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6篇
  免费   328篇
  国内免费   81篇
耳鼻咽喉   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35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10篇
综合类   742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3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7篇
  2篇
中国医学   1299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目的:观察失眠患者耳穴埋籽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安眠药物治疗,观察组用耳穴埋籽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埋籽治疗失眠患者效果好,且操作简便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有着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优于口服舒乐安定。  相似文献   
42.
刘佳  周晓柯 《河南中医》2016,(11):2030-2031
目的:观察刮痧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不安腿综合征所致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2年4月本院收治的不安腿综合征所致失眠患者2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失眠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治疗组给予刮痧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8%,对照组有效率为6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刮痧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不安腿综合征所致失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3.
五步推拿法辅治小儿腹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五步推拿法加减辅助内服中药治疗小儿腹泻,据证之虚实运用相应的补泻手法,有促进药物吸收、增强疗效、缩短疗程的作用,而且无痛苦,无毒副作用,患儿容易接受,更宜于服药困难的小儿,并举验案五则以证之。  相似文献   
44.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cupuncture point PC6 (Neiguan) in controlling nausea during intraoral impression taking.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in Piracicaba, São Paulo, Brazil.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33 adult volunteers with nausea, who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and study groups, and treated with nonpenetrating sham acupuncture and real acupuncture, respectively, at acupoint PC6. The two groups had two maxillary impressions taken, one prior to acupuncture and the other after acupuncture. The nausea assessment was made using the visual analog scale, Gagging Severity Index (GSI), and Gagging Prevention Index. Volunteers' expectation that nausea would be reduced through acupuncture was also asses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we used the t test and the Spearman correlation (p < 0.05). When assessed by Gagging Severity Index/Gagging Prevention Index, nausea was reduced in the real acupuncture group (p < 0.01). In the visual analog scale assessment, similar reductions of nausea were noted in both groups (p > 0.05). No cor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the expected and the actual reductions in nausea.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acupoint PC6 was effective for controlling nausea during the maxillary impression-taking procedure. Patients' expectation did not influence the results.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扶正抗感膏方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及血清微量元素变化的影响。方法:将64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口服扶正抗感膏方配合双侧耳穴贴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转移因子口服液口服,两组均以8周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均随访1年。比较分析两组总疗效,检测治疗前后IgG、IgM、IgA及血清锌、铁、铜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8.9%;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治疗组IgG、IgA、血锌、血铁水平均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扶正抗感膏方配合耳穴贴压法对肺脾气虚型小儿RRTI临床疗效显著,其机制与该疗法有效调节免疫功能、纠正锌等微量元素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46.
《世界针灸杂志》2015,25(1):24-27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按2:2:1:1混合研为细末,对照组用面粉,两组药物均用鲜姜汁调成糊状,均于大椎、风门(双)、肺俞(双)、膏肓(双)、志室(双)等穴进行贴敷,每10d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治疗前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评分,并于疗程结束后3个月进行随访,随访指标为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在治疗后和随访时分值均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流清涕与治疗前比较有差异外,其余症状和体征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总分、体征总分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P〈0.05)。结论穴位贴敷能有效地改善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风市穴刺络拔罐治疗足少阳经型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足少阳经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30例。刺络拔罐组运用针刺结合风市穴刺络拔罐治疗,针刺穴取患者双侧腰夹脊、肾俞、大肠俞及患侧环跳、委中、昆仑、承山;常规针刺组单纯运用针刺治疗,取穴同刺络拔罐组。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刺络拔罐组风市穴刺络拔罐每周1次,治疗3个疗程后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JOA)评分评定疗效。结果:刺络拔罐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优于常规针刺组的90%(27/30,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针刺结合风市穴刺络拔罐治疗足少阳经型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较好,且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0.
穴位敏化规律包括基于过程的穴位敏化规律和基于空间的敏化穴位的分布规律,应当从动态过程去认识穴位敏化。试举例说明关于穴位"静息态"与"敏化态"的分界标准,以及穴位敏化的演化过程与对应器官功能变化的演化过程之间的响应关系,但仍需深入研究。穴位敏化是开放的人体自组织系统的一个主动过程,这一主动性使敏化穴位成为了实现"小刺激大效应"的一个基础性的本能环节。以针灸为代表的穴位刺激疗法所具备的双向良性调节、饱和调节、多靶点调节的特征是由人体自组织系统的一系列内在特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