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83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86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17篇
  3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目的观察TRPA1在加巴喷丁(gabapentin,GBP)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pain,NPP)大鼠模型背根神经节(DRG)中的表达变化,探讨GBP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慢性坐骨神经压榨性损伤(CCI)组、CCI+生理盐水组(CCI+NS组)、CCI+小剂量GBP组(CCI+GBP1组)、CCI+中剂量GBP组(CCI+GBP2组)、CCI+大剂量GBP组(CCI+GBP3组),每组8只。术后14天,CCI+GBP1组、CCI+GBP2组、CCI+GBP,组分别鞘内注射GBP1g/L、3g/L和10g/L,CCI+Ns组给予等渗生理盐水。术前1天、给药前1h及给药后2、4、6、8h分别测定各组机械缩足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给药后9h取大鼠腰段脊髓,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表达和核因子KB(NF—KB)的活性。同时,选Sham组、CCI组、CCI+NS组及CCI+GBP,组给药后9h取大鼠背根神经节,应用RT—PCR技术检测TRPA1离子通道mRNA的表达。结果①与Sham组比较,CCI、CCI+NS、CCI+GBP1、CCI+GBP2、CCI+GBP,组术后MWT和TWL均下降(P〈0.叭)。与CCI组比较,GBP治疗后,CCI+GBP1、CCI+GBP2、CCI+GBP,组MWT和TWL上升(P〈0.05)。②与Sham组比较,CCI、CCI+NS、CCI+GBP1、CCI+GBP2、CCI+GBP3组腰段脊髓NF—κB、TNF-α、IL-6及IL-10表达上升(P〈0.05)。GBP治疗后,CCI+GBP2、CCI+GBP3组NF—κB、TNF-α、IL-6表达下降,IL-10表达上升(P〈0.05)。③与Sham组比较,CCI、CCI+NS及CCI+GBP,组TRPA1表达上升(P〈0.05)。与CCI组及CCI+NS组相比,CCI+GBP,组TRPA1表达下降(P〈0.05)。结论GBP可有效治疗大鼠CCI后NPP,其镇痛机制可能与减低脊髓NF—κB活性,抑制TNF—α及IL-6表达,增强IL-10表达有关,同时可降低TRPA1的表达。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阿米替林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2例,分别给予加巴喷丁联合阿米替林治疗4周和单纯应用加巴喷丁治疗4周。采用VAS评分方法评估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阿米替林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3.
目的: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采用奥施康定结合加巴喷丁治疗,观察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将80例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奥施康定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加巴喷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QS)评分、视觉模拟(VOS)评分及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QS评分和VO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研究组患者下降程度较对照组大,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相比于单纯采用奥施康定治疗,联合使用加巴喷丁具有更佳的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的视觉模拟和睡眠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辅助治疗脑卒中后丘脑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3例脑卒中后丘脑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在常规脑卒中二级预防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普瑞巴林150~300 mg·d-1,分2或3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加巴喷丁300~1 800 mg·d-1,分1~3次口服;两组均连服8周。所有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3 d及1,2,4,8周进行疼痛数字评分(NRS)及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HAMD/HAMA)评分,同期比较两组疼痛缓解度(PAR)、显效率、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3 d NRS评分下降(P<0.05),且在此后各个时点下降明显(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2,4,8周的HAMD/HA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优于对照组同期(P<0.05)。在治疗后各时间点,治疗组的PAR、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3 d和2周的显效率与对照组同期相仿(P>0.05),在治疗后4,8周显效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治疗组不良反应以头晕、嗜睡、外周水肿为主,发生率分别为18.75%,12.50%,9.3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瑞巴林可有效治疗脑卒中后丘脑痛,并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不良反应较少,药物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95.
目的评价加巴喷丁对于预防与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肩痛的疗效。方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围术期相隔12h分两次给予加巴喷丁,共600mg,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观察两组PLSP发生情况、VAS评分及药物副作用。结果两组PLSP的发生率、VAS评分无显著差别,并且观察组术后2h的过度镇静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术期相隔12h分两次给予加巴喷丁(共600mg)并不能明显降低PLSP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反而会提高早期过度镇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加用加巴喷丁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老年PHN患者34例,分为对照组16例和观察组18例。两组应用甲钴胺、洛芬待因、阿米替林联合治疗,观察组加用加巴喷丁。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①VAS评分治疗前两组水平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QS评分无论治疗前后两组间比较水平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治疗第3周时观察组的Q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③洛芬待因对照组用药时间长于观察组,用量大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甲钴胺、洛芬待因、阿米替林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少,是较为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应用于老年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60例老年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维生素肌肉注射、神经阻滞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加巴喷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30例中治愈17例,显效12例,总有效率为9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26/30)(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口服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确切,见效快,能明显缓解患者症状,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带状疱疹皮疹治愈3个月后仍遗留长期持续性疼痛.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体质较弱,PHN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明显高于青壮年,且老年性PHN疼痛程度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一般止痛药对这种神经痛无效,目前常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交感神经阻断药等传统治疗效果有限,并有较多副作用,不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00.
<正>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头痛,发病以年轻女性为主,女性发病率为10%~15%,男性发病率约为6%。因每个个体的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单一用药常效果不佳,且长期用药产生许多副作用。我科自2011以来采用高压氧结合加巴喷丁治疗偏头痛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共收集偏头痛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单盲方法分为三组,高压氧组(hyperbaric oxygen,HBO)40例,男5例,女35例,年龄17~55岁,平均(27.05±0.79)岁,病程1.3~12年,伴先兆偏头痛11例,不伴先兆偏头痛29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