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65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9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文章从名老中医陈慈煦对胃痛病因、治疗原则的认识及验案举隅等方面论述了陈老在辨治胃脘痛的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2.
陈意运用加减不换金正气汤治疗湿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在不换金正气散基础上加减创立加减不换金正气汤,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结肠炎、失眠等湿热阻滞中焦之证,并认为湿热之证,治疗当苦寒参以苦温,方能化其湿,泻其热,同时强调应慎用健脾益气之品,以防助湿生热。  相似文献   
13.
对陈自明治疗妇人便秘遣方用药进行了研究,总结出津血亏虚、邪壅肠道是引起妇人便秘的主要原因,在遣方用药上重视养血生津、祛风行气药的应用,善用润肠、调气药,反对滥用攻下药,并创制了独特的外部直肠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中以中风为主证的医方及部分医案进行分析,归纳为中风伤寒宜调理荣卫、偏虚受风宜养血祛风、热甚生风宜清热熄风、肝风鸱张宜平肝熄风、痰浊蒙蔽宜涤痰开窍、寒中于里宜温中祛寒,对现今防治中风证极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陈黎主任医师认为儿童抽动障碍病位主要涉及肝、心、脑,病机以心肝火旺、脑窍失养、五脏功能失调为基础。若感受外邪,外风入里引动内风或加重内风。陈主任在辨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耳穴揿针进行干预,以达到抑肝清心、安神养脑的效果,进而改善抽动症状,疗效满意。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方剂学中“君臣佐使”含义的源流、含义的分析说明,对英语中相关用词进行辨析选择,对中医方剂学中“君”、“臣”、“佐”、“使”的英文译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徐晶  周旭  郭倩  白璐  贾蕊  马赟 《天津中医药》2015,32(12):712-71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陈志强教授对早中期慢性肾衰竭(CRF)的辨证思路。[方法]收集经陈教授门诊应用中药处方诊治的早中期CRF病案,并在陈教授指导下进行辨证分析,运用计算机软件对每例病案的证候要素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并挖掘证候与症状的对应关系。[结果]研究共录入病案信息223条,涉及证候要素11种。其中,脾肾气虚为本病最主要的本虚证候,血瘀为最重要的标实证候,其次为湿邪壅滞,在此本虚标实的基础上,半数以上均伴有脾肾阳虚。3种最常见的证候组合,均可出现乏力、畏寒、水肿、腰腿痛、寐差、舌暗红、苔腻、脉细,而其特有的重要症状则侧重辨寒热阴阳。[结论]陈志强教授对早中期CRF辨证,多从脾肾气虚为本,瘀阻、湿壅为标,并在此基础上辨寒热阴阳。  相似文献   
18.
雷诺病在中医学中属痹证范畴。目前临床未有雷诺病的特效药,且西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陈以国教授在临床上,以"舒阳郁、调气血"为原则,选用四逆散加味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近代天津名医陈泽东所著《国医伤寒课义》论太阳病,以表里轻重提纲挈领,如他论"太阳病"重视表里轻重之病,以求"条目清晰,俾令读者易记易明,而适用也"。太阳在表之病分列中风、伤寒、温病,并有轻重之分,不仅分述了仲景治中风与伤寒之正方桂枝汤、麻黄汤,而且还补充了温病治法与处方。太阳在里之病分列蓄水为轻证、蓄血为重证,蓄水之证治以五苓散、茯苓甘草汤及猪苓汤,蓄血之证治以桃核承气汤与抵当汤。  相似文献   
20.
陈治平为广东省首批名老中医,擅治白癜风、荨麻疹、银屑病、泌尿系结石、慢性肾炎、脉管炎、癌证等病证。文章从病因病机、治则、用药特色、典型病案等方面总结了陈治平老中医在乳腺癌治疗上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