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96篇
  免费   1294篇
  国内免费   245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138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536篇
内科学   322篇
皮肤病学   54篇
神经病学   74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49篇
综合类   4677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334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894篇
  19篇
中国医学   10986篇
肿瘤学   81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375篇
  2021年   576篇
  2020年   678篇
  2019年   247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626篇
  2016年   666篇
  2015年   455篇
  2014年   1840篇
  2013年   1167篇
  2012年   1750篇
  2011年   1818篇
  2010年   1425篇
  2009年   809篇
  2008年   760篇
  2007年   778篇
  2006年   671篇
  2005年   584篇
  2004年   415篇
  2003年   467篇
  2002年   365篇
  2001年   333篇
  2000年   296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李松林副主任医师将肾小球肾炎的病机概括为湿、热、毒、瘀、虚等方面,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和发病机理的认识及中草药药理作用,针对不同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提出清热解毒法,活血化瘀法,调补脾肾法,扶正固本法,并视症有机结合,恰当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2.
为运用循证医学方法对中药熏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全面收集了中药熏洗治疗OA的文献资料。在严格质量评价基础上,对研究结果进行定性分析。合并各篇优、良为阳性结果,中、差为阴性结果。利用RevMan4.1软件对多个研究结果的总体疗效进行固定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用漏斗图表示发表性偏倚。结果显示,中药熏洗治疗OA的效应值OR=2.68.95%可信区间为[1.82,3.95];敏感性分析显示效应值稳定;漏斗图图形不对称;无中药熏洗不良反应的报道。表明中药熏洗治疗OA有一定的疗效,由于漏斗图提示存在发表性偏倚,加上现有临床研究存在的方法学问题,现在的研究结论有一定的局限性,欲得出公认的结论,尚有待进行设计严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33.
开发中医专业课数据库并应用到教学中,以解决中医学专科教育学制短时数少、中医药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难于健全等主要问题。经过近4年的研究和探索,整合校内中医药数字资源,构建适合专科教育的中医专业课数据库,并借助高效的数字化校园网络,开展多媒体教学、网络学习。中医专业课数据库的应用,初步形成了异步化、差异化、个性化的中医药专科教育新模式,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34.
10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舌脉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支气管哮喘临床辨证有意义的舌脉象客观指标,以辅助临床诊断。方法:应用TP—I型中医舌脉象数字化分析仪检测108例患者舌脉象参数,分析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与缓解期的舌脉象特征。结果:10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舌象中,舌色以淡红舌、淡紫舌多见,舌苔以白苔、黄苔、薄苔为多见;脉象以弦脉、滑脉、弦滑脉为多见;舌脉象参数中舌色指数、苔色指数、厚苔指数、胖瘦指数在哮喘发作期各证型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RPSR1、RPSR3、RPSR4、RBF、RLMS2、PLMP2、RLMS3、RLMP3在哮喘发作期与缓解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脉象参数、舌色指数、苔色指数、厚苔指数、胖瘦指数、RPSR1、RPSR3、RPSR4、RBF、RLMS2、PLMP2、RLMS3、RLMP3对其辨证分型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5.
Aconitum species have been used in China as an essential drug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for 2000 years. Reviewing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conitum, their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toxicity and detoxifying measures, herb–herb interactions, clinical taboos, famous herbal formulas, traditional and current herbal processing methods based upon a wide range of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s serve as a case study to explore the multidisciplinary implications of botanicals used in TCM. The toxicological risk of improper usage of Aconitum remains very high, especially in countries like China, India and Japan. The toxicity of Aconitum mainly derives from the diester diterpene alkaloids (DDAs) including aconitine (AC), mesaconitine (MA) and hypaconitine (HA). They can be decomposed into less or non-toxic derivatives through Chinese traditional processing methods (Paozhi), which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detoxification. Using Paozhi, the three main forms of processed aconite – Yanfuzi, Heishunpian and Baifupian – can be obtained (CPCommission, 2005). Moreover, some new processing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China such as pressure-steaming.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fingerprint assays, in particular HPLC, has set a good basis to conduct an appropriate quality control for TCM crude herbs and their ready-made products. Therefore, a stipulation for a maximum level of DDA content of Aconitum is highly desirable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clinical safety and its low toxicity in decoctions. Newly developed HPLC methods have made the accurate and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DDA content interesting.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从肝论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给予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中药方剂代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每日1剂,水煎服。2组均以2个月为1疗程。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2组AMI后15d和1个疗程后的各项心功自岂指标。结果2组AMI后15d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疗程后,2组二尖瓣前叶振幅(DE)、左室每搏量(SV)、每分钟排血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前叶斜率(MVEF)和二尖瓣口多普勒舒张早期最大流速与舒张末期最大流速比率(E/A)均明显改善,平均左室周径缩短率(MVCF)速度加快,左室舒张期及收缩期内径、二尖瓣前叶E峰与室间隔左室面的距离(EPSS)缩小,2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与中药方剂均能改善AMI后心功能,中药从肝论治优于ACEI和β-受体阻滞剂。  相似文献   
37.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24例,采用西医三联疗法(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治疗组28例在西医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两组均用药7天,后口服奥关拉唑片至1个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及Hp根除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38.
中医儿科是河南省重点学科,加强学科管理,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科学合理设置儿科课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堂与临床见习的结合;提高教师人文素质、教学水平,是保证儿科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9.
前列腺增生症证型与体内性激素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证型与体内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0例患者,中医辨证分为血瘀下焦、膀胱湿热、肾阴亏虚、肾阳不足、肺热气闭,均在就诊次日上午抽空腹血4 mL,进行血清性激素测定.结果:T值以血瘀下焦、肾阴亏虚证较高,肾阳不足证明显偏低,两者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1);膀胱湿热证和肺热气闭证居中,与血瘀下焦、肾阴亏虚证比较差别也具有显著性(P<0.05).E2值以肾阳不足证明显偏高,血瘀下焦和膀胱湿热证次之,肾阴亏虚和肺热气闭证较低.各组间比较差别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前列腺增生症各证型与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有一定规律可循,同时也为证型客观化、微观化提供了相应证据.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超微柴胡疏肝散与传统汤剂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型)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超微柴胡疏肝散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柴胡疏肝散传统汤剂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和症状积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剂型疗效相当,但超微剂型能减少用药量,节省药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