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91篇
  免费   818篇
  国内免费   305篇
儿科学   68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1007篇
口腔科学   61篇
临床医学   579篇
内科学   1182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323篇
特种医学   190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881篇
综合类   1257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242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833篇
  5篇
中国医学   329篇
肿瘤学   188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383篇
  2020年   354篇
  2019年   314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301篇
  2016年   364篇
  2015年   407篇
  2014年   540篇
  2013年   673篇
  2012年   472篇
  2011年   547篇
  2010年   401篇
  2009年   411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383篇
  2006年   341篇
  2005年   377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13篇
  197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空回肠结肠多发性憩室的临床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空回肠结肠多发性憩室的临床X线表现,评价消化道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8例患者的临床及X线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空肠多发性憩室12例,其中并发十二指肠多发性憩室10例,2例合并回肠多发性憩室。结肠多发性憩室6例,1例并发回肠多发性憩室及结肠癌。结论 空肠多发性憩室多并发于十二指肠多发性憩室,近-中段是好发部位。结肠多发性憩室多见于右半结肠,可有结肠变形。未见独立发生的回肠多发性憩室。钡餐造影能够确诊,小肠灌钡及钡灌肛可提高发现率。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的可行性。方法:术中灌洗肠内容物,术后吻合口减压。结果:1995年至1999年所遇左侧梗阻性大肠癌中选择5例用此方法吻合成功。结论:左侧梗阻性大肠癌,只要掌握好手术指针。术中充分灌洗肠内容物,术后扩肛可一期切除吻合。  相似文献   
103.
在人体消化道中,偶氮键仅能被结肠厌氧菌代谢的偶氮还原酶还原在耐断裂,偶氮聚合物可作为潜在的高定位性的结肠靶向药物缓释载体,根据合成方法和最终的释药方式,偶氮聚合物药物释放体系可分为水凝胶体系,胞衣体系和聚合物前药体系。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 观察并描述男性泌尿生殖层的层面解剖学形态,探讨该层面在结直肠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层面解剖学方法解剖10具男性尸体躯干与20具盆腔标本,系统地描述泌尿生殖层的解剖形态,并与相应腹腔镜下解剖结构相比较。结果 男性泌尿生殖层为泌尿生殖筋膜包被,整体结构可分3段--腹段、盆段和精索段。泌尿生殖层腹段头侧由泌尿生殖筋膜紧密愈着于膈下筋膜,外侧与腹横筋膜间形成侧锥筋膜,其腹侧为原始体腔膜形成的后腹膜以及后腹膜与腹内脏器固有筋膜形成的融合筋膜,背侧为腰肌筋膜;腹段在肠系膜下动脉以下,形成位于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前方的独立层面,在盆腔入口处延续为位于中央的盆段和位于两侧的精索段。精索段外侧界为精索血管,内侧界为输尿管,前界为输精管,外被泌尿生殖筋膜,形似三角,经由内环外出至腹股沟管,延伸至睾丸。盆段入盆后包绕在直肠周围下行,直肠后方的泌尿生殖层约在骶4椎体前方融汇于直肠固有筋膜,其内走行腹下神经;直肠侧方泌尿生殖层内为下腹下神经丛以及输尿管、输精管走行,泌尿生殖筋膜脏层覆盖其内侧表面,行向直肠前方,终于精囊腺-前列腺交界,泌尿生殖筋膜壁层覆盖于下腹下神经、输尿管背侧及外侧,下行与膀胱固有筋膜融汇。结论 泌尿生殖层各段构成结肠、直肠周围毗邻层面,该解剖结构对于结直肠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治疗4周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效果、肢体功能、骨折愈合时间、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肩关节评分系统Constant-Murley(C-M)评分及治疗预后。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71.43%;观察组的旋前度(88.68±7.56)°、背伸度(89.41±2.43)°、桡偏角度(15.39±2.15)°、掌屈度(42.35±4.61)°及旋后度(80.45±5.98)°均大于对照组[旋前度(81.32±6.42)°、背伸度(68.98±2.35)°、桡偏角度(12.19±2.05)°、掌屈度(45.72±5.32)°及旋后度(84.36±6.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4周后的VAS评分分别为(3.11±0.38)分、(1.09±0.21)分,骨折愈合时间为(6.49±0.63)周,均低(短)于对照组2周、4周的VAS评分[(4.59±0.43)分、(3.21±0.33)分]及骨折愈合时间[(9.64±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的畸形愈合、骨折不愈、股骨头坏死、感染及跛行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用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能提高骨折愈合率,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术,给予患者中医活血补骨汤+阿仑膦酸钠治疗对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66例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分作两组。