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5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215篇
预防医学   120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06篇
中国医学   2968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80篇
  2008年   321篇
  2007年   303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内经》虚实理论中有无说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虚实理论中有无说辨张西俭(重庆市中医研究所重庆630013)关键词:内经,虚实,有无,邪正有无说是《内经》提出的以“有者为实,无者为虚”为基本概念的一种虚实理论。但由于文句费解,历代《内经》研究者对此都缺乏完整的认识,因此隐而不彰。笔者复习《...  相似文献   
62.
略论“以辛润之”吴立文中医系关键词冶法,辛润,内经尝读《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言及“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自思辛味能散能行,常用于发散外邪、行气活血,然言其能润,则未悟其义,心有疑惑。辛味药可发汗,又多香燥,易于伤耗阴津,...  相似文献   
63.
罗光荣 《现代养生》2005,(10):25-26
人的最高寿命历来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我国古代养生学对人的寿命有精辟的论述《,内经》指出,人的一生应“度百岁乃去”,也就是说人应活到百岁。近代科学研究发现,人的最高寿命应为120岁,只要不患疾病,按照生命科学的规律,沿着正常衰老的轨迹,人人都应活到百岁以上。我国百岁老人1953年为3373人,占人口总数的5.9/百万。经过半个世纪,目前,我国百岁老人已有17877人,占总人口的14.4/百万,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我国百岁老人将达47万人以上,占总人口127/百万。这说明,尽管人的最高寿命应为120岁,但是人人都要活到百岁以上是很不容易的。本文根…  相似文献   
64.
在回顾《内经》、《难经》关于“气口独为五脏主”论述的基础上,指出:气口诊脉可测知全身气血盛衰、胃气的强弱、经脉的变动、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以及外邪入侵后,人体疾病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等变化。强调“气口诊脉”至今仍是中医诊脉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5.
<正> 胃气、脏气、脉气始见于《内经》,三者关系非常密切。甚或互称并提。然三者实为不同之概念,有必要讨论之。胃气,通常指胃的受纳腐熟功能及由此  相似文献   
66.
消渴之名,始见于《黄帝内经》,并依其病因及临床证候之不同, 而有消瘅、膈消,肺消,消中等病名,如提出“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胃热则消谷,谷消故善饥”,在《内经》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7.
浅谈肾血瘀阻证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藏精,为人身生命之根,先天之本。故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认为肾“少有余”而“常不足”,对肾实证很少论及。前人曾有谈及“肾阳有余证”和“肾阴有余证”,然笔者近年来通过运用活血化瘀理论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实践,认为在肾病中,肾血瘀阻是肾实证中的常见之证。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68.
内经》作为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而且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各科理论与实践的形成和发展。《内经》中共有29篇、40余条涉及到推拿学领域,对后世推拿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影响十分巨大。本文针对《内经》中的相关论述,从起源、机制、手法、适用范围、注意事项、医学教育等方面作一初步研究,以探讨其对推拿学的指导意义,初步理清本书中的中医推拿学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69.
考证认为“肾痹善胀”之“胀”文献意义同“张”爆乃“强直僵紧”的意思。“尸以代踵,脊以代头”正是对“强直僵紧”之甚者的形象描述,远非历代注家之“腹胀”、“胀满”、肿胀“。印证于临床,证明”肾痹善胀“,甚者可成尸代踵,脊以代头等特点,与现代医学之”强直性脊柱炎”、“炎风湿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完全吻合,故认为《素问》肾痹即现代医学“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相似文献   
70.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对其理解可谓众所周知,但笔者认为从以下八调辨证理解较为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