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16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56篇
综合类   195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Prenatal diagnosis of neonatal hemochromatosis (NH) is usually raised in front of fetal hepatomegaly and heterogeneous liver architecture. We describe a novel sonographic feature that may be associated with NH. Ultrasound demonstrated reticulonodular liver and distended gallbladder with multiple gallstones in a hydropic fetus. These abnormalities were confirmed to be consistent with NH after correlation with autopsy findings. This case report highlights the value of cholelithiasis in clinical suspicion of NH and the importance to consider this sonographic feature when the liver has abnormal texture.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及性质胆石症患者肠黏膜通透性的改变,并探讨肠屏障功能在胆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8例胆结石患者,健康对照者20例,按结石部位不同分为4组:健康对照组(A1组)、胆囊结石组(B1组)、胆管结石组(C1组)、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组(D1组);所有入选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收集胆石进行化学分析,根据结石不同性质分为健康对照组(A2组)、胆固醇结石(B2组)、胆色素结石(C2组)、混合性结石组(D2组)。分别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血浆及回肠末端黏膜组织中D-乳酸浓度、二胺氧化酶(DAO)活性,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 (1)不同部位结石患者(A1、B1、C1、D1 4组)之间血浆及肠黏膜组织D-乳酸及DAO活性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对胆石进行化学分析,胆固醇结石40例(37.04%)、胆色素结石52例(48.15%),混合性结石16例(14.81%);与A2组及B2组比较,C2组血浆及肠黏膜组织D-乳酸及DAO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2组与A2、D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色素结石患者存在肠黏膜通透性的改变,胆色素结石形成与肠屏障功能损伤有一定的关系,肠屏障功能损伤可能在促进胆色素结石的形成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老年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采用EST联合LC序贯治疗66例老年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十二指肠镜下胆总管结石取石成功率92.4%(61/66)。LC成功率93.2%(55/59)。EST+LC成功病例总住院时间8~27 d,平均13.5 d。本组18例EST后出现轻型胰腺炎,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EST联合LC治疗老年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胆道CT与MR胰胆管水成像(MRCP)在肝外胆管结石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7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来院时均行胆道CT与MR胰胆管水成像检查,观察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于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结果。结果:MRCP检查对于肝外胆管结石的阳性检出率为96.6%,显著高于胆道CT检查的72.1%,阳性检出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胰胆管水成像检查对于肝外胆管结石的检出率高于胆道CT检查,诊断正确率较高,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取石和气压弹道碎石(ureteroscopice lithotomy and pneumatic lithotripsy under ureteroscope)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术中应用的疗效,为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探索新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1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应用硬性输尿管镜及气压弹道碎石,在腹腔镜下或开放手术的基础上完成取石手术。结果中转开腹1例(4.7%);2例术后仍有残石(9.5%);结石完全清除18例(85.7%)。无胆道出血、胆汁漏等情况发生。结论输尿管镜取石和气压弹道碎石可以处理二级以上肝胆管结石-这个一直以来无论是传统开放手术,还是胆道镜手术都比较棘手的难题,这种方法安全可行,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6.
孙泓  蒲小平 《中国新药杂志》2007,16(22):1844-1848
胆石病是一种发生在胆囊和胆管的常见病、多发病,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及分子机制,如何制作和选择与人类胆石病相似的动物模型,不仅是深入研究胆石病发病机制的重要基础,也是筛选防治胆石病药物的有效手段。现概述目前常用的胆石病动物模型,并介绍胆石病药物靶点与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7.
目的:总结尾状叶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经验.提高尾状叶胆管结石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 2月19倒尾状叶胆管结石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19例患者男8例、女11例,既往共行30次胆道手术.其中12例1次、4例2次、2倒3次、1例4次.术前均行B超、CT或MRCP、ERCP等检查证实尾状叶胆管结石.14例伴有尾状叶胆管开口狭窄.11例行尾状叶切除术,8例行尾状叶胆管开口扩张或切开整形 探查取石术,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无结石残留.18倒(94.7%)获随访,平均随访(17.6±2.3)个月,2例出现结石复发,优良率88.9%,其中行尾状叶切除术患者优良率达100%.结论:尾状叶胆管结石的处理相当复杂和困难,仅行胆管探查取石往往效果不佳,尾状叶切除术可达到清除病灶的目的.有良好的远期效果,但需要临床医师具备丰富的肝脏外科经验和娴熟的手术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38.
目的:通过观察实验豚鼠胆囊细胞钙离子浓度([Ca2 ]i)的变化,探讨胆固醇结石形成与养肝柔肝中药防治胆结石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受试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养肝柔肝中药组和熊去氧胆酸组,每组20只。后三组采用高胆固醇致石食饵诱发法建立豚鼠胆结石动物模型,其中养肝柔肝中药组、熊去氧胆酸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进行防治实验,连续用药7周后,分别对实验豚鼠大体情况、胆结石生成情况以及胆囊细胞[Ca2 ]i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模型组动物胆囊细胞[Ca2 ]i明显降低,养肝柔肝中药不仅能明显改善豚鼠行为学体征,降低胆结石的成石率,而且可提高胆囊细胞[Ca2 ]i。结论:胆囊细胞[Ca2 ]i降低是导致胆囊的收缩功能降低,胆固醇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提高胆囊细胞[Ca2 ]i,增强胆囊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功能,减轻胆汁淤滞,可能是养肝柔肝中药防治胆石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9.
Five cases are reported of children with gallstones diagnosed by ultrasound during their first 7 months of life. Of the four with symptomatic gallstones, one subsequently developed vitamin K deficiency syndrome with profuse bleedings. The children, who belonged to a defined population, were all diagnosed within an 18-month span, suggesting the frequency of early gallstone formation to be higher than formerly supposed. One child had haemolytic anaemia, but none of the conventional risk factors for stone formation was present in the other four cases.  相似文献   
40.
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胆石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胆石症的病例特征,并探讨其可能形成机制。方法随访胃癌根治术术后长期存活(5~10年)和胃大部切除术后病例,观察比较术后胆结石的发病情况。结果共随访145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45例(31.0%)出现胆结石;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41例,胆结石发病率为22.0%;两组胆结石发病率均显著高于自然人群的6.5%(P<0.01)。结石的发病与淋巴结清扫程度有关,清扫范围越广发病率越高(P=0.0107);以不经十二指肠通路的Roux-en-Y、毕II式消化道重建的发病率更高。胆结石以多发性小结石为特点。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有较高的胆石症发病率,两者密切相关;胆道动力学改变在结石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