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08篇
  免费   4765篇
  国内免费   1975篇
耳鼻咽喉   921篇
儿科学   1058篇
妇产科学   650篇
基础医学   3525篇
口腔科学   1090篇
临床医学   6811篇
内科学   7033篇
皮肤病学   1025篇
神经病学   3651篇
特种医学   21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7128篇
综合类   16050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7085篇
眼科学   1193篇
药学   12481篇
  531篇
中国医学   7036篇
肿瘤学   4316篇
  2024年   120篇
  2023年   949篇
  2022年   2129篇
  2021年   3054篇
  2020年   3171篇
  2019年   2181篇
  2018年   2263篇
  2017年   2463篇
  2016年   3265篇
  2015年   3045篇
  2014年   6985篇
  2013年   6457篇
  2012年   5763篇
  2011年   5750篇
  2010年   4697篇
  2009年   3917篇
  2008年   3642篇
  2007年   3608篇
  2006年   3050篇
  2005年   2578篇
  2004年   2062篇
  2003年   1906篇
  2002年   1580篇
  2001年   1416篇
  2000年   1039篇
  1999年   898篇
  1998年   725篇
  1997年   545篇
  1996年   489篇
  1995年   440篇
  1994年   393篇
  1993年   309篇
  1992年   302篇
  1991年   265篇
  1990年   238篇
  1989年   232篇
  1988年   228篇
  1987年   175篇
  1986年   169篇
  1985年   239篇
  1984年   176篇
  1983年   119篇
  1982年   126篇
  1981年   90篇
  1980年   96篇
  1979年   98篇
  1978年   62篇
  1977年   66篇
  1976年   44篇
  1975年   4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目的探讨3D打印模型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3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是否使用3D打印模型分为试验组(n=44)和对照组(n=39),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置钉准确性、矫形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3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其中男童47例,女童36例,平均手术年龄5.98 (1.5~13)岁。行半椎体切除术40例,Ponte截骨术31例,经椎弓根截骨术8例,全脊椎切除术4例。随访时间24~35个月。试验组患儿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180.92±16.74) min (201.51±27.6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8,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340.23±89.52) mL vs.(392.64±100.41) mL]及术中透视次数(4.36±0.89 6.05±1.28)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置钉准确率高于对照组(93.55%vs 79.91%)(X^2=218.00,P<0.05),平均置钉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24±1.05) min vs.(8.35±2.29)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1,P<0.05)。两组患儿矫形率无明显差异(t=-1.135,P=0.272)。试验组与对照组患儿术后胸膜损伤、硬膜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3D打印模型能清晰、直观显示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的脊柱结构及形态,为制定手术计划及手术置钉提供帮助,从而提高置钉准确率,减少术中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和临床观察。方法回顾分析76例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6例患儿中,54例患儿治愈,16例患儿好转,6例患儿转科治疗。治疗前患儿脑脊液检查外观混浊的检出率和球蛋白阳性的检出率分别为73.7%和92.1%,显著高于治疗后的外观混浊的检出率7.9%和球蛋白阳性的检出率5.3%,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诊的疑似化脓性脑膜炎的患儿及早地诊断、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患儿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4.
