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983篇
  免费   7679篇
  国内免费   7504篇
耳鼻咽喉   389篇
儿科学   1565篇
妇产科学   1050篇
基础医学   8942篇
口腔科学   1495篇
临床医学   15011篇
内科学   14631篇
皮肤病学   1164篇
神经病学   3106篇
特种医学   236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8篇
外科学   5884篇
综合类   38465篇
预防医学   8087篇
眼科学   1315篇
药学   19788篇
  158篇
中国医学   14095篇
肿瘤学   4612篇
  2024年   1121篇
  2023年   3591篇
  2022年   3163篇
  2021年   3756篇
  2020年   3492篇
  2019年   4514篇
  2018年   2210篇
  2017年   4067篇
  2016年   4101篇
  2015年   4735篇
  2014年   6725篇
  2013年   6535篇
  2012年   8547篇
  2011年   9353篇
  2010年   8703篇
  2009年   8549篇
  2008年   8720篇
  2007年   7406篇
  2006年   7025篇
  2005年   6688篇
  2004年   5374篇
  2003年   4226篇
  2002年   3625篇
  2001年   3288篇
  2000年   2619篇
  1999年   2084篇
  1998年   1541篇
  1997年   1269篇
  1996年   1045篇
  1995年   898篇
  1994年   753篇
  1993年   410篇
  1992年   409篇
  1991年   408篇
  1990年   308篇
  1989年   296篇
  1988年   199篇
  1987年   136篇
  1986年   106篇
  1985年   76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71.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5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采用单双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9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炎琥宁治疗。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CRP、IL-6水平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CRP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7%(77/79),高于对照组的72.15%(5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可有效减轻患儿的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2.
张莲  杨崇康  罗启鹏  刘佳  陈严平  沈勇 《中草药》2020,51(3):588-593
目的对毛茛科乌头属药用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乌头干燥的茎叶用甲醇回流提取,所得的浸膏用1.5%HCl溶解,醋酸乙酯萃取得总粗提取物。粗提物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经光谱数据(~1H-NMR、~(13)C-NMR、MS)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乌头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羧基-吲哚(1)、corchoionol C(2)、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6′-棕榈酸酯(3)、松脂素(4)、(+)-N-formylnorglaucine(5)、oxoglaucidaline(6)、海罂粟碱(7)、(+)-cataline(8)、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9)、山柰酚-3-O-β-(2″-乙酰基)-半乳糖苷(10)、megastigmane(11)、山柰酚-7-O-α-L-阿拉伯糖苷(12)、山柰酚-3-O-β-D-吡喃木糖苷(13)、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4)、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15)。结论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的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5、6、8~15为首次从乌头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3.
74.
75.
目的探究小檗碱对脑出血SD大鼠脑水肿及血肿周围脑组织中低氧诱导分子-1α(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4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和小檗碱治疗组。采用注射未凝自体动脉血的方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小檗碱治疗组大鼠于造模后腹腔注射小檗碱溶液40 mg/kg,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血肿周围脑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并应用干湿比重法测定脑组织的含水量。结果 1脑出血组及小檗碱治疗组大鼠的HIF-1α、VEGF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小檗碱治疗组大鼠的HIF-1α、VEGF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脑出血组(P<0.05)。2脑出血后,HIF-1α和VEGF阳性表达率随时间延长进行性增加,并于术后72小时达到高峰;同一时间点,小檗碱治疗组大鼠HIF-1α、VEGF的表达明显低于脑出血组(P<0.05);HIF-1α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564,P<0.01)。3脑组织含水量呈进行性增加且于术后72小时达到高峰;同一时间点,小檗碱治疗组大鼠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脑出血组(P<0.05)。结论小檗碱可以显著减少脑出血后脑组织的含水量,降低血肿周围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促进脑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1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脑卒中组,根据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组(55例)、中度组(42例)及重度组(21例)。同时,根据患者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进展性脑卒中将其分为进展组(31例)和非进展组(87例)。分别于入院后第1、3、7、14天采集上述患者肘静脉血检测IL-6和hs-CRP水平。选取同期于本院查体健康者48例纳入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于体检当日清晨采集血液检测IL-6和hs-CRP水平。结果入院后第1、3、7、14天,脑卒中组患者血清IL-6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卒中组患者血清IL-6和hsCRP水平于入院后第1天达到峰值,后呈下降趋势,其中,重度组患者血清IL-6和hs-CRP峰值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1),中度组患者血清IL-6和hs-CRP峰值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P<0.01)。非进展组患者血清IL-6和hs-CRP水平于入院后第1天达到峰值,后呈下降趋势,进展组患者IL-6和hs-CRP水平随时间变化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均于入院后第7天达到峰值。在不同时间点,进展组患者血清IL-6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进展组(P<0.01)。结论 IL-6和hs-CRP可用于判断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预测脑卒中进展,可为脑卒中的防控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78.
《中国药房》2019,(4):518-522
目的:分离、鉴定黄皮种子中香豆素类化合物,并研究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方法:采用柱层析、反相硅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黄皮种子的香豆素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氢谱(1H-NMR)、碳谱(13C-NMR)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以阿卡波糖、阿维菌素为阳性对照,采用对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法和贝曼漏斗法分别对上述化合物进行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考察。结果:从黄皮种子中共分离鉴定出7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为7-羟基香豆素(Ⅰ)、黄皮呋喃香豆精(Ⅱ)、Lansiumarin-C(Ⅲ)、Claucoumarin A(Ⅳ)、ClausenalansiminA(Ⅴ)、(E,E)-8-(7-羟基-3,7-二甲基-2,5-二烯基)补骨脂(Ⅵ)、Dihydroindicolactone(Ⅶ)。在质量浓度为0.25 mg/mL时,化合物Ⅰ、Ⅲ、Ⅴ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分别为(32.4±1.9)%、(37.1±6.0)%、(39.5±1.1)%;在质量浓度为2.5 mg/mL时,化合物Ⅰ、Ⅳ的线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0.5%、47.9%。结论:香豆素类化合物Ⅰ、Ⅲ、Ⅴ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化合物Ⅰ、Ⅳ具有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其中,化合物Ⅲ、Ⅴ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化合物Ⅳ的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均为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79.
《中国药房》2019,(4):488-492
目的:探讨知母皂苷B对缺氧/复氧损伤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原代新生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经培养、鉴定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尼莫地平,10μmol/L)以及知母皂苷B低、中、高剂量组(1、10、100μmol/L)。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给予完全培养基1 000μL,给药组给予含相应药物的完全培养基1 000μL。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均采用氧糖剥夺/再灌注法复制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复氧后,采用比色法检测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DH)的相对释放率;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相对活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细胞中水通道蛋白4(AQP-4)、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LDH相对释放率以及AQP-4、IL-6、IL-1β、TNF-α的含量均显著升高,细胞相对活力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细胞中LDH相对释放率以及AQP-4、IL-6、IL-1β、TNF-α的含量均显著下降,细胞相对活力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知母皂苷B可明显降低细胞损伤程度、增强细胞活力,对缺氧/复氧损伤星形胶质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这种作用可能与其下调AQP-4和IL-6、IL-1β、TNF-α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