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 毫秒
41.
厚朴姜制目的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成元  徐勤凤 《中药材》2000,23(5):293-294
本文就生厚朴、姜制厚朴的渊源、历史、沿革、目的等作了考察。提出“姜制是配伍形式的演变”和“便于药物煎出增强疗效”的见解。  相似文献   
42.
阿是穴考释     
从阿是穴探源及科学定义、阿是穴出现机理、阿是穴表现形式、阿是穴有效治疗手段分析等对阿是穴作了考释。指出:阿是穴之异在于不定位的存在,体表的不定说明除已知穴位外,皮部、络脉(孙络、浮络)的参与,深浅的不定说明了经别、别络、经筋的参与。其中气血等精微物质在信息传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3.
<正>羚角钩藤汤,出自清代名医俞根初所著的《通俗伤寒论》。原方为邪热传入厥阴,神昏抽搦而设,为凉肝熄风法的代表方。俞氏羚角钩藤汤的问世,为热盛动风证的治疗提供了有效专方。现就该方的源流、方证含义、后世医家的论述及临床典型病案介绍如下。1羚角钩藤汤源流羚角钩藤汤组成:羚角片钱半先煎,霜桑叶二钱,京川贝四钱去心,生地五钱,双钩藤三钱后入,  相似文献   
44.
<黄帝内经>是一部历史悠久的医学巨著,内容博大,语言古朴,是后世人们研习中医的必读之书.但由于年代久远,书中存有诸多争议之处.这些争议之处,有的已为历代注家解决,有的却仍未能解疑.笔者在教学之余,研读<内经>,对其中<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之"血气争黑"和<素问·诊要经终论篇>之"间者环也"两个语言文字问题,运用多种训诂方法,进行了语义上的考释与证明,祈请方家斧正.  相似文献   
45.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卷中,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脾死脏,浮之大坚,按之如覆杯洁洁,状如摇者,死。”其中“洁活”一语,古今注家多以“洁白貌”释之,谓此召杯中空无所有而然。此解甚为常见。亦有人认为:洁洁”为“发发”之通借。此二说均可疑。“覆杯洁洁”,既然指病脉而言,脉象又何来“干净洁白”之说?“杯中空无所有”云云,难免有凿空想象之嫌。言“洁洁”为“发发”,而活、发古韵不同部,未见有通俗之例,故亦为臆测之说。笔者认为,“洁洁”,夜此当是格抽搐掣动之状。洁,系“g”之后起字,此字另…  相似文献   
46.
韩捷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1):1846-1846
绝大多数疾病需要多次给药来治疗 ,药物的疗程可能维持数天甚至终生。在大多数情况下 ,只有血药浓度维持在最小血药浓度和最小中毒血药浓度之间才能获得疗效。药物的给药间隔时间根据药物消除半衰期和药物的治疗指数确定 ,半衰期短和治疗指数小的药物需频繁给药才能维持治疗血药浓度 ,这给临床应用带来不方便 ,患者往往难以按医嘱给药。唯一能减少给药次数的办法是减慢药物在给药部分的吸收率。为适应此需要 ,药物的控释制剂便应运而生。所谓药物控释剂 ,是通过不同方法延缓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吸收、代谢及排泄的过程 ,从而达到延长药物作用…  相似文献   
47.
“牛蒡子”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lappaL .的干燥成熟果实。原称“恶实” ,又称“恶实菜”。始载于南北朝叫名医别录》。如《名医别录》卷二 ;“恶实 ,味辛 ,平 ,无毒。主明目 ,补中 ,除风伤。根茎 ,治伤寒、寒热、汗出 ,中风 ,面肿 ,消渴 ,热中 ,逐水。久服轻身耐老。生鲁山平泽。”[1]此后至明《本草纲目》以前的本草即多沿用《名医别录》的记载 ,以“恶实”作为正名载录本品。如南北朝·雷学文《雷公炮炙论》卷中 :“恶实 ,雷公云 ;凡使 ,采之 ,净拣 ,勿令有杂子 ,然后用酒拌蒸 ,待上有薄白霜重出 ,却用布拭上 ,然后焙干 ,别捣如粉用。…  相似文献   
48.
蔡永敏  侯惠鸣 《陕西中医》2003,24(5):457-458
目的 :通过对“天花粉”名称的考释 ,为“天花粉”药名正名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研究古今有关文献 ,考释“天花粉”名称的源流。结果与结论 :“天花粉”原称“栝蒌根”,始载于汉《神农本草经》;“天花粉”之名始见于宋《本草图经》;《本草图经》至明《本草纲目》前把“天花粉”和“栝蒌根”作为两种药物记载 ;《本草纲目》则认为二者当并为一条 ;以后的本草著作多以“天花粉”作为本品正名 ,并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49.
《伤寒论》三百九十七法之说最早出自宋代治平年间,宋臣高保衡、孙奇、林亿等人奉诏校正医书之宋本《份寒论·序》。以后金之成无己、元之程德斋及王安道、明代黄仲理及李中梓、清代钱天来及陈修园均有所论述,看法大相径庭。到陈修园始得确解。现《伤寒论》教材基本上采用“三百九十七法”为主编写。作者认为:若以数计,按宋版本编排,一条便是一法;若不以数计,则仲景之书论中有方,方中有论,方中有方,法外有法,处处可以取法,教学者又不可以三百九十七法为拘也。  相似文献   
50.
通过对《内经》之“水”意义的考释,发现《内经》之“水”,既包含通用之水的内涵,更承栽有众多的中医学创新涵义,为早期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服务,成为构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