BackgroundTo investigate boosting effects on treatment stabilization in the mandatory treatment modality for patients of 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 use disorder.MethodsThis is a retrospective follow-up study over a period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8. We analyzed 425 patients of 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 use disorder under mandating treatments. Treatment stabilization for a given patient was defined once 4 negative urinalysis had been observed. We developed a dynamic monitoring model of boosting effects informed by the available data, specifically the number of negative urine samples required to reach stabilization, the sum of urinalyses done at the time when the given number of negative urine samples had been observed and who the patient was. To represent the simulated population, a Monte Carlo method was used to generate p-values from 1000 experiments conducted on a computer.ResultsIn the observed samples, the probability of 4 negative results in urinalysis from 4 outpatient visits was 75.5%. In comparison, the probability for achieving 4th negative results in urinalysis over 4 visits from negative binominal distribution was 57.3%, and from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49.8%. The observed sample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probability of achieving 4 negative results in urinalysis over 4 outpatient visits (p < 0.001).ConclusionsThe mandatory treatment modality boosted treatment stabilization for patients of 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 use disorder. The major benefit of using the monitoring model is the ability to monitor boosting effects of stabilization. Results suppor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mandatory treatment modality and can be implemented in deferred-prosecution based treatment modality.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ICU重症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定本科于2017年6月-2019年8月收诊的ICU重症患者86例,等距抽样法分为对照组(43例,传统式护理)与观察组(43例,心理护理联合传统式护理)2组,比较2组ICU重症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情绪评分(SAS/SDS)指标。结果观察组ICU重症患者干预结束后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CU重症患者干预结束后的SAS评分(32.52±3.26)分、SDS评分(30.09±3.45)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ICU重症患者,可对其满意度、安全性进行保证。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在肝癌介入术治疗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数据计算目标是2018年1月-2019年6月的60例肝癌介入术治疗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进行分组研究,常规组(n=30)开展一般护理干预,心理组(n=30)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心理组与常规组肝癌介入术治疗患者临床护理情况。结果心理组肝癌介入术治疗患者治疗后临床护理满意度、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与常规组比较,两组治疗后肝癌介入术治疗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在肝癌介入术治疗患者中可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 分析重症医学科PBL教学法在临床心肺复苏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实验的开展基础数据选择2016年9月—2018年7月进入医院重症医学科实习学生64例,按照学生自身意愿以及学校安排将参与实验学生分为均数相同的两个小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实验人数均为32例,其中对照组(n=32)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观察组(n=32)则应用PBL教学法教学,对比两组学生在学期结束后整体的学习质量情况和教学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学生经过测试后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分均对比对照组更高,教学效果更加理想,观察组学生对于教学的满意率评价更高,P<0.05.结论 重症医学科临床心肺复苏术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对教学方法 进行改进,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动手能力,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为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提供更加理想的条件.  相似文献   
89.
梁金  陈茜  张璇 《世界中医药》2020,15(1):71-75,80
目的:探究痛泻四神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西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痛泻四神汤加减治疗,均治疗2周。观察和比较2组治疗前后淋巴细胞指标CD3^+、CD4^+、CD8^+、CD4^+/CD8^+变化,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指标血浆胃动素(MOT)、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一氧化氮(NO)变化;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在γ-干扰素(IFN-γ)、5-羟色胺(5-HT)、神经肽Y(NPY)含量变化;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腹痛、腹胀、肠鸣失气、急躁易怒、神疲乏力、纳呆食少症状评分变化;治疗过程中进行不良反应记录,治疗结束后进行统计。结果:1)2组患者治疗前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CD8^+显著下降(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2组治疗前MOT、CGRP、VIP、SS、N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OT、NO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GRP、VIP、SS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CGRP、VIP、SS显著低于对照组,MOT、N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2组治疗前IFN-γ、5-HT、NP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FN-γ、5-HT、NPY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IFN-γ、5-HT、NPY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2组治疗前腹痛、腹胀、肠鸣失气、急躁易怒、神疲乏力、纳呆食少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以上各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各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2组口干、头痛、皮疹、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四神汤能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胃肠激素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聪耳通窍汤联合耳针治疗老年神经性耳鸣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耳鼻喉科门诊收治的老年神经性耳鸣患者1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8例予以耳针治疗,研究组6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聪耳通窍汤治疗。检测比较两组间近、远期临床疗效、甲襞微循环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64%(46/68)低于研究组总有效率83.82%(57/6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对照组总有效率64.71%(44/68)低于研究组总有效率89.71%(61/6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甲襞微循环襻周积分、管襻积分、流态积分及总积分较低,治疗后血浆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及红细胞压积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为恶心、腹胀、针刺部位疼痛,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聪耳通窍汤联合耳针治疗老年神经性耳鸣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均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微循环状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内耳循环障碍,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