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47篇
  免费   1142篇
  国内免费   118篇
耳鼻咽喉   57篇
儿科学   47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516篇
口腔科学   39篇
临床医学   1083篇
内科学   510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734篇
外科学   199篇
综合类   2031篇
预防医学   633篇
眼科学   48篇
药学   716篇
  18篇
中国医学   199篇
肿瘤学   1587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309篇
  2022年   377篇
  2021年   405篇
  2020年   424篇
  2019年   376篇
  2018年   240篇
  2017年   334篇
  2016年   408篇
  2015年   437篇
  2014年   587篇
  2013年   484篇
  2012年   581篇
  2011年   500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374篇
  2008年   404篇
  2007年   311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髋脱位儿童髋臼容积的测量及意义。方法应用CT技术,测量正常组(34髋)和异常组(36髋)的髋臼容积、股骨头体积。结果正常组儿童的髋臼容积较脱位组明显增大,二者直线回归方程的截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髋关节脱位的患儿髋臼发育差,与股骨头呈现明显的不匹配;早期手法复位时髋臼容积可以作为测量指标。手术复位前也应了解髋臼容积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哮喘患者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深吸气量(IC)和呼气流速受限(EFL)的变化.方法 33名急性发作的COPD患者和哮喘13名患者通过定量气雾剂吸入400 μg沙丁胺醇,并于吸药前和吸药后20 min分别检测常规肺功能,并应用呼气负压(NEP)技术检测EFL.结果 33例COPD患者吸药前坐卧位均存在EFL,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仅1例坐位时EFL消失,其余32例坐卧位均仍存在EFL;13例哮喘患者吸药前坐位和(或)卧位均存在EFL,吸药后10例坐卧位EFL均消失,3例坐位EFL消失而卧位存在.26名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显示了IC明显的增加(△IC>15%).结论 对于COPD患者,评价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时,IC较FEV1、EFL的变化更加敏感;而哮喘患者EFL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出患者对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3.
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及其质量保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调强放射治疗是一种更先进的放射治疗方法,它通过使用计算机控制的先进治疗方式来改善剂量分布和肿瘤形状的适形度.调强放疗的质量保证是调强放射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4.
调强放疗治疗计划制定中的改进模拟退火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最佳笔形射束强度分布是调强放疗治疗计划制定中的关键部分,传统的方法以模拟退火算法为基础,文中采用了一种模拟退火的改进算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在求解的效率和质量方面都较前者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5.
伽玛线3DCRT和IMRT的临床设计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临床肿瘤放疗的1种特殊形式,即γ线立体适形放疗(3DCRT)和适形调强放疗(1MRT)的设计和临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6.
患者女,17岁.右耳听力进行性下降半年.偶有耳鸣,无搏动性:临床检查:鼓膜后见红色肿块。CT横断面和冠状面高分辨率CT(HRCT)显示:颈内动脉水平段明显迂曲、膨胀性扩大.鼓室内见软组织影,经下鼓室管与颅底外颈内动脉相连,下鼓室管扩大(图1)。增强横断位CT因部分容积效应鼓室内肿块强化显示欠清.MRI扫描:T1WI(图2A)和T2WI(图2B)在耳蜗外下方鼓室区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病变,  相似文献   
107.
脑利钠肽(BNP)是一个含32个氨基酸的多肽,是在心室容积扩张和室壁压力负荷过度时,由心室心肌细胞分泌的一种心脏神经激素,文献提示其可以作为监测心力衰竭(心衰)病情变化的一个观察指标。本研究对有气促和呼吸困难的128例患者进行BNP检测,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快速床边检测BNP与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8.
调强放疗(IMRT)它能够优化配置射野内各射束的权重,使各剂量区剂量分布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靶区的实际形状一致。计划靶区(PTV)内的剂量分布更均匀。如果需要,在PTV边缘可以同时形成非常陡的剂量梯度。这意味着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受高剂量的辐射的体积将显著减少,从而可以较大幅度的增加肿瘤剂量或减少正常组织的受量提高肿瘤控制率,降低正常组织并发症的发生率。我院自2003年开展调强放射治疗以来,已收治了145例患者,在调强放射治疗的体位固定和摆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9.
目的通过分析金属节育器对宫颈癌容积调强放疗剂量及副反应的影响,探讨放疗中段取环是否更加安全。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科进行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带宫内金属节育环的患者10例。行增强定位CT后勾画靶区,包括大体肿瘤体积(GTV)、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及危及器官(直肠、膀胱、小肠和股骨头)。对每一位患者制定第一套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子宫带节育环),记录正常组织和PTV的剂量,以及靶区适形度指数(CI)和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I);再将每一位患者节育环区域单独勾画,通过Varian Eclipse 8.6治疗计划系统假定为正常子宫密度,然后制定第二套VMAT计划,获得子宫不带节育环的VMAT计划,记录正常组织和PTV的剂量,以及CI和HI。进行PTV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比较。结果有节育环组与无节育环组CI及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两组最大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以外,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节育环组的膀胱、直肠及小肠的剂量与有节育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对比无节育环组10例患者与有节育环组10例患者的放疗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0)。结论金属宫内节育环对VMAT放疗的剂量分布和副反应与无节育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等待放疗中段肿瘤缩小后取环,可避免治疗前取环时取环失败、肿瘤大出血等风险。  相似文献   
110.
陈晨  李超  吴翠娥  陈振东 《安徽医学》2019,40(4):399-402
目的分析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行再程调强放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中心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37例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行再程调强放疗患者的资料,分析其近期疗效,1、2、3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37例患者完成再程调强放疗,完全缓解3例(8. 1%),部分缓解20例(54. 1%),无缓解14例(37. 8%),近期疗效总有效率62. 2%,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5. 9%、21. 6%、10. 8%。总生存时间2~5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9个月。3~4级的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为5.4%(2/37)、2.7%(1/37)、5. 4%(2/37)、8. 1%(3/37),气管食管瘘发生率为10.8%(4/37)。结论再程调强放疗对于放疗后局部复发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良好,可作为复发治疗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