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7篇
  免费   366篇
  国内免费   70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941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21篇
  2篇
中国医学   1545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彭勃 《中医杂志》2004,45(10):774-776
目的:观察橄榄解酒饮对大鼠、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效果,初步探讨其对血清及肝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影响.方法:采用白酒灌胃法造模,每天记录醉酒、醒酒时间,第3天检测血清ALT,第5天检测血清及肝匀浆ALT、AST,并与护肝胶囊对照.结果:橄榄解酒饮可显著降低大鼠、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醉酒率,提高醒/醉比;显著降低血清ALT、AST及肝匀浆AL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或P《0.01).结论:橄榄解酒饮具有良好的防醉解酒护肝作用.  相似文献   
42.
补肾活血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基础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基础体温的影响。方法:将45例内异症不孕患者按2∶1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内美通对照组,经过6个月经周期的治疗后比较两组基础体温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前后黄体时间的高低温差呈增加趋势,体温上升时间及黄体期体温波动呈下降趋势;对照组在治疗前后黄体时间、高低温差、体温上升时间和黄体期体温波动无显著差异。结论:补肾活血法治疗内异症不孕,能影响基础体温,提示中药对卵巢功能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43.
总结《黄帝内经》相关理论,认为干燥综合征患者当从肾论治。肾与精血、津液的生成关系密切。干燥综合征的病机有阳虚阳郁,津液不化,官窍失养;或精亏肾燥,故治可辛以润燥;或辛凉解郁;或滋肾填精,养血回津。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长针阴阳透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2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长针阴阳透刺,患者取侧卧或仰卧位,使用捻转补虚泻实法,得气之后留针30min,1次/d,透刺10d后隔1d再透刺10d;取穴:曲池透少海,外关透内关,合谷透劳宫,绝骨透三阴交,阳陵泉透阳陵泉,梁丘透血海。治疗组41例补阳还五汤(白芍、牛膝、桑寄生、丹参各15g,桃仁10g,红花15g,大黄制6g,地龙10g,三七6g,鸡血藤10g,赤芍15g,黄芪60g,当归15g;气虚加太子参或党参),1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长针阴阳透刺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24%。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3.1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长针阴阳透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水陆地黄汤对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及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60例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贝那普利片10 mg,1次/d,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水陆地黄汤,1剂/d。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临床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mALB)、24 h尿蛋白定量(24 hU-PQ)、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与对照组5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MDA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SOD、GSH-Px均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FPG、2 hPG、HbA1c、mALB、24 hU-PQ、eGFR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结论:水陆地黄汤联合盐酸贝那普利可改善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状态,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延缓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46.
刘莹  马银虎 《河南中医》2016,(10):1813-1815
凡眼病见少气懒言、身倦乏力、头晕目眩、面色淡白无华、劳累后加重或心悸、失眠、多梦,舌淡苔白,脉细弱等气血不足的表现,均可以益气养血法治疗,所谓"有是证,用是药"。益气养血法用药大多以补益药为主,略显滋腻,可适当加入枳壳、陈皮、佛手等行气健脾之品。还应注意余邪未尽时不宜应用,若虚实夹杂者,宜攻补兼施以免留邪。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养阴解痉中药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3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诊顺序号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巴氯芬,5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15例益气温阳,养阴解痉(黄芪、党参、白芍、石斛、桂枝、桑枝、地龙、甘草等),1剂/d,水煎400m L,早晚温服。两组均连续治疗28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液生化指标、《Barthel氏ADL指数法》评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痉挛疗效显效4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6.70%。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Bathel指数变化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温阳,养阴解痉中药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痉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8.
自拟通便方联合针刺治疗便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探讨针刺联合通便方对阴虚津亏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阴虚津亏型便秘患者4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通便方联合针刺)和对照组(通便方),每组2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通便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7 d 为1个疗程,共计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评分情况。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有效缓解便秘临床症状(P ﹤0.05),但治疗组在改善排便间隔时间、排便费力程度、排便不尽感及紧迫感、腹痛腹胀症状较对照组均有优势(P ﹤0.05),且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口服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通过建立以多层次、立体的治疗方案,从根本上调整了机体阴阳失衡的状态,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通乐颗粒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阴虚肠燥证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胃动素(motilin,MTL)的影响。方法:114例功能性便秘阴虚肠燥证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参照《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制定标准给予治疗;治疗组内服通乐颗粒每次12 g,2次·d-1;所有患者均给予4周治疗。比较两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和主要临床症状评分;检测两组血清SOD和MTL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8.25%,对照组有效率为82.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主要症状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SOD和MT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乐颗粒治疗CFC阴虚肠燥证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升高血清SOD和MTL。  相似文献   
50.
郭霞珍教授认为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与青春期崩漏的发生关系密切,如肝郁血热、脾虚失摄、肾精不足等。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崩漏,血出日久,或过用固涩药物止血,最终均可发展为血瘀。故临床治疗应以活血化瘀以澄其源,同时针对"瘀"形成的不同原因,佐以疏肝清热、健脾益气或补肾填精,方能取得预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