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2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214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225篇
预防医学   406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29篇
  3篇
中国医学   202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研究新型灭螺药物氯代水杨胺(LDS)对湖北钉螺组织中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了解其灭螺机理。方法:实验组用浓度为0.1g/L的LDS浸杀法处理湖北钉螺3h、6h、12h、24h后,解剖钉螺获取软体;阴性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分别用曝气水和浓度为0.1g/L的氯硝柳胺(WPN)对湖北钉螺进行相同处理后,检测各组钉螺软件组织匀浆的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延胡索酸酶活性;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乙酰胆碱酯酶(AchE)、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一氧化氮合酶(NOS)、三磷酸腺苷酶(ATPase)、葡萄糖-6-磷酸酶(G-6-PD)、酚氧化酶(PO)活性。结果:LDS处理24h后,与阴性和阳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变化的酶是延胡索酸酶、SDH、ATPase、AchE、AKP和PO;活性减弱的酶是CCo、G-6-PD、NOS;活性增强的酶为LDH、ACP。LDS作用3h、6h、12h、24h过程中,先上升后下降的酶为GPT、GOT、SOD。结论:LDS对湖北钉螺大部分酶活性的影响与WPN基本一致,但对部分酶活性的影响程度与WPN有所差别,如CCo、G-6-PD、NOS、LDH、ACP、SOD。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评价放线菌黑色浅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nigrogriseolus XD 2⁃7)代谢产物储存稳定性及其分离纯化产物实验室杀螺活性,并初步探讨其杀螺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黑色浅灰链霉菌发酵上清液,将其于-20 ℃、4 ℃和28 ℃无光照条件下放置10 d后,测定其72 h浸杀灭螺效果;将发酵上清液置于100 ℃水浴中煮沸30 min后恢复至室温,测定其72 h浸杀灭螺效果;用浓盐酸和氢氧化钠调节发酵上清液pH值为4.0、6.0和9.0,室温下静置12 h,再调节发酵上清液pH至7.0,测定其72 h浸杀灭螺效果。用大孔树脂、硅胶和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依次对黑色浅灰链霉菌发酵产物进行4次分离纯化,将最终分离纯化产物配置成10.00、5.00、2.50、1.25 mg/L和0.63 mg/L浓度药液,测定其72 h浸杀灭螺效果。各实验设立空白对照组以脱氯水处理,阳性对照组以0.10 mg/L氯硝柳胺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经纯化代谢产物浸泡后钉螺软体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和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含量。结果 黑色浅灰链霉菌发酵上清液在-20 ℃、4 ℃和28 ℃无光照条件下放置10 d后,原液及稀释10、50倍药液浸杀钉螺72 h,钉螺死亡率均为100.00%(30/30);经100 ℃煮沸30 min后,原液及稀释10、50倍药液浸杀钉螺72 h,钉螺死亡率均为100.00%(30/30)。发酵上清液在pH值为4.0、6.0条件下存储12 h后浸杀钉螺72 h,钉螺死亡率均为100.00%(30/30);在pH值为9.0条件下存储12 h后浸杀钉螺72 h,钉螺死亡率为33.33% (10/30,[χ2] = 30.000,P < 0.05)。发酵上清液最终分离纯化产物100.00%(30/30)杀死钉螺所需最低浓度为1.25 mg/L。以0.10 mg/L和1.00 mg/L浓度最终分离纯化产物处理钉螺后,钉螺软体组织中AT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F = 7.274,P < 0.05),ADP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2.485,P > 0.05)。结论 黑色浅灰链霉菌代谢产物中杀螺活性成分可在-20 ℃、4 ℃和28 ℃条件下稳定储存10 d,且耐热、耐酸而不耐碱,其杀螺机制可能是使钉螺能量代谢发生紊乱而死亡。  相似文献   
53.
1979~1984年在湖北西部进行肺吸虫第一中间宿主调查时发现湖北小豆螺和中国哈氏螺携带有肺吸虫幼虫,其自然感染率分别为0.2%(1/484)和0.32%(5/1558)。证实为斯氏肺吸虫第一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54.
