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7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2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88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54篇
综合类   246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94篇
  5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71.
颅脑损伤术后复查CT对改善预后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复查CT对改善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该院颅脑损伤手术患者120例(术后8h内均复查CT),将其随机分为定期复查组(术后3d、7d计划性复查CT)69例,对照组(未复查,含非计划性复查)51例。记录术前、术后7d、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术后临床症状、二次手术、住院天数、住院存活以及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情况。结果术后8h内、3d、7dCT发现明显异常者中,分别有48.8%、76.9%、75.0%的患者伴有临床症状。定期复查组二次手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其术后7dGCS、伤后6个月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术后定期复查CT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活动骨瓣在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活动骨瓣的方法,对照组30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去除减压法,然后对两组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65例患者的总体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分,发现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预后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大骨瓣开颅术活动骨瓣的方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够明显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重度脑外伤患者经CT、MRI证实的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 709例中重度脑外伤中64例出现脑梗死,发病率为9.0%。脑梗死发生时间为外伤后48 h~2周,38例发生于去骨瓣减压术后,35例发生在基底核区。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31例,中度残废18例,重度残废5例,植物状态6例,死亡4例。结论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与脑血管钝性损伤、低灌注压、颅内压增高及去骨瓣减压术密切相关。治疗上强调早期积极处理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74.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及C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小骨窗开颅术组和C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组,其中小骨窗开颅术组38例,C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组36例。治疗期间记录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并随访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小骨窗开颅术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1~6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41.08±1.36)分改善为(8.56±1.21)分;C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6~16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41.36±1.25)分改善为(26.36±1.42)分。两组比较,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肿清除量小骨窗组优于C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组(P<0.01)。结论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清除血肿充分、止血彻底,疗效优于C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术。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对比标准大骨瓣开颅(Standard large craniotomy)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并天幕裂孔疝复位术与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伴天幕裂孔疝的治疗效果.方法 66例高血压脑出血伴天幕裂孔疝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随机分成研究组(标准大骨瓣开颅)和对照组(常规大骨瓣开颅),术后记录1、3、7 d腰穿置管监测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值、脑脊液细胞数、头颅CT检查并测量脑水肿范围和中线结构移位、TCD(transcranial doppler system)监测脑血管痉挛等指标,根据主要并发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术后3 d研究组较对照组的颅内压、脑脊液细胞数、脑水肿范围和中线结构移位等指标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7 d研究组的上述各项指标接近正常.研究组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用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并天幕裂孔疝复位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伴天幕裂孔疝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伴天幕裂孔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比较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去除颞骨及额骨与去除颞骨保留额骨治疗额颞叶脑内血肿并发脑疝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3例额颞叶脑内血肿并发脑疝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去除颞骨及额骨),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去除颞骨保留额骨),对两组的减压效果、预后、住院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统计分析所得数据.结果 观察组术后减压有效率85.0%,预后有效率87.8%,略优于对照组的84.8%、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住院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2.50% vs.81.82%),费用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额颞叶脑内血肿并发脑疝患者手术中,采用去除颞骨保留额骨的手术方法,疗效佳,预后好,后期治疗费用低廉,能有效减轻患者创伤和经济负担,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传统开颅手术和小骨窗微创开颅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残留血肿量、术后7 d的格拉斯哥(GC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良好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再出血情况、生活能力及神经缺损情况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小骨窗微创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采用微创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脑水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骨窗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颅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比较大骨瓣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大骨瓣组62例采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和常规骨瓣组60例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疗效、颅内压变化、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大骨瓣组在术后疗效上与常规骨瓣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颅内压变化方面,大骨瓣组比常规骨瓣组降压效果好,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开颅术比常规骨瓣开颅术减压效果更明显,疗效更好,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