对照组(33例)术后给予阿仑膦酸钠片进行治疗,观察组(33例)给予阿仑膦酸钠片+活血补骨汤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病情恢复时间、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恢复及骨代谢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肿胀消退、住院天数及骨痂出现、骨折愈合天数均显著更短(t=6.153、5.861、14.163、17.958,均P0.05);对比对照组,治疗后1、3、6、12个月观察组NPIS评分均显著更低(t=4.335、10.673、21.542、30.315,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3.94%(31/33),相比对照组的75.76%(25/33)显著更高,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3%(1/33),相比对照组的18.18%(6/33)显著更低(χ~2=4.243、3.995,均P0.05);治疗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PTH、BALP、β-CTX水平均显著更低,OC则显著更高(t=9.897、3.858、8.942、26.732,均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接受术后治疗后再使用阿仑膦酸钠+活血补骨汤进行辅助治疗,术后恢复速度更快,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促进患者骨代谢获得良好改善,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助于患者术后获得更理想总体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8.
109.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食管胃吻合肌瓣成形术(Kamikawa吻合)在治疗肿瘤最大径>5 cm的食管胃结合部(EGJ)平滑肌瘤或胃肠间质瘤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并施行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和Kamikawa吻合的EGJ平滑肌瘤和胃肠间质瘤病例资料。肿瘤均侵犯贲门齿状线,且最大径>5 cm;排除需急诊手术和合并有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后,共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29-49岁。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后,把残胃提出腹腔外,距残胃前壁近端3-4 cm处亚甲蓝标记"H"形,并沿"H"形切开胃壁浆肌层,沿纵行切开线向两侧分离黏膜下层和肌层之间的间隙,制作浆肌瓣;将残胃放回腹腔,腹腔镜下将"H"形上边与食管后壁距断端4-5 cm处间断缝合4针;切开食管残端,在"H"形的下边切开黏膜下层和黏膜层,进入胃腔;腹腔镜下将食管断端后壁与残胃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连续缝合,食管断端前壁与残胃全层连续缝合,将胃前壁浆肌瓣缝合包埋食管,完成消化道重建。观察患者术中并发症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和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中位时间为239(192-261)min,Kamikawa吻合中位时间为149(102-163)min,术中中位出血量为35(20-200)ml。4例患者均术后第1天拔除腹腔引流管和胃管,并恢复流质饮食,术后住院中位时间为6(6-8)d。术后病理提示,3例平滑肌瘤,1例胃肠间质瘤。术后无吻合口漏及狭窄等并发症,未观察到反流症状。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2(11-29)个月,4例患者复查胃镜均未见反流性食管炎。结论对于>5 cm的EGJ平滑肌瘤或胃肠间质瘤,近端胃切除术后应用腹腔镜辅助Kamikawa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D3根治术(Dixon)对中晚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月60例中晚期直肠癌患者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保留组和未保留组,其中保留组(n=32)采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Dixon术,未保留组(n=28)采用高位结扎的Dixon术。采用SPSS 22.00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围术期各项指标用(x±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淋巴结清扫情况采用χ^2或Fisher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保留组肛门排气时间、边缘动脉弓压力显著少于未保留组(P<0.05),其余围术期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清扫淋巴总数、转移淋巴结数及阳性淋巴结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保留组清扫第253组淋巴结数目显著大于未保留组(P<0.05);保留组吻合口漏发生率3.1%(1/32)显著少于未保留组10.7%(3/28),(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肿瘤复发、转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高位结扎的Dixon术,保留左结肠动脉不增加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概率,并且可有效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