湖北地区三级医院2002~2005年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大肠埃希菌(EC)的耐药性及流行趋势,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方法采用WHONET4—5.0软件对2002-2005年湖北地区17所三级医院成人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的7435株EC的耐药性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湖北地区EC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持平或略有上升,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90%~92%,对亚胺培南100%敏感;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检出率逐年上升。结论湖北地区EC的耐药情况仍十分严重,应对EC行耐药性动态监测并及时公布结果,以指导临床用药及控制耐药菌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分析2005~2019年湖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9年湖北省HFRS的疫情资料和鼠监测资料,开展描述性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湖北省2005~2019年HFRS年平均发病率为0.56/10万,发病高峰为每年5~7月、11月至次年1月,2016年以后病例数上升明显,病例以男性、农民为主,35~69岁人群占79.93%,其中60岁及以上的占27.75%(1354/4879)。2019年湖北省HFRS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地市为潜江市(6.21/10万)、天门市(4.01/10万)、荆州市(3.01/10万)、仙桃市(2.28/10万)和荆门市(2.04/10万)。发病率和鼠密度呈正相关(r_s=0.57,P<0.05)。结论近年来湖北省HFRS疫情有所回升,应重点关注潜江市、天门市和荆州市等江汉平原地区和60岁及以上人群,开展"监测、健教、灭鼠、免疫"并重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回顾性分析湖北地区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核酸检测结果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间的差异,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定84 611名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分为0~、10~、20~、30~、40~、50~、60~、70~和80~共9个年龄段组,每个年龄段又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将每组各个受检者的2019-nCoV核酸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部受检人群2019-nCoV核酸的阳性率为5.33%,以仅N基因阳性为主,占全部阳性病例的比重为66.42%。2019-nCoV核酸阳性率随着受检者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高,峰值出现在60~年龄段。女性2019-nCoV核酸整体阳性率(6.21%)明显高于男性(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是20~60岁年龄段的女性2019-nCoV核酸阳性率比男性高(各年龄段组内女性与男性比较,均P<0.05)。结论:2019-nCoV核酸阳性率与年龄、性别相关,20~60岁女性比男性更易感染,70岁以前2019-nCoV核酸阳性率随受检者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高。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分析湖北地区泌尿系结石化学成分的构成,为本地区结石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结石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对2011年11月~2012年8月期间收集到的湖北地区泌尿系结石232例进行成分分析。结果:232例结石中,各成分的检出率为:一水草酸钙(COM)85.34%,二水草酸钙(COD)62.93%,碳酸磷灰石(CA)24.14%,无水尿酸(UA)12.93%,二水磷酸氢钙(PH)4.31%,磷酸铵镁(MAP)6.90%,黄嘌呤1.29%,胱氨酸(CYS)1.29%,方解石0.86%,尿酸铵(AU)0.86%。含草酸钙成分结石86.21%,含磷酸钙成分结石28.45%,含磷酸铵镁成分结石6.90%,含尿酸成分结石13.79%,含胱氨酸成分结石1.29%。混合成分结石181例(78.02%),尿路结石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3.14:1。结论:湖北地区泌尿系结石以混合性结石为主,COM检出率最高,其次为COD。结石成分分析对于结石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目的:了解湖北省部分基层医院哮喘防治现状,为提高哮喘人群防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2002年5月~2007年5月以哮喘专科门诊为中心,采用统一设计的表格、问卷及必要的检查进行哮喘防治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湖北省部分基层医院哮喘住院率为32%,存在对无感染指征滥用抗生素现象(100%),而吸人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缓释茶碱类药物使用较低,分别为12%、24%、26%,对缓解期的治疗缺乏必要的重视或者根本不予治疗(7%),肺功能检测率低(11%),几乎没有自备峰流速仪进行呼气峰流速(PEF)值测定,经规范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处于近年最佳状态.结论:调查结果基本反映了湖北省部分基层医院哮喘防治现状,表明基层哮喘防治现状十分严峻,要提高基层医院哮喘防治水平,必须加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60.
目的了解E-选择素(E-selectin)基因多态性在湖北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及其在不同种族中的分布的差异.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165名正常汉族人E-选择素基因型并与其他种族的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E-选择素基因型以AA型发生频率最高(92.7%),这种基因多态性分布在男女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其他种族比较发现,不同种族间E-选择素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湖北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在不同种族间分布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一些疾病在不同种族间的发病率和临床表现存在显著不同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