燥块茎,主产于河南省禹州等地区,其味辛温,有毒。归胃、肝经。具有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之功效。用于中风痰壅、口眼喁斜、语言謇涩、惊风癫痫、破伤风、痰厥头痛、偏正头痛、瘰疠痰核、毒蛇咬伤等病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白附子木脂素化合物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TRAIL及其受体TRAIL-R1和TRAIL-R2表达的影响。方法:SGC-7901细胞在不同浓度组0.026~26μg.L-1的白附子木质素化合物中培养24 h后,用MTT法检测白附子木脂素化合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利用Hoechst33342/PI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采用RT-PC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白附子木脂素化合物对SGC-7901细胞TRAIL及其受体mRNA基因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组0.026~26μg.L-1的白附子提取物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7.35%,16.11%,27.18%和50.58%;且均导致细胞凋亡的改变;同时其TRAIL及其受体TRIAL-R1和TRAIL-R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白附子木脂素化合抑制了SGC-7901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TRAIL及其受体TRAIL-R1和TRAIL-R2有关。  相似文献   
100.
白附子生品及炮制品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