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1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85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87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32篇
中国医学   544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HPLC法测定山茱萸及知柏地黄丸中齐墩果酸、熊果酸的含量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徐德然  丁晴  王峥涛 《中草药》2002,33(11):996-997
知柏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处方基础上加黄柏、知母而成,治两尺脉旺、阴虚火动、午热骨蒸.  相似文献   
9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马鞭草中熊果酸的含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刘成红  刘云 《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2):916-918
目的:建立马鞭草有效成分熊果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提高2000年版《中国药典》现有的马鞭草质量标准。方法:Kromasil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柱温40℃,流动相甲醇-磷酸盐缓冲液(89:11),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10nm。结果:熊果酸在0.251-10.04μg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8.1%,RSD为1.0%(n=6)。结论:本法优于2000年版《中国药典》采用的薄层扫描法,适用于马鞭草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3.
不同山茱萸炮制品中熊果酸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山茱萸中熊果酸含量的影响。方法:薄层扫描法。结果:酒浸、酒蒸、酒炖等加酒炮制的样品中熊果酸含量均高于生品,并且其升高与样品中水分含量无明显关系。结论:炮制对山茱萸中熊果酸含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4.
熊果酸诱导B16黑色素瘤细胞分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熊果酸(UA)诱导B16黑色素瘤细胞的分化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UA对B1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并以形态学、黑色素含量、酪氨酸酶活性和体内致瘤能力变化为指标,观测UA对B16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结果 用4~64μM的UA作用于肿瘤细胞,可见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MTT法测得UA作用B16细胞12、24和48 h的IC50分别为58.05、35.13和12.17μM.UA对B16细胞有较强的分化诱导作用,表现为UA作用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出现细胞核变小,规则,核浆比变小,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等细胞器丰富等变化;B16细胞黑色素颗粒生成能力明显增多(P<0.01 or 0.05)并伴有酪氨酸酶活性的升高(P<0.01).而B16细胞体内成瘤能力显著下降(P<0.05).结论 UA对B16细胞有分化诱导作用,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5.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胃宝中熊果酸的含量。方法采用ODS C18柱(5μm,4.6×250m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醋酸铵(70:16:14:0.5),检测波长为210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室温。结果熊果酸在1.2μg-8.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方法的回收率为97.45%,RSD为1.30%(n=5)。结论该方法能准确可靠地进行含量测定,能够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含量。  相似文献   
96.
HPLC法测定新疆鼠尾草三萜有效部位中熊果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新疆鼠尾草以三萜为有效部位的熊果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检测浸膏中熊果酸的含量,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乙酸—三乙胺(85:15:0.03:0.06):甲醇=70:30,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10nm,柱温30℃。结果:HPLC法测得熊果酸的线性范围为Y=447684X-7680(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84%,RSD=1.69%(n=6)。结论:HPLC法测定熊果酸含量,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为新疆鼠尾草以三萜为有效部位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7.
乌梅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免疫调节作用初探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体外抗肿瘤及体内免疫调节试验结果表明,乌梅具有抑制人原始巨核白血病细胞和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山茱萸及其制剂中熊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立华  闫光军 《中成药》1995,17(7):9-11
应用3种方法:薄层扫描法、薄层比色法、薄层限量法,分别测定了杞菊地黄丸中熊果酸的含量。其中薄层扫描法为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法,即药典中山茱萸和六味地黄刃中熊果酸的含量测定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同样适用于杞菊地黄丸中熊果酸的含量测定,但受仪器、展开剂、显色剂等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仪器不普及,基层单位难以实施。薄层比色法操作繁琐、精密度差、结果不稳定;而薄层限量法可准确定量、不用仪器,操作简  相似文献   
99.
六味地黄丸体外释放度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王义海  陈建国 《中成药》1995,17(9):9-10
模拟胃肠环境,利用分光光度法及薄层扫描法对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及熊果酸进行体外释放度的测定,并在威布尔概率纸上作图求得丹皮酚的T50、Td。熊果酸不溶出。  相似文献   
100.
浙江山茱萸饮片质量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张海珍  章崇仪 《中成药》1995,17(9):18-19
应用薄层扫描法,以熊果酸对照品为标准考察了浙江省山茱萸饮片中熊果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样品含量均低于中国药典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