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4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79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病证方论》,该方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是方虽曰温胆。实无温胆之药。《成方便读》曰:“此方纯以二陈竹茹枳实,生姜和胃豁痰,破气开郁之品,内中并无温胆之药,而以温胆名方者,亦以胆为甲木、常欲其得春气温和之意耳。”所言甚是,是方药见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  相似文献   
52.
崔瑛 《江西中医药》2008,39(4):12-13
郁证属于中医郁病范畴,为气、血、痰、火、食、湿六郁证之一。最先提出六郁之名的是元代医家朱丹溪,他在《丹溪心法》中首创六郁之名,并且创制了越鞠丸、六郁汤等有效方剂。而郁证作为病名最早是在明代虞抟所著《医学正传》中出现。关于郁的论述就更早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五气之郁的文字,如“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  相似文献   
53.
王安康教授潜心中医临床与教学相结合工作40余载,学验俱丰,尤其对经方运用得心应手,临床用于治疗疑难杂证,疗效颇佳。笔者有幸随王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应用温胆汤治疗因痰热所致诸多疾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4.
按摩治疗郁证36例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55.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龙骨、牡蛎、黄芩、生姜、铅丹、人参、桂枝、茯苓、半夏、大黄、大枣组成。原方治疗伤寒误下,正气受伤邪气弥漫,而致烦惊谵语之症。高象新老中医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妇科杂病收效良好,现举例如下。1 郁证赵某某,女,33岁,1996年7月14日初诊。患者1个月前因气恼复受风湿之邪,出现项背不舒,行走不利。查脑CT:未见异常。经多家医院予镇静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病情未见好转,且逐渐加重。由友人介绍来我院求治。刻诊:行走困难需人搀扶,项背僵硬,上半身转动不利,精神呆滞,表情…  相似文献   
56.
祁兆培 《陕西中医》1999,20(10):471-471
<正> 1 郁证(神经官能征)柏某,女,30岁,农民。1997年10月10日初诊。患者头昏失眠3年,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闷多叹息、有胀痛感,痛无定处,脘闷嗳气,咽中不适。甚则有梗阻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舌红少苔,脉细数。中医辨证为都证,系肝郁气郁所致。治宜疏肝理气解郁。方用甘麦大枣散加减:甘草、小麦、陈皮、旋覆花、代赭石、  相似文献   
57.
1 五苓散治脱发陈某,男,31岁,1992年5月26日初诊。患者自1990年5月初始觉头部瘙痒,搔抓后有白屑和头发脱落。1周后加剧,嗣后头发逐渐减少。经多方求治,毫无效果。近来上症尤甚,痛苦异常,转而求余诊治。诊见:形体稍胖,精神郁闷,头部仅有稀疏黄发,时而搔抓。发根部布满脂溢性白屑,未见炎症表现。面色萎黄,神倦无力,大便溏,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舌体胖,苔白润,脉沉细弱。西医诊断为脂溢性脱发。中医辨为脾肾阳虚,气化失司,风湿相搏,壅遏于肌表。治宜温阳化气,利水渗湿,佐以祛风活血通络。拟用五苓散加味。处方:茯苓18g,泽泻、白术、补骨脂、当归…  相似文献   
58.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的一类病证.早在汉代<金匮要略>中就已记载了百合病、脏躁、梅核气等郁证,其后历代医著亦有论述.然而,教学中如何明确郁证的判断、采取恰当的防治措施且具可操作性仍有诸多要点、难点.笔者对此进行研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分析郁证的病因病机,总结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展出的疏通气机与平肝潜阳相结合的治法,从肝脏的疏泄功能、郁证的临床分型、临床疗效三种角度阐述采用平疏结合治法的机理和作用,就郁证临床七种证型逐一说明平疏结合之利弊,从理论上探讨其可行性,最后通过经验病例加以检验。实践与理论均说明该法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不失为当今中医临床治疗郁证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